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8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153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編輯台手記
啊,美麗的艾司蒙是攝政時期的007詹姆斯龐德。原來,英國的秘密情報工作其實淵遠流長,後來又由她的殖民地發揚光大,君不見美國幾乎用ClA干預全世界的每個政府。
這本書的特別,在其綿綿密密的描寫,作者力求在氣氛上仿古,例如:「啊,因為你同情我,所以……」現代人聽起來會覺得很「娘」,乍看會覺得拖慢節奏、有點不耐,可是後來會同意她的慢慢堆砌是形式上的完整,藉以表現時代的精神,攝政時期的一切就是這樣的壓抑和講求表面,一切力求proper(符合禮儀、中規中矩),可是夜裡、暗地裡則壞事、怪事做盡,連外語都有一套規矩,例如:女性貴族只要生下繼承人,即可有入幕之賓。還有整個寫作筆法,伏筆處處,大家肯定都會在看完書之後回頭再咀嚼每個時間點、每個人的對話,例如到很後面才知道蘭福特公爵出現在調查庭的原因。
它的用詞、氣氛的營造到整本書的形式都與書名CaptivesofTheNight《夜的囚犯》相互呼應,夜是黑暗的,所以作者什麼都不點明,只是描寫、再描寫,讓讀者自行體會,給人被抓住captive的感覺,好像什麼都沒抓住卻又掙不脫,正符合了中文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氛圍,但,那也正是「愛情」的解釋:漫無理性的黑暗中一抹不確定的光,唯有抓住它讓它引導人真正向上、走出困境。愛情是人唯一的救贖。
當然人更不能沒有慾望,因為有慾望才有得到之後的快樂。作者在這方面的著墨之深,與用詞用字之美,讓人讚歎,例如:因羞愧而小小的死了十次,再因深沉的愉悅又死了另外的十次。其實以它的濃度,我真覺得這本書應該賣任何書的兩倍價錢(或許《惡棍》、《惹禍精》除外),原諒小編,反正我每做一本就瘋狂愛上它,甚至想要大叫:給我第十三章,其餘免談。想來艾司蒙名列「後宮寵男」首選,畢竟不是浪得虛名。
它和克莉斯汀?菲翰的《雨林深處》有一個地方又相通:「感應」是動物之間很基本的覺知,用氣味感覺到另一半的存在。這是有生物上的科學根據的,國家地理雜誌的一個節目曾做實驗,讓一位男士聞嗅六個女生穿著睡了幾天的T恤,他選出來的是基因與他個人差異最大的一個,因為這樣他們的子女才有更強、更好的基因生存下去。接吻也是近距離用鼻子聞嗅對方是否是與自己的基因最搭配的人/動物。
它也讓人想起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死者壞事做盡,人人得而誅之。每個人都有理由害死畢樊世,也都各自伸出了一隻手把他朝死亡之路推去。最有趣的是,竟在「北美館」展出的「美好年代」畫作介紹中看到書中畢樊世對法國官方很少判女士重刑的佐證:
十月三十日中國時報:奇斯林——沙發上的裸女,永恆的女性解放。「你們這些急於想成為男人的女人啊,你們是不滿意自己實際的命運嗎?你們還要什麼?你們左右我們的判斷力,立法者和行政官已臣服在你們腳下。你們的專橫是我們的力量唯一無法對抗的,因為那是愛的專橫,而且是本性的所為。為了那真正的本性,因此你們保留隨心所欲的本性。」這是一七九二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公社」檢察長喬梅特面對一群解放後身穿男性服裝的婦女發出了半帶譴責、感歎、欣賞的溫情話語。舉世承認,法國人是最浪漫多情的民族,尤其男人格外風流,但如果沒有善解風情的法國女人,男人豈能孤掌自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