註冊 登錄
SOGO論壇 返回首頁

amazon163的個人空間 https://oursogo.com/?1262993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南無我佛--調吸訓練入虛無

已有 756 次閱讀2012-1-28 12:26 |個人分類:修行

一、調息簡述:

“調息”一詞來源於佛家天台宗。天台宗認為,各門各派的功夫的修煉,都離不開三調,即:調身(形體訓練),調息(呼吸訓練),與調心(心意訓練)。後來三調的思想被各家廣泛延用,成為氣功修煉的三大基本要素。 ­



調息是養生修煉當中呼吸訓練的內容。呼吸的方法大致有這麼五大類:外呼吸、內呼吸、內外結合呼吸法、屏閉呼吸、斷息等。具體的呼吸訓練方法有一百二十多種。可以說,不同的功法,不同層次的要求的呼吸方式也不相同。不同的呼吸方式可以治療不同的疾病,產生不同的功能等。比如,鼻吸鼻呼可以治療鼻炎,吸閉呼的訓練,可以產生胎息,文火呼吸用於養內藥,武火呼吸用於煉藥等。我們這裡所說的調息訓練,是一種通過觀息而調和呼吸從而達到收心入靜的目的的呼吸訓練方法。它來源於清代太醫汪昂所著的《勿藥元詮》中的調息之法。雖然原於此法,但可以說各家各派都有許多類似的呼吸訓練方法。所以,汪氏在其著中寫道:“調息一法,貫徹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養生。”此法亦是我們進行先天內煉而選取的有效的入手功法。 ­



二、調息的原理與意義:­

  呼吸,我們稱之為息。一呼一吸為一息。 “息”者,自心也。可見心與息是相依的。息調則心定,息不調則心不定。這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是有體會的。在你心意煩亂的時候,你的呼吸就會加粗加重。在你心意祥平靜之時,你的呼吸就會輕柔和緩。我們進行養生修煉,不管哪個法門,都離不開收心求靜的內容。你心靜不下來,後面的功夫基乎沒法談。所以,為了收心求靜,我們可以從呼吸上面入手。把呼吸調好了,心就自然靜下來了,這是其一。 ­



其二呢,觀息守息,也是一個一念代萬念的入靜方法。我們沒有經過入靜訓練的人,平時心中的雜念是非常多的。紛紛擾擾,什麼念頭都有。而我們進行觀息,心中專注呼吸這一處,心系一處,其它的雜念自然就消退了。這是調息利於收心的另一個原因。 ­



對於我們先天養生內煉的要求來說,我們是要求要能進入先天的水源清的虛極靜篤的狀態的。因為我們內煉的是先天的精氣神。而先天的精氣神要得以顯發,必須返歸先天狀態,而先天狀態的特點就是虛無,虛空一體。我們只有進入這個狀態,才能與虛空感通,才能天人合一,得天地之靈氣以養其身。從們我長期的實踐中發現,要進入這個先天虛無態,雖然收心的方法很多。但調息可以說是目前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故而,我們選用調息的方法收心求靜,直入先天虛無狀態。 ­



三、調息的主要方法:­

  1、功前準備:­

在正式打坐之前,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可以使調息訓練得到更好的成效。主要方面如下:­

  A、打坐前,先淨身。先排盡大小便,以免功中憋得難受。然後漱漱口,使口中清淡,沒什麼味,容易靜心。 ­

  B、關好門窗,堵上風源。可以防止功中傷風,也可以防止意外驚功。保證室溫在10度以上,亦不可過熱過悶。 ­



  C、可以對室內光線進行調整。拉上窗簾,防止室內過亮。打坐時,要背光打坐。 ­

D、最好坐在硬板床上或凳上,這樣比較穩當,要墊上軟的東西,如坐墊,利於氣血運行。 ­

E、寬衣解帶,凡是不利於氣血運行的,象手錶、眼鏡,發卡,領扣,皮帶等,最好都解開,鬆開。鬆緊帶不宜過緊。 ­

F、若功前有做較大的體力勞動或量大的體育運動。先休息一陣,放鬆平靜後,再開始打坐練功。 ­



  2、打坐的姿勢及要領:­

可以採取盤坐式或普通坐式練功。盤坐可以用單盤、雙盤或普通盤。要求要坐穩。加個意念,不搖不動。兩手可以結定印:“兩手拇指指尖相觸,左手四指置於右手四指上(或相反),然後置於下丹田處。兩肩自然下沉,兩肘自然下垂。稍稍用意調整兩手臂的角度,調整到百會氣感最強時為度。這是古今實修者共同總結的東西。正確的姿勢,可以採集宇宙超能。有助於自身功能功力的迅速提高!亦可將兩手置於兩膝蓋上,兩手心向上,有高血壓或頭部疾病的,手心向下。



虛靈頂勁:其要領是以頭頂百會穴為中心,頭有意識的向上頂,往虛空中頂。好像要頂著一個東西似的。上頂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身體自然直起的感覺。然後再對胸背自然調整,將胸口微微內收,不要挺胸。體會腰背在虛靈頂勁的過程中,自然拔直的感覺。同時注意頸部,腹部以及全身放鬆的感覺。



若是自然坐,則坐於椅子邊緣,這樣身形自然拔直,兩手心向上,放兩膝蓋上。有高血壓或頭部疾病的,手心向下。 ­



  3、輔助功法及作用:­

在進入正式調息之前,做一些輔助的小功法,具有一定的養生保健作用,對正式調息也有很大的輔助功效。建議按以下程序進行:­



A、盤坐後,可以先放鬆身體,注意呼吸。特別是身體在活動後,呼吸比較粗重,心情比較興奮,先放鬆下來,平心靜氣的坐一會,等心情平和,呼吸平緩後再開始吐納。 ­



B、​​吐濁納清:可以面向東方,先行“赤龍攪海”用舌攪舌下華池(下顎,下牙以內的空腔處),來回數遍,然後吐濁納清,先轉頭向非東方的地方(南方或北方),微微張口,以口呼氣,想著將身中的混濁之氣全呼出去,呼到天的盡頭,呼氣要緩和,以耳中聽不到呼吸聲為度。然後以鼻柔勻細長的吸氣,將東方清氣吸入體內,如此一呼一吸為一息,共做三息或九息以排除身中濁氣。 ­



C、舌頂上顎候津生:津,在這裡就是指口水。是略帶甘甜的口水。古人稱之為瓊漿玉液。認為煉津可以化精。古人認為這個津是非常重要的,對人體培育元氣有非常好的作用。可以滋補身體。現代人研究發現,口水中含有很多的活性酶,對人體的營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練功中,有津液產生,一定不要吐掉,要分口下嚥。下嚥時,要注意感覺嚥下後,其流入下丹田的感覺。這對培養元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舌頂上顎,可以促進口中津液的生成,可以治療內分泌失調而導致的干燥綜合症。在呼出身中濁氣以後,可以以舌頂上顎,並以意觀照舌下玄膺穴,則生津效果更為明顯。舌頂上顎,是用舌頂住上齒後那一排似牙印的內凹的地方。頂時要輕鬆,要自然,不要用力,僵直。玄膺是舌下舌繫帶中間的穴位,它位於舌下玉液、金津的兩個穴位中間。有些針灸書上,把玄膺的穴位標為海泉。玄膺一穴是津液之海、昇華之源,能用內視去觀照玄膺,則真精自然攝提而上,金液,玉液不僅是練功有效產生的一種現象,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大藥,吞腹和灌溉全身後,對祛病健身、滋養身體有很好的效果。 ­



D:鼓漱咽津:在舌頂上顎觀照玄膺一段時間以後,口中會津液滿口,這時就開始鼓漱,像我們平時嗽口一樣,來回鼓漱十幾遍後,分三口嚥下,每嚥下之時,也有咕嘟之聲,而後用意注意其下流至丹田的感覺。 ­



E:叩齒凝神:叩齒,就是上下牙互相敲擊,叩叩有聲。叩齒,古人認為有凝神的作用,也就是能聚斂較高層次的能量。另外,現代人還認為叩齒有固齒的作用。所以,不練功時,平時都可以適當叩齒,一則煉能,二則固齒。一次的次數,以三十六次為宜。 ­



以上輔助功法完成以後,則心意也相對清淨,可以開始入手調息了,調息之前,先再次舌頂上顎,然後面帶微笑開始觀息。這裡強調面帶微笑,其作用是:第一、面帶微笑的時候,人的心情也會隨之愉悅,這就有利於我們修煉。第二、微笑是最好的放鬆法,人在微笑的時候,全身都會處於鬆馳狀態。第三、笑是入靜的法門,人在笑的時候,大腦會處於一種空白狀態。有利於我們入靜甚至入定。第四、人在微笑的時候,會有提肛縮腎的感覺,是很好的強腎功法。 ­



  4、調息的方法:­

經過前面的輔助功法的訓練,我們心意基本上清寧了,氣緩神清,這時候可以開始兩眼垂簾或閉上眼睛。至於是垂簾或閉目,要根據你自身掌握的情況來決定。如果你能垂簾觀祖竅,眼皮能放鬆,不累不難受,那就用垂簾。這樣成效來得快,也不容易昏沉。如果你這個掌握不了,眼皮沉重難受,很累,那就乾脆閉上眼睛守息。我們根據你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訓練。 ­



先說說垂簾的方法:就是兩眼自然下垂,微閉,但不全閉,眼留一線光,觀注鼻端,眼前有虛白的一片模糊虛白光亮。然後意會鼻前呼吸出入的感覺。這裡的要領是:心意微微注鼻端。眼皮要松,自然下重,不要刻意半睜半閉。為什麼這麼做呢?有兩個原因:­



一則,一般人打坐,閉目,看不到光,神氣就容易昏暗,特別是在比較困的時候練功,很容易昏睡。造成神昏氣暗。坐著坐著,就睡著了,即使不睡,也是昏沉沉的,一點清靈的感覺都沒有。這叫昏沉,是靜坐練功的大忌。所以,我們眼留一線微光,這樣眼睛有光線的刺激,則不容易昏沉,甚至昏睡。二則,這是一個快速見性光見本性的妙法。佛家的釋尊頓法,道家北宗的安神祖竅都是這麼訓練。在這樣凝神鼻端時,心能很快靜下來,配合上調息訓練,能很快進入虛無的先天清源狀態,加上凝神的訓練,則性光能很快的顯發出來。 ­



但這裡要注意的是,雖然這個是頓法,但一般人不容易掌握。一則眼皮放鬆不好,眼睛累,難受,靜不下來。二則,要凝神要求你心要能快速清淨下來,心未調好,心不靜,強行凝神,不但見不到性光,還會頭昏腦脹,甚至血壓升高。如果做不到這些,我們倒不如把眼睛閉上,先調息入虛無,再凝神顯性光。 ­



雙眼微閉以後,你就開始注意鼻端的呼吸。如果雜念還比較重,你就可以數數。數呼吸的次數,數上一陣,感覺雜念少了、輕了,你就開始注意鼻端呼吸一來一往的感覺。開始,我們可以稍稍控制呼吸,讓呼吸做到柔、勻、細、長,一來一往。如果,你有鼻炎的毛病,你就注意吸氣,注意氣吸進來,從鼻根吸入腦部的清爽感覺,呼氣只是隨之而已,並不太在意。這樣可以治療鼻炎的毛病。如果你沒有這類毛病,你就微微的控制呼吸,每一息讓它歸於氣穴。呼吸經細柔勻長,意念控制要輕微,不能重,意重則火重,就是武火呼吸了,容易過火傷身。在進行這樣一段時間輕微的控制呼吸後,感覺呼吸順暢了,一來一往比較暢快,你就不要再控制,這時候呼吸可能會變得更弱,更短,不再那麼深長了,也不要控制,順其自然,你只注意它一來一往的暢快感覺。為什麼要注意這個暢快感呢?有了這個暢快感,心情比較愉悅,心意就會輕靈,就不容易昏沉,甚至昏睡。守這個暢快感覺,心會隨息再慢慢的深入下去,呼吸變得綿綿軟軟,細微柔弱了,你就守著這個綿綿軟軟,細微柔弱,並隨之繼續深入下去。 “順其自然,坐久愈妙,其靜光景種種奇特,直可明心悟道。” 此心在寂然靈靈之中,隨意而無心的去觀照靜中的一切意境。境自生動,我心不染不隨,只有空明。象靜水一潭一樣。如此心息相抱,則可返入先天虛無大定之態。總而言之,息在什麼狀態,心就隨之守著它什麼狀態,心隨息行。隨之而觀。從而最終進入虛無狀態。 ­



要收功之時,微微加一個意念,我要收功了。然後慢慢的恢復神誌,緩緩活動手足,活動開了,再慢慢起身走動一下。卻忌在功中或收功時突然動作。收功以後,若身上有麻脹酸的不適的地方,用手給它揉捏開。直至舒服為止。特別是脊柱上有酸脹不適的地方,一定要揉開,否則時間一久,容易得柱病。無法根治。 ­

  以上即是調息訓練的主要方法。 ­





四、呼吸的四相: ­

呼吸有四種徵相,即:風相、喘相,氣象,息相。 ­

風相:雖然呼吸順暢,但耳朵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聲,似呼呼風聲,為風相。守息守此風相,則氣不能凝,使氣散無功。 ­



喘相:雖然呼吸無聲,但鼻中似乎阻塞不暢,或是刻意為不出聲而強制壓低呼吸,使其無聲,這樣呼吸同樣憋悶不暢,或是呼吸始終感覺上氣不接下氣,這都屬於喘相。守住喘相則使氣於結不暢,容易造成憋悶氣喘。 ­



氣相:雖然呼吸不喘不滯,往來也很順暢,耳中也聽不到聲音。但呼吸一來一往,非常“清楚明顯”,這就是氣相,守此氣相,使人不能真正放鬆,徒勞無功。 ­



息相:呼吸無聲往來順暢,呼吸如游絲一般,綿綿柔柔,似乎消失了,而又似乎存在,非常微弱,心神與氣息亦是綿綿細長,神息綿綿相抱,這就是息相。 ­



前三種相,都不是調息要達到的狀態,調息要達到的是息相。但一開始入功,都不可能直接達到息相。一般都是前三種相的一種或幾種。如何處理呢?練功者首先要明白,這三相在練功入手及初期都是正常的,調息的目的就是要把我們這三種非功態的呼吸狀態逐步訓練,直到調節到息相上來。這裡要注意的是:1、不要刻意的要求自己處在息相上,這是做不到的。這樣雖然綿綿細長也沒有聲音,但是是故意壓製造成的,實質就是喘相。 2、息相是在不斷的守息中,由量變產生質變,心息不斷歸一,最終自然演變而成的息相。所是這裡最重要的就是觀息法。 ­

  以上是呼吸的四種徵相。 ­



五、調息​​過程中的心息變化過程:­

下面我們具體了解一下,在調息過程中,心與息會經歷一個怎麼樣的變化過程,我們了解了這個過程,就能比較對照自己的練功情況,判斷自己在調息過程中,處於什麼狀態,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知道自己是否已經達到入虛無的訓練目標。 ­



在我們開始輔助功法的靜坐之時,調好身體姿勢後,因為剛開始注意自己的心意與呼吸。因為大腦皮層還處在興奮態中,呼吸還沒有緩和下來,心很散亂,雜念很多,有可能越坐越煩,甚至想下坐的情況。而注意自己的呼吸時,發現呼吸很粗重,好像在喘氣,有些上氣不接下氣的感覺。這時候,不要急著開始輔助功法,先平心靜氣的坐在那裡,可以稍稍注意下自己的呼吸與心態,時不時的去注意一下,看看是否平靜了,呼吸是否緩和了。沒有緩和,也不要去控制,只要靜靜坐在那裡就行。漸漸的,呼吸與心意自然會平緩下來。這時候,能感覺到現在雜念慢慢的沉積下來,心境慢慢的清朗明亮起來,身體也自然鬆馳順暢起來,坐著不會累了,很舒服,呼吸也細微,緩和。若感覺身體仍不順暢,可以再虛靈頂勁,體會身體松直的感覺,進行重新調整。心息達到以上狀態時,再開始進行輔助功法的訓練。 ­



輔助功法訓練過程,都是在平心靜氣,心意清朗的狀態下進行的。特別是舌頂上顎觀照玄膺時,舌下生起甘甜,心神自然愉悅,心息會為清朗細微。 ­



經過輔助功法訓練後,進入正式守息階段,剛開始,可能呼吸會處在風相狀態,不喘不滯,但呼吸比較順暢,耳中粗聽,即可聽到呼吸一來一往的呼呼風聲。若此時覺得自己察覺不到呼吸,那就再反觀一下,看看是否是有意控制呼吸,不使呼吸粗重了。若有,則放棄控制,繼續觀息。過了一段,風聲漸細,此時再繼續細聽,則可聽到較明顯的風聲。風聲細後,再進一步微微著意細聽。直到感覺呼吸輕柔,聽不到聲音為止。此時耳中無聲,而呼吸仍然一來一往有形有相。這就進入了氣相狀態。經過一段調息訓練後的人,輔助功法完成後,可能直接不控制的情況下,就能直接進入氣相狀態。進入氣相狀態後,你再有意注意呼吸,有可有呼吸又明顯了一些,那就再把它觀細。這時候,心念已經比較細微,似空中游離的塵埃,似存在,而又不明顯。因為這時候心細了,往往就未註意心息了,去注意身體的感覺了。這時身體也會產生相應的氣感。全身或某部位溫熱、或清涼、或微脹,或麻酥酥、或哪裡發癢,想去抓擾。 (這時要忍心住)甚至感覺身體某些部位有氣團跳動,竄動或是有壓力感。常見的有百會清涼或沉重,或下丹田溫熱,或清涼等。或是感覺全身通泰溫暖等。這是在這個階段產生的氣感現象。這時候,心往往會專注於這些氣感。那就可以細心去體會一下這些氣感。體會之後,氣感可能會慢慢由弱變強,過了一些階段後,再由強變弱。這時,再將心意回到呼吸上來。 ­



經過了氣感的調理,身體健康會得到一定的恢復。呼吸會進一步緩和,心意也變得輕微。這時,我們觀注呼吸,注意它一吸直吸入丹田氣穴,一呼,不在意,隨之而已。或是一呼,感覺濁氣呼出,一團能量氣團直下氣穴。這個呼吸可以稍稍用意控制,注意它很細、很柔、均勻而又深長,雖然深長,但不明顯。控制一會,就會感覺到身心微起一些暢快感覺,呼吸一來一往,細微暢快。然後就守著這個暢快感覺,不再有任何意識控制呼吸,它長就長,短就短,深就深,淺就淺,慢慢它又會輕微下去,柔弱下去。很快就呼吸微微,心意微微了。 ­



再下去,呼吸就變得似有似無,稍稍起意,好像還有點呼吸,但綿綿軟軟,似乎又摸不著它。只有一點似存似亡的心意與這個似有似無的呼吸相依相應。這就算進入初步的息相狀態了。再到後面,則神息綿綿相抱,不即不離,妄念不起,慾念不生。綿綿密密不知所以,則在息相狀態中了。 ­



在息相狀態中,我們不要停止,繼續住持在這個息相態中,自然相忘,慢慢就會突然感覺到身形特別高大或特別渺小。或是出現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方向感全消失了。再下去,突然感覺心念似有一動而又沒有,突然就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感覺身心完全化在了虛空當中,只有一點靈靈的微微的意識尚存,其它,整個世界,身體,全消失了。這就算進入初步的虛無態中了。 ­



進入這個狀態,是否就可以開始凝神了呢?還不可以,剛進入這個狀態不久,心念尚不能自主,稍一起念,即會回神過來。退出這個狀態。所以,此時應住守這個狀態,不即不離,漸漸的身心輕安就開始出現。身輕安,就在這個冥冥狀態中,突然一震一動,感覺整個身心瞬間都受到了施化,全身溫暖快樂,精氣充沛,受到了極美妙的滋養。心境安適,輕靈、微微靈靈而似快樂無比。這時,心念似乎開始明朗起來。但與前面的念頭似有不同,此念明明,不擾不動,寂靜而又可以把握。這就是真意顯現了。這時方可以真意微微運轉兩目,虛守祖竅玄關,知而不守,默而不動,靜靜等待。不一會,性光遍靈靈欲動的顯發出來了。 ­

以上就是調息入虛無的心息狀態變化的全過程。 ­頂禮十方諸佛,南無阿彌陀佛!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手機版|SOGO論壇

GMT+8, 2024-12-26 23:56

© 2004-2024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