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1
- 最後登錄
- 2024-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106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古公三王,相傳是宋未在漳浦堅持抗元的柳、葉、黃三位將領,又稱古公、三王公。
漳浦民間傳說,三王公生前在漳浦湖西鄉一帶,率領一支宋軍阻擊南下元軍,殺敵無數。景炎三年(一二七八),宋帝趙是溺海病亡,趙禺繼位。不久,元軍大畢南下。杭元英雄文天祥率部過漳州、經漳浦、下潮州、人梅州,終難敵元軍,在廣東五坡嶺被俘。祥興二年(一二七九),趙在廣東崖山投海,宋亡。在漳浦湖西阻擊元軍的柳、葉、黃三位驍將英勇搏斗,終困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湖西鄉民將他們的尸體埋葬于坑尾村獅球山,尊稱「三王公墓」。據說三王公屢屢顯靈護助鄉民。崇拜者于是在獅球山建小廟,供奉三王公塑像。隨著祭祀香火日趨旺盛,有關三王公的傳說也越來越多。相傳,大王公姓柳名信,精醫道,通藥理,能醫百病,藥到病除。二玉公姓葉名誠,人稱「俠士」,武藝高強,會分金點穴,曉堪輿地理。三王公姓黃名勇,力大無比,能徒手格斗猛獸,有百步穿楊之朮。三義士結為金蘭,情同骨肉,替天巡狩,驅魔除妖。
清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坑尾村有個叫廖地的農民,隨身帶三王公的香火過台灣,到達宜蘭拓墾。有一次生番出草,舉族向開荒的漳州移民殺將過來,情況十分危急。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嗚。番人認為這是不祥之兆,不戰而退。漳州移民相信這是三王公顯靈嚇跑生番。于是,三王公被視為防番自衛的保護神,受到移民頂禮膜拜。頭城、二城、二結、四結、五結、羅東等地先后興建起九座三王公廟,以頭城三王公廟為中心寺廟。后來,台北、桃園、花蓮也陸續分香建廟。台灣所有的三玉公廟,都以漳浦坑尾三王公廟為開基祖廟。所以,《台灣道廟考》指出:三王公神明「靈傳漳浦」。農歷十一月十五日為三王公祭祀日,漳台兩地同日舉行祭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