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翔風鷲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荊柯守]大唐[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狀態︰ 離線
161
發表於 2010-3-18 17:06:33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卷 一刀轉戰三千里 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

    「聖上駕到!」

    李播、虞綽、魏征、李百藥、魯妙子、石之軒、宋缺、房玄齡八人,都行跪禮。

    步履聲響起,聲響一絲不重,一絲不輕,然後就是拂袖和上座的聲音。

    楊宣凝悠然說著:「眾卿家都是國之重臣,不必多禮,平身就座吧!」

    謝恩後,諸臣起身,坐入椅子。

    房玄齡望往楊宣凝,只見膚白如雪,氣度安然,心中凜然,自楊宣凝登基之後,似乎每隔一段時間,他的氣度更加深不可測,這就是日夜受得天地人共養而成的天子之氣嗎?

    楊宣凝露出一絲笑意,問著:「裴愛卿,兵部成立醫科,每營必設醫官,不知道辦的怎麼樣了?」

    「回稟聖上,已經建立,只是合格醫師尚少。」

    「這也是必然的事情,卿可在軍中,自行培養,有幾點注意,發了下去嗎?」

    「已經發行軍中了。」

    其實,軍中就有隨軍醫官的舊制,「軍人被瘡,即給醫藥,使謹視之。醫不即治視,鞭之。」「諸每營病兒,各定一官人,令檢校煮羹粥養飼及領將行。其初得病及病損人,每朝通狀,報總管,令醫人巡營,將藥救療。」「諸將三日一巡本部吏士營幕,閱其食飲粗精,均勞逸,恤疾苦,視醫藥。」

    只是現在正式定制,甚至確定醫制培養制度。

    當然,楊宣凝對醫學也沒有什麼瞭解,直是命人把「創口有病氣,以至於化膿,遇火而滅,是故傷口先以酒清潔,包紮之物。必先煮之」的理論弄出來。

    為什麼一定要弄上細菌的名稱呢?直接把病氣瘟氣之類的名聲弄上來,立刻和中醫的傳統理論結合,無需多起波折。

    楊宣凝點頭微笑,說著:「朕已命太醫院,件事,第一就是總編天下醫學,作《本草綱目》。先整編天下草木之性,必經實踐,以為醫學基礎,第二就是先製出統一成方,朕賜名金創白藥和防瘟方藥。這是行軍最重之藥,要統一製造,隨軍而行,其三是整編天下醫師之資格。」

    本草綱目本是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所成,全書收錄植物藥1095種。以綱挈目的完成系統,這改進了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一。敘述也比較科學和精密,因此直接把這個總體思想,傳旨於太醫院,以成系統。

    中醫無系統,這一直是個遺憾,但是現在,直接以國家之力,正本清源。想必千年之後,也蔚然大家。

    至於金創白藥和防瘟方藥,實際上靈感來自雲南白藥,楊宣凝當然不懂雲南白藥地配方,不過這無所謂。現在他是聖上,有移山倒海之能。一道旨意,自有天下醫道宗師,為之鞠躬盡瘁,製造出等同雲南白藥,甚至超過的藥方,不過是時間問題——這二者,是批量生產的藥方開始,為軍中所貴。

    石之軒上前說著:「聖上仁德,如此將士必效死用命。」

    楊宣凝點頭微笑,對這種話當然聽聽就算,他又問著:「全國各兵府訓練改編,情況怎麼樣?」

    「聖上,全國現已有兵員一百零一萬,已經訓練完畢,隨時可動用。」

    「工部呢?」

    「聖上,得巴蜀關中之後,鐵器已足,兵甲之造,日夜不停,現已充足,足可用兵。」魯妙子上前說著:「紙甲一百六十萬副,月產十萬副,足可用事。」

    「那好,吏部,關中和蜀中,整頓完畢了沒有?」

    房玄齡上前:「稟聖上,已經整頓完畢,各官各吏,都已填實。中文網」

    「戶部,糧衣足否?」

    李百藥說著:「我朝得多處糧倉,皆前朝所遺,特別是興洛倉,就此一倉,也足以興兵百萬數年,糧不成問題,只是寒衣尚是不足。」

    「北方多寒,不可少衣,現是二月,十月之前,必須獲得足夠寒衣。」

    「臣明白,請聖上放

    「那內閣就作出安排,三月就可出兵。」

    看到皇上如此說,在場的人都覺得心裡有數,看來,統一天下,已經到了時候了。

    卻又聽楊宣凝吩咐的說著:「既然大事已經說了,那就處理日常政事。」

    說著,又指著案上二尺高的文書:「如今天下還沒有定,各方面要事如麻,朕自即位以來,內閣各愛卿都辛苦了,每天都有如此多案卷。有朝廷的,也有地方地,今日就一起處理,諸愛卿就在此批閱,朕再過目,可擬旨的,就立刻發下!」

    李百藥聽了說著:「聖上勤政當然是臣民之福,不過,太過辛苦也是不好,不妨讓臣等先看了,寫出大綱要點,內閣意見,聖上再看,就方便了許多。」

    楊宣凝一笑,說著:「現在天下未定,事端繁多,有許多事情,早一日處理,就對朝廷多一日益處,朕安敢懈怠,只等日後統一天下,給萬民修養生息,國家政平,自然事情就少上許多了,那時朕再安享太平不遲。」

    內閣親事,外人不許隨意進出,房玄齡親自挽袖磨墨。內閣眾臣,就開始批閱,時有議論幾句,二個時辰後,這些奏章才批完。

    楊宣凝就笑了:「好,下面的事情,就是擬旨,或者內閣公文,發行天下了,朕就離開了,以後就辛苦各位先生了。」「臣等恭送聖上。」

    等聖駕離開,大殿上又沉靜下來。批示完畢,到執行到下面,還有許多工作,宋缺一直望著,看見如此,心裡都很感動。

    楊宣凝和內閣大臣的勤政,配合如此默契。真是勵精圖治!

    如此,漢統可興,再現大漢之盛,威鎮四海,混元宇內,相比已是不難。

    楊宣凝理完了政,卻又想出來走走。帝駕出行,當然要事先準備,因此半個時辰後,楊宣凝才得以便衣出宮。

    隨行者,卻是侯希白。此人風流,遊玩正是適宜。

    此時,還是二月底,天氣寒冷,半年中久不出宮的楊宣凝深吸一口。

    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田。

    長安郭城共有南北十一條大街和東西十四條大街,縱橫交錯地把郭城內部劃分為一百一十坊。其中貫穿城門之間地三條南北向大街和三條東西向大街構成長安城內的交通主幹,其中最寬敞的是等若洛陽天街的朱雀大街。闊達四十丈,餘者雖不及朱雀大街的寬闊,其規模亦可想見。

    長安除朱雀大街外,最著名就是位於皇城東南和西南地都會市和利人市,各佔兩坊之地。市內各有四街,形成交叉「井」字形的佈局,把整個市界劃為九個區,每區四面臨街。各種行業的店舖臨街而設。每區之內,尚有小地巷道,便其內部通行。兩市為長安城最熱鬧的地方,酒樓食肆不少更是通宵營業,為長安城不夜天的繁華勝地。

    此時。長安已經完全恢復了繁榮,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鯽,比之洛陽的熱鬧有過之而無不及。

    富戶人家地宅院固是極盡華麗巍峨,店舖的裝置亦無不竭盡心思智巧,擔桶梁架,雕飾精美,或梁枋穿插,斗拱出簷,規法各有不同。

    楊宣凝看了,不由歎息,如果不是心有成見,他也要定都在此了。

    不過,當楊唐正式定都在洛陽後,長安的繁榮就會退色,畢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在長安,雖然還會保持大都市的繁榮,但是卻不會有「千古傳誦說長安」地歷史了。

    有得有失,無非如此。

    「公子,長安現在,已經穩定,再不見去年之亂相了。」侯希白說著。

    「哦,你給我說說現在長安地情況,我知道的,都是大體。」楊宣凝很感興趣的說著。

    侯希白說著:「南洋貿易日日而盛,因此店舖中多有外貨,據說大秦也有人前來,黃發藍眼,和中土甚是不同。」

    果然,楊宣凝見得店舖中除銷土產百貨外,其他珍玩亦無不具備,酒鋪食店,林立兩旁。行人肩摩踵接,好不熱鬧,已經有幾分太平的興盛氣象。

    雖然知道這本是大隋地遺產,無論是誰繼承了這基業,只要稍加修養,就可得盛世,但是此時身為炙,君臨天下,感慨別有不同。

    「朝廷設市政署,管理城中一切買賣,以統一度量衡和戥秤來衡量,又有新錢發行,因此現在城中越發繁榮了,此是德政,不過,大水養得多種魚,北雷南香雷九指,最近入得長安,和明堂窩胡佛並立。」

    雷九指似乎是師承於魯妙子,內閣大臣學生作這行當,似乎大是不妥,有心干涉,但是想了想,還是算了。

    面對這種情況,楊宣凝笑了。

    城中繁榮如此,不能不說國事政局已漸趨平定興旺。

    如今他才二十一歲,已經為皇帝,能做多少事情啊!

    更因他是來自二十一世紀地人,雖然身為皇帝,但是還是能從一個更超然地角度去看待這時代的一切。

    五胡入侵地結果,其實就是漢族和胡族的一次混血和融和,原本歷史上,上天選擇半胡半漢的李世民作為皇帝,也可以說是氣數,如今這點已經被他改變。

    改變的真正原因,就在於楊宣凝極不認可這種民族融和,融和本是大道,但是卻只有「漢體胡用」才是正道。

    可是,李世民創造的時代,不拘泥胡漢之別,卻只導致了漢族文化、技術、經濟、政治向胡族輻射,眾所周知的日本大化改新,就是全盤吸取唐朝文化,奠定了日本的氣數。

    至於草原上民族,甚至包括吐蕃,都受到了影響,深刻的影響日後地歷史,後來一千多年。從遼、金、蒙古、清等侵漢淒慘歲月,都無一附帶著當年唐朝的影響。

    得中國之制,得中國之識,所以可篡中原神器。

    楊宣凝斷不允許所謂的萬國來朝遣唐使的大學習運動,當然,有許多東西是可以傳播出去地,比如中原地信仰。儒家的一些內容,但是萬萬不可傳播政治和科技技術。

    而怎麼樣在這大轉變地時代裡,創造屬於中國的文明,並且傳播隱藏無數暗門的學說和宗教,是一個大功德。大課題。

    若能如此,也就是為後世立天心,為天地行造化,身為天地人的人皇功德,就此建立了。也無愧於後世子孫。

    想著想著,楊宣凝地心裡一陣陣發熱。

    就在這時,侯希白說著:「公子。長安的這家綠蟻酒樓到了!」

    酒樓似乎並非新建,迎門便是兩株疏枝相向的老樹,雖然還沒有發芽,但是也已經顯示出不凡的氣度,中間一條細石甬道,四周散置著花景。園雖不大,卻佈置得錯落有致,前行幾步。發覺有四個樓,入得一個。

    「來,再飲一觥!」

    才靠近,就聽見有人大聲說話。

    楊宣凝不由望了過去,卻見是一群讀書人。只是喝酒竟然用大觥,實在讓他有點驚訝。雖然他也知道,現在這時的酒,度數本低,和啤酒類似,但是一觥,還是有半鬥,一飲而盡地模樣,實是有些嚇人。

    喝完,就有一個狂生敲擊著幾上巨觥,口中長聲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黃冠子,說寇徐,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炙何為言少錢,逕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僕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此詩一出,在場的諸人就拍好,等說完,就有人就著酒意說著:「不管怎麼樣,聖上這詩,盡顯豪情,既表現出對建功不成、時不我待的強烈慾望,而又接著寫出了佯狂放誕、及時行樂之舉,此詩如巨浪洶湧,奔瀉直下,只是其中黃冠子,說寇徐,又有何意?」

    「你還不知道嗎?黃冠子就是當今首輔,當年聖上還是白身時,首輔見聖上雖然區區少年,但是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已知天命所在,所以輔助之,這是君臣風雲際會,百年難得的緣分啊?」

    「那說寇徐,又有何意?」

    這一說,人人都無言,顯是不知。

    「這個寇字,實是不知,也許是當時某人吧,至於徐字,似乎就是徐子陵。」

    「徐子陵何許人也?」

    「當年聖上潛龍揚州時,卻為手下,後來就不知所蹤,不過聽說,近年來也曾經出現過,幾次接近聖上,看來聖上還是念著舊情。」

    楊宣凝不由啞然失笑,想不到寇仲這人,已經直接被忘記了,連有意追查者,也很難想起一個無名的混混。

    至於徐子陵,雖然武功很高,但是也沒有震驚天下地大事在他身上,也自然被這個世界所遺忘。

    興衰如此,笑過之後,他也不免心底輕歎,轉眼之間,人事皆非,當年的事情,就被當成真龍潛淵時的佳事了。

    這些人地來歷,他倒也是清楚,大唐建立後,已經各地已經開始科舉,縣試、郡士都已經過,全國已經決出了六百的郡士,再加上各家族有意投靠而派遣來的恩生,足有上千人參與公士考試。

    為了突出榮耀,楊宣凝已經確定,一甲三人,二甲二十人,三甲三十人,一次就只取那六十人,上千人中只取這些,自然是榮耀。

    楊宣凝準備設三宴,並且形成習慣,那就是皇帝親自主持的宛林宴,其後由政事堂首輔主持的曲江宴、又由主持考官主持的關門宴,並且誇官三日,以為重視,讓天下人都以此為榮。

    想到這些,也不過是一閃念的功夫,楊宣凝已是面上帶笑的穿過,來到了雅室之中。

    這天下已是他地,享受這點安然,卻是奢侈。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狀態︰ 離線
162
發表於 2010-3-18 17:06:53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卷 一刀轉戰三千里 第一百二十五章 - 天下統一

    開元二年四月二十一日,楊宣凝下旨,鎮南王宋缺,領十萬軍,駐紮於隴西,這是防備突厥在關鍵時,直撲關中,打亂整個戰略計劃。

    二十二日,楊宣凝下旨,羅士信領十五萬軍,駐以長安為中心,占龍門渡口,北上虎視宋金剛,其意是斷絕劉武周可能支援河北的行動。

    直接發旨對羅士信說著:「劉武周雖佔太原,然其主不過民間富裕之家。官不過建節校尉,雖依突厥,而速發,然軍無蓄積,以虜掠為資,民無安心,士族不附,宋金剛雖勇,然孤軍深入,你等只需徐徐推進,以牽制其軍不得動,自有糧盡之時,再行出擊,此時不宜速戰。」

    開元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又對洛陽集團下旨杜伏威,率軍五萬徐世績,率軍五萬李靖,率軍十萬並水師二萬四路軍,以李靖為支,自南出發,直撲河北,攻向竇建德竇建德不得已,捨了羅藝,回師作戰,並且以開元五月二十九日,二軍正式作戰李靖與之交戰,相持一月,竇軍不能前進,多次作戰不利,士氣低落,最重要的是,連糧草也有所不足,而洛陽而上,糧草軍軍械充足,士氣越發鼎盛。

    開元七月十一日,李靖判斷決戰的時間已經到,以五千騎直破竇軍,三路夾擊,竇建德陣勢大亂,全陣崩潰,唐軍追擊田里,俘獲5萬人,竇建德負傷,而率其夫人曹氏,和數百騎逃回,李靖步步緊逼。

    直到兵臨城下,城中只有三萬兵。左僕射齊善行說:「王上平定河朔,士馬精強,一朝兵敗如此,豈非天命有所歸也?不如委心請命,觀以前諸人,都不失富貴。」

    群臣附議。

    其實到了這時,大家都知道竇建德已經不可能再爭奪天下了,自然就起了心思,誰也不會陪葬。特別是竇建德稱王不過二年,可所謂權威未鞏,特別是大敗之時。

    竇建德被群臣所逼,不得已,遂將府庫財物分給部屬,讓其各自散去,三日後出降,整個河北落入了楊唐手中。

    楊宣凝下旨,封李靖為正二品鎮夷大將軍。直逼幽州。

    又封竇建德為義鄉侯,立刻到洛陽。

    李靖和羅藝初戰,羅藝千騎出擊,獲小勝,又上書臣服。

    開元二年八月十五日。楊宣凝下旨,封羅藝為燕雲侯,涿郡總管,率燕節軍,羅藝似是不足,然還是臣服。交出了涿郡、柳城郡、懷遠。

    自此。原本隋伐高麗前線基地,已經全部落入了楊唐手中。

    杜伏威晉三品將軍。封懷遠郡總管,密旨說:「卿今年可休,然明年開始,可出數百上千騎,對高麗境內,燒殺掠奪,焚燒農田,久久疲憊,如是事成,卿當有大功於國。」

    徐世績晉三品將軍,率軍十萬,與羅士信同時起兵,擊向河東。

    開元二年十一月,與唐軍相持的宋金剛軍終因糧秣斷絕,被迫向北撤退,羅士信步步為營,佔得沿途郡縣,而徐世績率軍追擊,一晝夜行200里,交戰數十次,軍隊疲憊不堪。

    徐世績說著:「宋金剛敗走,軍心已亂,此時追擊,可乘勢取之,如是由他歸之,再和突厥聯之,朝廷難以攻下,我軍寧冒大險,不可為國留下禍患。」

    當下,繼續率軍繼續追擊,宋金剛率部2萬精兵,背城佈陣,決一死戰,程知節出騎兵大敗宋金刖軍,消滅了宋金剛的最後主力,劉武周大驚,放棄河東之境,與宋金剛逃往突厥。

    自此,天下統一。

    開元三年元月,楊宣凝正式返回洛陽,以此為都,並且大封功臣。

    鎮南王宋缺,實封一萬五千畝,位第一李播封安國公,實封一萬二千畝,位第二羅士信,封歷城縣公,實封一萬畝李靖,封三原縣公,實封九千五百畝杜伏威、徐世績、虞綽、魏征、李百藥、魯妙子、石之軒、高占道等人,有功於社稷,都封侯,實封八千畝到六千畝房玄齡身為吏部侍郎,資歷尚淺,幸從龍還早,封為伯,實封五千五百畝尉遲敬德、虛行之、程知節、陳長林、李淳風同樣為伯,實封五千畝左右而單雄信等半途降將,如果沒有大功,多在子爵和男爵之中。

    至於像竇建德這樣,原為諸雄,又降為侯者,就不一一說來。

    是月,龜茲、突厥、高麗、黨項、日本,並遣使朝貢。

    開元十二年四月六日師妃暄俏立於高台之上,遙觀暮色中,皇城上空煙花齊放的盛景,燦爛的煙火,把天空點綴的無比燦爛。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城中百萬軍民的吶喊聲,直衝上天。

    徐子陵所見,她還是如此美麗,也是如此的脆弱。

    迎著夜風,身穿貂皮,臉色雪白,眸子清亮,但是,那種空山靈雨的境界,似乎更加真實不虛。

    十年不見,徐子陵呆望著她,一時間連話都說不出來。

    月照上林,只有遠一點,宴會上地聲音,還陰影傳來。

    徐子陵清醒過來,深吸一口氣,說著:「妃暄,這十年來可好?」

    師妃暄露出一絲淡淡的苦笑,說著:「尚可。」

    師妃暄因生一子一女,一視同仁,晉陞為安妃,但是這幾年來,雖然衣食無憂,但是已經恩寵日淡,經常數月不見到楊宣凝。

    這個消息,雖然是宮內,但是也並非絕秘,徐子陵見此,心如刀絞,一時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師妃暄迎上他的目光,深深看進他眸子深處,平靜的說著:「徐子陵啊,十年了,你還是這個模樣,雖說上林宛宴會,君臣禮不拘,不過。是誰告訴你的消息,讓你來呢?」

    徐子陵凜然一驚,苦笑的說著:「難道?」

    宮廷之事,他也偶有所聞。

    師妃暄露出一絲淒然的笑意:「沒有關係,無非是新進妃子的計謀而已,卻不知後宮諸正妃,連同聖上,都是何人,這種把戲。只是自取滅亡。」

    徐子陵啞口以對,迎著她深邃澄明的眼神,心中湧起難言地滋味,好一會才艱澀地說著:「妃暄不想見我嗎?」

    師妃暄微現紅霞,語蕩出奇平靜,緩緩說著:「來見又如何呢?」

    默然半刻,又說著:「子陵這十年來,終晉身宗師境界,唯請你教我四牲一女。為其師,可否?只求二個,能夠安度一生就是了。」

    徐子陵心生不祥的預感,只有應著:「這個當然。」

    師妃暄卻又撲哧一笑,說著:「當年在洛陽。我曾記得,你為秀芳而動的神情,現在她還不肯嫁你嗎?」

    徐子陵心中浮現出無比悲涼的感覺,卻只有笑著:「大家顛倒眾生,那肯曲於我,今宴上一曲動全場。而她卻已經整理好行裝。準備開始另一段飄泊江湖的旅程。唉。也許她不屬於任何地方,不屬於某一個人。她是屬於曲藝和歌道、藝術的追求。」

    師妃暄默然。

    而在此時宴會之上,宋缺、李播、羅士信、杜伏威、徐世績、虞綽、魏征、李百藥、魯妙子、石之軒、高占道、房玄齡、尉遲敬德、虛行之、程知節、陳長林、李淳風、單雄信,甚至李淵、薛仁暴、李密、竇建德這樣,原為諸雄,又降為侯者的人,都參本書轉載k文學網與慶功國宴之會。

    而主角就是李靖。」愛卿出於將門世家,卿舅父韓擒虎曾撫摩著你說,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而朕祖父也曾讚許可嘉,今朕不得不讚先賢所說,卿立此大功,與國不朽!」

    楊宣凝欣然說著。

    此時,李蜻也已經幻歲了,他咳嗽了一聲,說著:「此是聖上大運所至,臣安敢居功?臣有一事,還請聖上恩准。」」何事?卿立大功,朕有何不許?」

    楊宣凝看了看他,說著。」回稟聖上,臣在草原經了風霜,又中了流箭,常覺身體疲倦,不堪使用,伏請陛下天恩,讓臣回得家鄉,臣已十數年不回家鄉,想來多涕流。」

    李蜻上前說著,他自知現在位居郡王,已經達到人臣的極點,再留在朝堂上,不但無益,反有大禍。

    頓時,全場一靜,諸臣都若有所思。

    楊宣凝露出一絲微笑,李靖青少年時曾銳意進取,然而一旦富貴在身,又深懼盈滿,能知足而退,他當然明白他地心意,並十分欣賞他地這一舉動,於是說著:「公能識達大體,深足可嘉,卿既有疾,想回鄉修養,朕安能不許,必成公之雅志,再賜你絲綢千匹。」

    李靖大喜,跪拜說著:「臣多謝聖上天恩。」

    退下了之後,場上稍有靜默,然後尚秀芳就說著:「塞外的大草原,千姿萬態的地表,被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和乾草原覆蓋的寬廣大地、乾旱和令人生畏地大沙漠,延綿起伏、雜草叢生的丘原,以及草原上的湖泊,湖岸營帳樹立、牛羊成群,無垠的原野直伸展往天地的盡極,不論滿天白雲、或是漫空星斗,大草原、水遠是那樣迷人,這次宴後,我就想去草原去。」」秀芳要到任何地點去,朕都不會不許,但是草原上,現在還不行,草原初平,大批馬賊還在肆虐,情況太過混亂了。」

    楊宣凝卻斷然說著。」這是聖旨嗎?」

    尚秀芳有些不滿地說著。」正是聖旨。」

    楊宣凝說著。

    房玄齡這時,已經成為了戶部尚書,知道朝廷機密,知道東突厥已滅,畢玄卻傷而不死,正組織拙捕網,三大聖僧,已經不得不受皇命,傾力而出,不殺畢玄,不得回中原,如是殺得草原上地畢玄,朝廷已有計較。

    當下笑著:「大將軍得勝回鄉,這消息迅速傳播,洛陽城中,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換新衣、燒鞭炮,民情興奮至極點,這是數百年來,漢家之極盛。臣掌戶部,所以知道。開元初年,戶三百萬,絹一匹,易米一斗。如今全部戶口,總五百八十萬戶,斗米四五錢,外戶不閉者數月,馬牛被野,人行數十里不糧。民物蕃息。」」而四夷被征服者,二百萬人,女子孩子遷移內地,而壯丁以為官奴,十數年來,建道路宮殿,建船隻,修城池,開礦石。不費國家一錢,不動國家一民,而成大事,古今未有今日之盛也!「頓時,人人讚聲。李播卻有一絲苦笑,這十數年來,大唐不斷掠奪外奴,充為民工,工程浩大不遜於隋焰帝,如果不是糧倉糧食足夠。以及南方開始大興。一畝出三石。國家就算不出工錢,也承擔不了這樣大地規模。

    自己已經為宰相十二年。不可再擔任下去,但是臨退前,必須勸告聖上。

    宋缺默然不語,心中思考。

    「開元三年,杜伏威開始策騎襲殺高麗,以千騎為隊,所到之處,見人就掠,見房就燒,見田就焚,高麗苦不堪言。」」開元五年,高麗大師傅采林率高手襲殺杜伏威,杜伏威負傷不死,而前去高手盡折,傅君皤戰死,傅君綽俘虜,宋師道力保傅君綽,聖上大怒,宋缺上書請罪,自請去鎮南王之爵,聖上不許,罷官回城,但是宋家也因此勢力大折。」

    「開元八年,高麗被掠五年,二十萬人為中原奴,田地荒蕪,國力疲憊,杜伏威因此率軍征高麗,一路連捷,平壤城最終被攻下,共獲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七千戶,傅采林戰死平壤。」」高麗國滅,凡軍將士族,全部遷移南方,又遷內地漢族於高麗,置九州,四十一郡,自隋文帝以來,屢伐高麗,無一成功。隋焰帝四次伐遼,因此亡國。如今杜伏威建本書轉載k文學網此大功,晉爵鎮麗公。」

    「高麗既滅,再無後顧,隴西軍馬三十萬匹,是以可對突厥用兵,歷年來衝突連綿不斷,每年各有數千騎損折,然中原可承之,突厥難承之。」

    「開元十一年八月,李蜻擊破東突厥,頡利可汗被俘,徹底解除困擾中土地多年大患,一洗自漢亡以來中土軍威不振的頹風,晉爵為永康郡王,位武將第一,凡是突厥部,全數貶為奴。」

    楊宣凝仰望星空,點點星辰燦爛奪目,見到宋缺若有所思,心中一動,就起身,稍過片刻,宋缺果然求見。」鎮南王,和朕一起在外面走走吧!」

    上林宛並非禁宮,走出不遠,就是民所居住地地點。

    當然,楊宣凝此時,集中的高手更是滿佈。

    楊宣凝坐在特製的馬車之中,望往窗外,看著洛陽的車來車往,時而傳來一陣陣爆竹之聲,充滿太乎盛世的歡娛和繁盛。

    楊宣凝看著:觀看今日之威,朕才真正相信,朕已經創的了威世,不遜色於任何先皇先帝地偉業。」

    「聖上地確再興了漢統,千古之下,唯一帝耳。」

    宋缺說著,時至今日,這十年來,楊宣凝橫掃外夷,內治安然,聲威赫然,天下再無敢於公然對抗者楊宣凝又身具舍利精元,是常人地十倍,身為皇帝,集天地人之氣,因此現在,連宋缺,也不知道他到了何等境界。

    馬車轉過,河道在身下涓消流過。洛陽城中,豪宅大院林立河岸,氣象萬千。

    楊宣凝搖頭笑著說:「朕一統天下,先取高麗,是因為高麗之地,掌控了遼河流域,遼河流域有千萬畝肥沃農田,高麗因此掌控東胡各族,成為了突厥與本朝之外地第三勢力,朕豈會容它?」

    "如今高麗已滅,朕已控制了遼河流域,東胡各族不得不臣服,這五六年來,朕一直遷移百姓到遼河領域,以開發其肥沃農田。」

    "本朝滅了東突厥,一直有呼戰之聲,要趁勝滅得西突厥,而朕其實已經不許,鎮南王可知何故?」

    聽見楊宣凝親口說,終止對外大規模戰爭,宋缺心中一鬆,本來想勸束的話,就說不出口來,沉思了一陣,說著:「是民力之故吧!」

    "哈哈,鎮南王只說了表面,其實民力只是一個原因,真正原因,就是耕地。」

    "耕地?」

    宋缺吃了一驚,想不到是這個回答。

    "正是如此。高麗國滅,朕取了遼河流域,有肥沃農田,漢族大可移居,數十年後,就自有漢族上百萬,永世不易,可所謂越戰越強,而在草原之上。鎮南王可曾注意每年降雨量?」

    「聖上說草原無法為耕地?」

    宋缺一點就明。

    「正是如此,鎮南王,你如仔細查看,就可知道,一旦雨水少於某度,就不可耕作,是以草原漢族難以立足,如今得了東突厥之地,足有數萬里。但是卻無法消化為己用,如是繼續作戰,不但朝廷耗資甚大,而且強軍精兵駐於遠地,難以掌制。不得不設鎮設節度使,只怕日後有禍端。」

    其實唐朝地安史之亂,有其深刻的背景。

    大唐盛時,征服西域數百萬平方公里,但是結果卻是無法消化,反而導致大量精兵良將集於邊疆。許多人不知根本。以為這是節度使的錯誤。其實在當時情況下,不實行節度使。根本不行。

    在西域這樣複雜的情況下,節度使藩鎮擴大權限,是必須地。

    想不建立藩鎮,辦法只有二個第一個就是當地有足夠的漢族,因此官來治民,將來治軍,可是西域和草原環境,根本沒有辦法作到這點第二個就是不取草原為地」可是胡人的威脅,時時存在,聖上又有什麼辦法?」」朕也沒有好辦法,朕第一就是植樹造林,森林一多,雨水就多,地下積蓄就厚,漢族才可擴大界線,第二,朕這次,將東突厥男丁盡貶為奴,數十年中,已經不成禍端,但是草原無主,必有新胡,朕因此劃分草原,賞一塊塊草原與依附小族,並且限定各部地活動範圍。分而治之,第三,朕準備在草原上多建廟,盡廢其長生天,而興佛教,反正中原之地,土地神殿已經具備,后土祭祀,道教大盛了。」

    "至於其它草原勢力,朕只有清谷處理,每年出兵,掠奪草原人口為奴,邊疆將士,不但可得軍功,還可得賣奴錢財,中原也可得大量免費奴隸來治河修路,可所謂興工百萬而不累一民,長期以往,人人想掠外族人口以富家園,如此,大願足矣!」

    宋缺若有所思,輕柔的說著:「魏晉南北朝的長期分裂走向隋朝楊堅的統一,實是繼戰國走向秦統一的另一歷史盛事,這決定了以後漢統千年氣數,當年南北朝之所以長期分裂,匈奴、鮮卑、用、氏、羌各部入侵中原,屠殺漢族無數,我站在一個漢人的立場去看整個局勢,明白只有漢族地振興,才可解決所有問題。」」當年,清惠曾說,漢族不但人數上佔優勢,且在經濟和文化的水平上也有明顯的優越性,只要有足夠地時間,可把入侵的外族同化,可是這種建立在入侵和胡化基礎上地民族大融合,那就算一時可太平,也必從此一蹶不振,是失了道統,失了氣數,如今聖上重建,國勢果然蒸蒸日上,我此生大願已平了。」

    楊宣凝心中生出敬意,的確,原本李唐代表著漢族被動融合而取得天下,結果才一百年,天下就大亂,以後遼金不斷入侵,蒙古女真更是入主中原,漢統在以後,果然一蹶不振,這種預見,實是了得。

    就在這時,楊宣凝往窗外望去。

    宋缺察覺到楊宣凝異樣的情況,訝然如他瞧去。

    遠處,一個可愛小女孩,蹦蹦跳跳提著一籃子鮮果往他們飛奔過來。

    侍衛就待攔截,卻見小女孩氣喘喘的在馬車前立定,說著:「我娘叫我送上這個。」

    楊宣凝心中一動,說著:「讓她過來。」

    小女孩上來,楊宣凝親自接過果籃,問著:「你叫什麼名字?」

    小女孩說著:「我叫明空。」

    說著,就掉頭原路跑回去,遠一點的地方,一個女子優美的倩影,白衣如雪,裙下赤足。

    宋缺皺眉說著:「原來是嬉嬉,她來幹什麼?」

    楊宣凝似笑非笑,看著小女孩投入娼娼懷內,娼娼輕揮玉手道別。

    娼館上次推辭不上京,楊宣凝卻也沒有再要她進宮侍之,也算是八年沒有再見了。

    她懷中地小女孩,從氣數上說,上浮一貝殼,一開一合,旋轉不休,竟然還帶著一些五彩帝氣,心中已經明白了。」十年沒有見,連她也得了宗師,這女孩,不知是她收地徒弟?還是親生女兒?」

    眼見她倆,逐漸沒入街道深處,宋缺說著。

    楊宣凝拿起一隻這個季節罕見地鮮果,微笑的說著:「明月當空,這是個充滿意象地好名字,有緣自會再見。」

    說完,不再理會她們兩個,命車駕穿過洛陽街道,再朝著帝宮進發.時至今日,他再無任何擔心和憂愁。

    任憑天機變化,自可閒庭信步,一切都在掌握中。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5 23:3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