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9-9
- 最後登錄
- 2025-2-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30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8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karlgpo 於 2016-4-15 08:19 編輯
最後的摩根戰士 發表於 2016-4-14 13:33
當初究竟是誰的主意把mim-72裝上康定,
而且還要是舊式mim-72C
如果是MIM-72G 還勉強可以接受
重點是海軍不敢給挖洞即改用冷射式垂直發射系統,否則中科院一開始就是將天劍二設計成冷射式垂直發射
要給康定級用,不過這樣也好,轉個角度來看,由天劍二改成海劍二,飛彈的射程增加外,最重要的是艦載版劍二
(簡稱海劍二)最關鍵的技術是飛彈發射後的向量控制(TVC).一般垂直發射飛彈在升空後,都會先爬升至數
百公尺高空,等累積到足夠的速度使飛彈控制翼面發生作用時才轉向目標方位;然而,在面臨高速掠海反艦
飛彈時,傳統垂直發射方式將面臨緩不濟急的隱憂。為此,許多新型垂直發射短程艦載防空飛彈如以色列
閃電、法國MICA、歐洲Aster系列、美國海麻雀ESSM等都採用TVC或側向噴嘴等技術,也就是在彈體後段
增加一段具有向量推力噴嘴或側向噴嘴的固態火箭推進器,使飛彈射出後立刻轉向目標方位(轉向完後即
拋棄),以節省寶貴的反應時間.這點對於反反艦飛彈是關鍵的技術.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但也期待海軍高層能更有開放的思維,在國內找一些專家利用先進的設備(比如3D掃瞄儀器或其他的設備),一起
解開康定級無艦艇結構藍圖的窘境,不要再期待購買法國新一代SAAM短程防空飛彈系統的空間,這個組合包括
一套DRBJ-11B ARABEL X波段被動相位陣列雷達與垂直發射的Aster-15主動雷達導引短程防空飛彈;而這
套系統也與拉法葉的作戰系統相容。由於Aster-15採用終端主動雷達導引,因此經過如此升級的拉法葉級,
可同時以Aster-15飛彈對付十幾個空中目標。
多支持中科院的國產武器,先求將那4隻火柴換成海劍二及海劍羚吧!(不管用垂直發射器或傾斜發射器,先用一艘
艦艇當試驗,看看是否能裝上32枚海劍二及一座(至少16枚或21枚)海劍羚發射器,否則在台海這種高威脅的
作戰環境下,太少數量的點區域防空飛彈是無法應付對岸的火力
海劍二外觀上與原版劍二的最大區別,就是尾部增設一截具有燃氣舵的助升火箭,使海劍二能充分適應垂直或傾斜發射。
此外,注意海劍二使用折疊式彈翼,節省所需的發射管空間
海劍二尾部助推火箭噴嘴特寫,可以看到四片能控制推力方向的燃氣舵
以上部分資料及圖片來自網路其他網頁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