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631|回覆: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戰略戰術模擬研討] 可預言陸日勝負的 分佈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 )追蹤專案 [複製連結]

Rank: 1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2-22 01:22: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8-2-22 02:27 編輯

這一項專案,小弟最早發自其他網路軍事版。
最主要是追蹤自2015年由美國開始的海軍軍事革命,其名為
分佈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
如果希望找到最原始資料的朋友,請到
'Distributed Lethality'
http//www.usni.org/magazines/proceedings/2015-01/distributed-lethality
這是U.S. Naval Institute在2015年一月號的原文
雖然大陸方面,非常有自信能打贏下一場海戰。但是必須在這裡,先說明本人觀察已久,所發現的事實!
有關這項新時代海軍戰術科技的進展,由2015年1月開始。其實到了8月左右,已有大陸地區研究機構有歸納出正確結論的研究者。也有不少大陸地區民間的討論區點出了重點。
但在2016年2月卻被大陸地區共軍與中共黨媒『定調』、並刻意貶低這個美國海軍認為是足以『改變遊戲規則』的戰術,是一種『不起眼』的戰術,甚至認為是『美軍模仿大陸地區共軍所為』的狀況。
而與之對照的是,日本方面約在同時完成了相關的解析工作。雖然沒有大張旗鼓的吹噓,卻默默進行改革的工作。根據現有的資料,茲認為在2017年的11月,已完成所有相關的軟硬體驗證。
也由於陸方對內控制的常用政治與政戰手段,卻不幸干擾戰爭科學研究。因此,讓大陸地區共軍海軍看來將錯過這場軍事變革。
在這項專案中,本人將設下幾項『觀察指標』,但是如果最後大陸地區共軍只依照現有的腳步發展建設軍備,卻沒有在這幾項指標上進行改革,就在這幾年中與日本開戰的話。則可能成為新、就舊海戰理論的一次驗證。也實話實說,這樣的發展,讓本人不看好大陸能在與日本的海戰中獲勝。
也非常可能,這場戰役將會成為自元朝侵略與甲午戰爭後,中日海戰歷史的第三次『慘敗』!

在這本人希望先用幾篇完整的論述,來解釋「Distributed Lethality(分佈式殺傷)」的戰術與運用。
接著以2015年到2017年底的紀錄,來看看美國、大陸地區、日本三方,各自對於海軍戰術的解讀與發展。
最後則以每月一~二篇的進度,節錄、追蹤三方的發展,並模擬可能的結果,直到戰爭結束。
這個專案會在出現下幾項指標時停止
1. 大陸與日本或美國已在海上交鋒,並出現結果。則不論是用何種手段,由誰獲勝。這項專案都會檢視戰術運用,並且結案。即使是利用心理戰或政治手段獲勝,也一樣總結並結案。
2. 有明確的證據,顯示大陸地區共軍海軍的發展將朝「分佈式殺傷」的方向移動。那由於交戰雙方的戰術基礎相同,這項專案將總結並結案。
3. 美國或日本方面,因為任何理由,全面放棄分佈式殺傷的發展。如果發生這種狀況,可能是分佈式殺傷戰術構想,出現難以克服的障礙或弱點。那這項專案,也會立刻總結並結案。
4. 因為任何天災或政治、人為因素,而必須停止這項專案時。

最後再次強調,這研究不涉國家民族立場,即使大陸地區共軍因本文而獲得靈感,反而能扭轉局勢,也是好事一樁。
本人台嶼符紋籙,致力於將歷史改編為奇幻輕小說,此次不意與未來戰爭交錯,實數意外。

新時代的海戰戰術

自從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海戰最大的利器便是飛機,以及乘載飛機用的航空母艦。
在此要先提出一個事實。就算是21世紀的戰機攜帶的反艦飛彈,其威力也比不上20世紀初期主力艦的大砲。但是由於飛機的航程,遠遠高於任何一種艦砲的射程。再加上反艦飛彈的射程,以及飛行員的戰術應變能力。就讓航空兵力成為所有海軍武器系統中,最有效率與彈性的武器。
但這一切,再2014年6月14b4開始出現變化。
Thomas S. Rowden 再專題討論會「SURFACE WARFARE: TAKING THE OFFENSIVE」中,首次提出了「dispersed lethality」的想法,引起了美國海軍高層的注意。
dispersed lethality
(http//cimsec.org/surface-warfare-taking-offensive/11651)
2015年1月在U.S. Naval Institute的雜誌上,Thomas S. Rowden發表了標題為
The US Navy’s New Surface Warfare Strategy: ‘Distributed Lethality’
的論文。其中首次出現了應用此理論的「Distributed Lethality」應對在衝突中敵方反航母介入的戰術解析。
(http//thediplomat.com/2015/01/the-us-navys-new-surface-warfare-strategy-distributed-lethality/)
在論文中,也放入了這張重要的解說圖。

這張範例圖,其實基本解說了這戰術的概念,以後的解說,我們會不斷重複用到。
這裡要特別強調「空中平台」這一點,也就是艦隊上空的直升機與隱形戰機,和在畫面最右邊,正在照射陸上目標的無人小直升機。這一項科技在長時間後終於突破,所帶來的成就,是整個作戰改變的關鍵。
例圖中所舉的飛彈列表如下
SM6 標準六型防空/反艦飛彈 射程370KM
JSOW AGM-154聯合距外武器 飛機高空發射射程130KM
TOMAHAWK 戰術型戰斧巡弋飛彈 Block IV射程1600KM
Joint Strike Missile聯合空對地距外飛彈 JASSM-ER型號射程1000KM
Naval Strike Missile 挪威海軍打擊飛彈 JSM型號射程290KM
但是、這也造成很多網友的誤會,甚至在猜測所謂的「分佈式殺傷」,到底會用哪一種飛彈?
在這裡必須要先矯正一個重要觀念:
分佈式殺傷,是一個整體作戰體系的演變與革命。用哪一種飛彈?其實是次要的問題。這張範例圖中所有的飛彈加起來的重要性,都比不上畫面上的導引無人機(也可能是有人飛機導引)的重要。
這裡還有一點必須注意,那就是美軍的內部研究腳步,其實比公開的速度更快。因為幾乎同時,還安排的了實彈試射。其目的,極可能是為了在美國海軍內部取得共識。
在2015年1月27日, USS Kidd DDG-100飛彈驅逐艦(紀德號)在San Nicolas Island外海進行實彈測試中,一枚改進後的戰術型戰斧飛彈在飛行期間「透過友軍空中平台」,也就是F/A 18戰鬥機,更新目標位置資訊,成功命中了在海上移動的標靶。
相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v5ixxgTsQ
相關新聞
http//news.usni.org/2015/02/09/video-tomahawk-strike-missile-punches-hole-moving-maritime-target

2015年1月27日巡弋飛彈命中海上移動標靶的畫面,轉載自美國海軍網站公布照片
在這裡也必須要注意幾點:
首先之所以選擇戰斧巡弋飛彈做驗證,是因為這款飛彈的性能與實戰經歷,與「分佈式殺傷」戰術理論的行程,可說是息息相關。本人甚至推測,「分佈式殺傷」的構想起點,或許是美軍在長時間使用戰斧巡弋飛彈後的反芻。
再來最重要地,還是「空中平台」!必須注意到這整個實彈演練的過程,是以F/A 18戰鬥機為引導。這一點、可讓我們窺探整體戰術運用的眉角。讓本人在其後一一說明。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8-2-22 01:48:5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8-2-22 02:30 編輯

傳統飛彈導引解析

這邊要先討論一個物理上的限制,那就是地球是圓的。所以直線的雷達波,難以偵測遠處地平線或水平線下方的敵人。這讓依賴雷達指引的飛彈,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射程的限制。
在20世紀的初始反艦飛彈,尤其是以船艦為發射平台的飛彈,一般而言只有100~150公里左右。例如:
美國魚叉飛彈(AGM-84)射程93KM 1977年服役
法國飛魚飛彈(Exocet)射程96公里 1979年服役


在70年代開始,為了突破飛彈的射程,於是拉高飛彈或飛行器飛行高度,讓導引系統能利用高度能克服地球弧形的限制。這個方法容易在攻擊途中被敵方雷達鎖定,但確實的延長射程到300~400公里。相關的科技,卻直到1990年代才趨於成熟。例如:
大陸 鷹擊12型 射程300~550KM 2009服役
美國 魚叉(AGM-84F Block 1D) 射程 350KM(173mi) 1992年服役
許多俄羅斯系統的飛彈,都採用這個方法。
近代的代表作,則為印度與俄羅斯合作的「布拉莫斯(Брамос)」反艦飛彈。非常清楚的分列了傳統掠海模式(120KM)的路徑與吊高彈道的長射程模式(300KM)不同。


於是乎,以飛機掛載飛彈,似乎成了傳統中,能延長射程的最佳方法。而且只要飛機能做到空中加油,那攻擊的距離幾乎可以無限延伸。

但這個方法,其實是一種「雙限制」。為了要能掛載在飛機上,於是飛彈就不能做的太大。而反過來說,為了要能運送更大的飛彈,飛機也只有越發展越大。
這樣的趨勢,在美國上世紀的F111以及後來俄羅斯的蘇愷系列中,可看到明顯的發展。不斷發展下去的話,結果就是美國要動用到B1,而大陸地區要用到轟六這樣的轟炸機,才能運用類似鷹擊18一類,重達二噸的大型反艦飛彈。(不過當然,鷹擊18可使用在驅逐艦等多平台)
於是有了另一種想法,巡弋飛彈的射程幾乎可追上戰鬥機的航程。例如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1991年與伊拉克的戰爭中首次登場,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導向,能攻擊一千公里以外目標的飛彈。當年第一波的攻擊,就用了一百枚戰斧,發射成功率是95%,命中率是85%。
將這樣的飛彈用於攻擊船艦,不是很理想嗎?
可惜當美軍將這想法付諸實行時,卻成了不算很成功的例子。我們來看看
美國海軍的反艦型戰斧飛彈(BGM/RGM-109B)
根據詹氏年鑑與維基百科的資料,艦射型(RGM-109B)射程為1,667公里,潛射型(UGM-109B)為1,127公里。自1972年6月開始研發,1980年左右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這種設計的確經過實際測試,以下圖示為1980年代的實彈演習中,飛彈命中靶艦連續鏡頭。

那為何、筆者要將之定義為「不算很成功」的導引方式呢?
最大的原因在於,效率非常低。即便能指引遠距離目標,但缺乏有效的中途導引更新手段,反艦型戰斧需要反覆搜索與確認,浪費有效射程與時間,也不確保一定會命中。於是在1990年代後期,便從美國海軍除役了。
要進行如此長距離的攻擊,其實已超越了船艦雷達可引導的範圍。因此對艦型戰斧飛彈,需要用衛星導航系統先到達交戰區域,然後進入盤旋搜尋的模式。直到飛彈的電腦能識別敵人,才進入主動導引。
由於這項科技的下一個進程,與「分佈式殺傷」的發展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要再進一步檢驗。
整個反艦型戰斧巡弋飛彈的過程,在發射後分為三個階段。
Cruise phase : 依照GPS信號到達戰場範圍。
Search phase: 徘徊搜尋敵艦
Attack phase: 鎖定敵艦攻擊
為了讓讀者能容易了解,整理於下圖:

於是我們可以列出三個階段的射程。
Cruise phase : 原始戰斧巡弋飛彈的設計射程
Search phase: 不確定
Attack phase: 基本相同於傳統反艦飛彈
依照原始的構想,美軍是想要將能攻擊一千公里外、陸地固定目標的戰斧巡弋飛彈,轉成能攻擊水面移動艦艇。但可惜當時的科技,無法再中間「Search phase」的階段提供有效導引。
這裡也必須注意到,即使美國以衛星作為媒介,依然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最後出現的狀況,是這一段中間搜尋的距離,有可能和整體射程的距離相當。那這種武器要能有效命中,實在必須靠一些運氣。
也就是因為當時的攻擊效率太低了,因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如果這一類型飛彈效率極高的話,最後是海軍戰術必須為此「改變戰爭戰術的遊戲規則」!
但這是後話,請讓本人在後面的章節解釋,先來看看技術硬體的發展。
最後解決的方法,在2010年出現。
Multifunction Advanced Data Link簡稱MADL。中文翻譯似乎不太統一,在下先依照國內尖端科技雜誌的介紹,稱為「多功能先進資料鏈」。
(http//en.wikipedia.org/wiki/Multifunction_Advanced_Data_Link)
由於相關的資料甚為複雜,為求解說更為深入,將在下一章節中,仔細分析相關的技術演進。

Rank: 1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8-2-22 03:26:0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8-2-22 08:39 編輯

導引方式的改進與戰術模式

有關MADL(http//en.wikipedia.org/wiki/Multifunction_Advanced_Data_Link)的詳細資訊,目前外流的不多。但可先用維基百科的資料了解,這種科技目前普遍裝置於F35之上。可以肯定的是,這套系統的作用,可說是軍用版的超級「藍芽」。能在特定的硬體之間,長距離以無線方式進行操控或交換資料,而且難以被干擾、偵測。
在不少資料中,都有提到分佈式殺傷要使用
協同接戰能力(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CEC)
海軍整合射控防空計畫(Naval Integrated Fire Control-Counter Air,NIFC-CA)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operative_Engagement_Capability
這邊要先用程式設計師的邏輯,分析一下階層。
基本上2010年發展完成的MADL,是處於1996年上線的CEC之底層。要用我們日常電腦的結構來比喻的話,MADL非常類似藍芽裝置,能在短時間中,對特定對象交換大量資料。
於是我們回到開始所說的,以飛機掛載飛彈這邊。

基本上具備主動導引、甚或半主動導引的飛彈,都需要在發射前,輸入「目標距離」「目標速度」「目標相對位置」三項基本資料。依照飛彈的不同,還會指定攻擊路徑、攻擊模式等等。
但過去,都是在發射前,以接線的方式輸入。現在在MADL的協助下,終於做到了可以「在飛彈飛行中,更改設定」的突破。
於是反艦式戰斧巡弋飛彈的最大弱點,亦即Search phase搜尋這一階段,出現了突破口。只要有一架具備MADL的戰機(不論是有人或無人),在靠近現場的傳統距離(約莫100公里),對飛彈再做一次設定就好了。
在這裡借用一下日本在2017年11月提出新反艦飛彈的要求時所用的圖示

為何使用日本的圖示做對照?
因為在研究這主題時,便發現日本在相關的領域中一直默默地耕耘努力。在稍後的章節中,我會證實日本到了2017年11月時,已完成了運用分佈式殺傷戰術的基礎建置。
但現在先接著說明技術方面的問題
整個論述到這裡,已可解釋在2015年所發表的圖示中
SM6 標準六型防空/反艦飛彈 射程370KM
JSOW AGM-154聯合距外武器 飛機高空發射射程130KM
TOMAHAWK 戰術型戰斧巡弋飛彈 Block IV射程1600KM
Joint Strike Missile聯合空對地距外飛彈 JASSM-ER型號射程1000KM
Naval Strike Missile 挪威海軍打擊飛彈 JSM型號射程290KM
甚至在目前美國海軍正在發展的LRASM(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長程反艦飛彈)之間,有什麼共通點了。
是的、這些飛彈的載具、射程、在攻擊與防衛上的任務皆不相同,但基礎的導引都可以在改裝後,融入MADL的架構之下。反過來說,美軍使用已久的魚叉飛彈,就是因為導引系統已無法再進一步如入這體系。因此不在這張列表中。

接著說明戰術的運用

開始便說過這套分佈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 戰術和戰斧巡弋飛彈的發展息息相關。所以這裡,我們先回顧一下戰斧巡弋飛彈的實戰歷史。
1991 波灣戰爭 首波攻擊100枚 總共使用291枚
1995 科索沃戰爭 總共使用291枚
1998沙漠之狐行動 總共使用325枚
2001 阿富汗戰爭首波攻擊50枚 總共使用數則待確認
2003美伊戰爭 總共使用約800枚
2014 介入 利比亞內戰/敍利亞內戰
2017年4月6日 於川習會時發射59枚戰斧飛彈攻擊Shayrat Airbas
戰斧巡弋飛彈的戰鬥歷史,從來就是在一波攻擊中,動用數十到上百枚。能夠運用這樣的數量,和載體是以擁有垂發射系統(MK41)的船艦,有很大的關係。
而這樣的能量,正是為何這套戰術,不是叫「遠程導引攻擊……點點點」,創作者(Thomas S. Rowden)更直接點明了分佈(Distributed) 與 殺傷(Lethality)才是整體概念的關鍵所至。
雖然美國軍方已公開了新款的戰術型戰斧巡弋飛彈,有1600公里的射程。但過去的實戰紀錄證實,在過長的距離中,巡弋飛彈因為各種意外而出現的「失落率」也會急速上升,因此在這裡,先以一千公里來說明。
如果以釣魚台列嶼為衝突原點,一千公里足可到達日本南部。也就是說這個距離,才是已建置分佈式殺傷的艦隊,理想的攻擊發起線。不論攻擊是由駐日美軍或日本海自發起,都會在遠離衝突原點一千公里外的弧線上,不斷快速的移動。
不斷快速的移動,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回顧這套戰術的初發表,其實用詞是「dispersed」,也就是有秩序地分開。但最後的定稿卻是Distributed,也就是無秩序的散開。因為若反思敵方也能運用相對應的戰術,則唯有距離+機動性,才能提高己方艦隊的生存機率。
在這裡先闢解一個普遍的迷思:
發射戰斧巡弋飛彈時,不需要知道對方艦隊的準確位置。只要能確定戰場在釣魚台列嶼(假設),或是有戰場的經緯度便可。Cruise phase 鎖定的,是釣魚台列嶼或是大概的經緯度定點,由GPS引導到定位。

在這一階段,最好的是每一艘船都能夠攻擊,而且儘可能地將攻擊點散開。作法是將垂發射系統(MK41)少量布置在各型船艦上,美國在2017年1月,傳出要安裝16具Mk41垂直發射系統在聖安東尼級兩棲船塢運輸艦上。就是這樣思維的具體呈現。將攻擊點儘可能散開,不斷移動曾加生存率。再次強調一點,如果用的是戰斧巡弋飛彈,其分佈(Distributed)的距離不少於一千公里。
以一千公里為基礎,戰斧巡弋飛彈,或即將服役的LRASM,其速度都低於音速(戰斧約880 km/h),攻擊時間將會超過60分鐘。
在這裡必須闢解另一個普遍的迷思:
由於攻擊任務的時間較長,很多人會奇怪,這要如何能追上敵方戰艦?
但實際上這種迷思,是因為對時間軸的認知有誤所造成。假如以在釣魚台附近發現敵蹤,於是對釣魚台方向發射戰斧。則在一小時內,以今天大多數軍艦最多30節(55.56公里)左右的速度,能逃的距離實在有限。
這就是為什麼分佈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要將距離拉得如此廣闊,而且有強調移動的重要性。因為反向思考,要在這樣的戰術下倖存最好的方法。是讓對方難以鎖定,而不是憑持著硬體防衛能力硬碰硬!
但這樣的攻擊到底要如何殺傷(Lethality)?
其實在日本海自2017年11月公布的「新艦隊艦誘導彈需求」的圖示中,不但明確地標出了運用MADL指揮的「空中平台」(再次強調)。而且也標出了要讓這套戰術發揮最大威力的必須要件「同時彈著」。
在這裡,本人用了日本心神ATDX驗證機為圖是。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但本人研究後推測,這心神ATDX之所以在各方面,都與第五代戰機的需求格格不入,正是因為其所驗證的並非空戰,而正正是分佈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體系的相關技術。
日本心神ATDX驗證機的驗證完成,與新艦隊艦誘導彈需求時間都在2017年11月,本人的觀察、這絕不是單純的巧合。
回到話題
來協助這最後的過程。雖然不向二次大戰的偵察機一樣,要一直飛到敵軍上空。但是這空中平台(不論是有人機或無人機),所擔負的任務卻是一樣。
有了MADL的支援,「空中平台」將在飛彈還在Cruise phase的途中,選擇一點進行路徑變更。同時調整個飛彈間的時間差,基本上是讓先來的飛彈在多繞些路。其最終目標,是能聚集最大數量的飛彈進行「同時彈著」的攻擊。
而高速、類似XAS3這種超音速飛彈耶定是最後發射。但最重要的指標一定是組織「同時彈著」以獲得最大的攻擊力。


在此做一個小結論
在今日美國,戰斧巡弋飛彈普遍佈置於神盾級驅逐艦上。以勃克級神盾艦而言,有接近一百個MK41發射管。即使只裝一半戰斧巡弋飛彈,另一半是防空和反潛用。四艘神盾艦的編隊,就能發射將近二百枚戰斧。而過去的紀錄,戰斧的每一波攻擊總是少則數十,多則上百。
於是戰場的節奏完全改變,不是戰艦與戰機的捉對廝殺。反而發射飛彈的神盾艦,有點像二次世界大戰的航空母艦般。在一千多公里外派出自殺飛機(戰斧)之後,先撤到安全地方整補,再進行下一輪的攻擊。
而最前線,則可能是由隱形戰機或電戰機,指揮飛彈的進攻。這個時代(2017),還沒有水面艦艇能一次應付三位數飛彈的致命 (Lethality)攻擊。唯一的方法,似乎只有將編隊打散(Distributed)游擊,以提高生存率。
或許因此,這套戰術常出現「戰爭遊戲規則改變者」這樣的說法。

有關日本方面,對戰術體系建置的努力,與相關的發展。敝人再一次將日本防衛廳發布的圖示,與美國論文中的圖示做對照,好讓各位讀者了解其中的關連


備註:

有關美軍反艦式戰斧巡弋飛彈的新聞連結
2017/6/11
The U.S. Navy Is Bringing Back a Ship-Killing Tomahawk Missile
http//warisboring.com/the-u-s-navy-is-bringing-back-a-ship-killing-tomahawk-missile/
2017/6/13
The Tomahawk Cruise Missile Will Fly On Through At Least 2040
http//www.popularmechanics.com/military/weapons/a26918/tomahawk-cruise-missile-lifespan-upgrades/
有關日本尋求新一代反艦飛彈的連結
(其內容可發現,雖然圖示說明是「新對艦誘導彈」,但標題卻是「日本版トマホーク」期間的關係,可說一目了然)
2017/11/20
日本版トマホーク、政府が巡航ミサイルを開発の方向で検討!
(http//blog.livedoor.jp/corez18c24-mili777/archives/51111190.html)
2017/11/29
防衛省、「日本版トマホーク」開発検討
(http//www.yomiuri.co.jp/info/src/topic/20171127-OYT8T50134.html)

Rank: 1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8-2-22 21:44:1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台嶼符紋籙 於 2018-2-23 13:43 編輯

2018年2月情報追蹤

在這裡追蹤與分佈式殺傷有關的最新情報,首先當然是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加裝戰斧巡弋飛彈,以遂行分佈式殺傷戰術的新聞。
http//thediplomat.com/2018/02/us-navys-new-stealth-destroyer-to-be-fitted-with-ship-killing-missiles/
節錄並翻譯一下
Zumwalt-class warships, the U.S. Navy’s largest and technologically most advanced class of guided-missile destroyers, will be fitted with new long-range anti-ship missiles
朱姆沃爾特級、美國海軍最大而且最新科技的驅逐艦,將裝備新式長程反艦飛彈(long-range anti-ship missiles)
The U.S. Navy’s $89.7 million request to integrate Raytheon’s SM-6 long-range supersonic missile and the subsonic long-range Maritime Strike Tomahawk, an anti-ship missile variant of the Tomahawk land-attack cruise missile,
美國海軍通過以八千九百七十萬美金,裝備雷松(Raytheon)的SM6超音速長程飛彈和次音速長程反艦戰斧巡弋飛彈( the subsonic long-range Maritime Strike Tomahawk),這反艦飛彈是戰斧陸攻型飛彈的變種
Realigning the Zumwalt destroyers to conduct surface strike is consistent with initiatives like the U.S. Navy’s Distributed Lethality concept
重新調整Zumwalt驅逐艦的水面攻擊能力與美國海軍的分佈式殺傷概念等倡議一致
文中有說反艦式戰斧的裝備,將在2019完成服役。也代表著分佈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自2015年以來,美國海軍仍努力不懈進行改革。


這裡要多說明一下反艦式戰斧巡弋飛彈的英文「渾名」,「 Maritime Strike Tomahawk」。其實這是目前網路新聞中的暱稱,雖然被使用了一段時間,而且被公認了,但還不是正式的名稱。
http//thediplomat.com/2017/09/us-navy-to-re-fit-tomahawk-cruise-missiles-to-attack-ships/
這篇2月14日的報導,說明了戰斧巡弋飛彈在這一段時間的發展。
節錄翻譯
The U.S. Navy has awarded a contract to fit an undetermined number of its long-range Tomahawk cruise missiles with upgraded sensors that will allow the land-strike weapons to target ships.
美國海軍已經簽署了一份合同,以裝備未定數量的長程戰斧巡弋飛彈,升級後的傳感器將允許攻擊陸上目標的飛彈瞄準船隻。
The Tomahawks will still be prized primarily for their land-attack missions,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how many should be allotted for an anti-ship mission that LRASMs might be more effective at. But the Navy has a few years to work that out, since neither missile is expected in the fleet before the early 2020s.

Rank: 1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8-2-24 06:26:4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8-2-24 10:31 編輯

進階技術SoSITE
SoSITE實驗是在2014年時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英语: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簡稱DARPA提出了System of Systems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Experimentation的系統。暫時中文翻譯「系統間集成技術與試驗」。主要的目標,如以下圖示(摘自DARPA網站)

SoSITE項目,是將今日傳統由E2鷹眼偵察機擔任的前線戰術中心,轉移到戰機上面。而由戰機實行的雷達(Radar)、電子干擾(Electronic Attack)、以及光學偵測(Imagery)的任務,轉移到無人機和飛彈(應是指巡弋飛彈)上面。並在不同的系統之間,建構可靠的雙向數據鏈。
DARPA這張圖示,完整的表明應用的流程。需藉由MADL啟動最前方飛彈或小型無人機的偵測儀器或電戰系統,也藉由MADL將前方觀測所得資料回傳。中間則可能由大型無人機做橋接,有人戰鬥機(或說電戰機)本身則躲在更後方。
在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最末端的系統,因為「戰斧巡弋飛彈」就是完全合乎要求的載具。在過去,戰斧巡弋飛彈攻擊前,會傳回資料到五角大廈。如果可能,美軍最高層甚至可以決定是否要繼續攻擊,轉換目標或放棄。而SoSITE的進展接本上是將這指揮權轉移到了現場的戰機之上(極可能是裝了MADL的戰機,如F35)。



以本人在目前(2018)年初所掌握的資料,還不足以確定所有的細節。僅能確定這項計畫由DARPA在2014年開始啟動,在2016年10月出現了具體的成果。中間的過程,還待美國軍方解密。
但這一項技術是MADL(多功能先進資料鏈)的進階應用。在完成以前的9月,就引起了美國民間軍事專家、甚至大陸地區軍事網站的注意。在這提供相關的連結:
2016/9/13
Navy Conducts First Live Fire NIFC-CA Test with F-35
http//www.navy.mil/submit/display.asp?story_id=96652
2016/9/15
Distributed Lethality at Work: Combining the F-35 and Aegis Missile Defense
http//thediplomat.com/2016/09/distributed-lethality-at-work-combining-the-f-35-and-aegis-missile-defense/
2016/9/17
美國把F-35隱身飛機作為空中雷達,讓打預警機的圖謀落空
http//kknews.cc/military/3a5gp3.html
http//www.darpa.mil/program/system-of-systems-integration-technology-and-experimentation
http//ndiastorage.blob.core.usgovcloudapi.net/ndia/2016/systems/18869_Taylor_20161027_SoSITE_Lockheed_Martin_v6_-1.pdf
http//newatlas.com/darpa-systems-sosite/36801/
即使大陸地區的觀察家,也察覺到了這項技術,與分佈式殺傷戰術的關係
但這一項技術中最重要的一點卻被人忽視!
那就是SoSITE所驅使的最末端,並不是一具可以(或需要)被重複使用的飛行載具。只需參考DARPA的圖示便可以知道,末端可以是不需要再回收的「飛彈」。
雷達(Radar)以及光學偵測(Imagery),是確定敵軍位置的重要資訊。但何時會讓不再需要回收的飛彈,啟動「電子干擾(Electornic Attack)」?


這邊我用2015年美軍實驗反艦式戰斧巡弋飛彈的命中連續截圖,作為回答。
在飛行過程中,可利用低高度躲避對方的雷達波,用本身就能克制雷達的隱形戰機,作為中途引導。只有最後要命中之前,才會需要干擾敵方的雷達的擔子干擾系統。並再說一次,過去的紀錄,戰斧巡弋飛彈的每一波攻擊總是少則數十,多則上百!

於是所謂分佈式殺傷的全貌,就在這裡完全展現。以戰斧巡弋飛彈配合神盾艦為例:
攻擊數量或可達三位數
攻擊距離、分佈Distributed) 可超過一千公里
由空中平台擔負中途導引,並組織末端攻擊
以SoSITE技術可讓飛彈攻擊同時發動電子干擾
最終目標、發動全飛彈「同時彈著」完成致命殺傷(Lethality)


以上做總結,或許可知道這套戰術為何不注重要以硬體能力(飛彈或迫近系統)做防禦。卻以分佈 (Distributed) 作為戰術防禦的基礎,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殺傷(Lethality) 的能力,確實的超越目前水面艦艇的承受能力。

Rank: 1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8-3-3 08:05:1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8-3-3 08:45 編輯

假設陸日戰爭的編隊運用

分佈式殺傷的改革,不是只有發射飛彈,而是連艦隊的編隊與戰術運用都全面革新。
深入探討的資料來源應是2016/10/27的「REPORT TO CONGRESS
Alternative Future Fleet Platform Architecture Study」
http//www.mccain.senate.gov/public/_cache/files/a98896a0-ebe7-4a44-9faf-3dbbb709f33d/navy-alternative-future-fleet-platform-architecture-study.pdf
雖然這一份是屬於「戰略」成分居多而非「戰術」,而且為了交給國會議員參考,所以著重在爭取更多建設大艦隊的經費。但也闡述了未來艦隊要能「分布」(Alternative Future Fleet Platform Architecture – the Distributed Fleet),才能生存。
在這之前海軍的改革還更早,最早在2016年4月出現由三艘神盾級驅逐艦組成的遠端打擊群。分別是
DDG-73 USS Decatur號驅逐艦
DDG-92 USS Momsenr號驅逐艦
DDG-111 USS Spruance號驅逐艦
這方面大陸特別有感,因為在此之後每次在南海闖入島礁範圍「自由航行」的都屬於這類的編隊。有一篇2016年6月份的大陸方面的分析
文中也分析、分佈式殺傷的遠端打擊群,將會是以三~四艘的小編隊為最合適。由於已知美軍分佈式殺傷,將會以戰斧巡弋飛彈為最遠端打擊主力。

因此我們將之帶入釣魚台為中心的戰場,來看看如果日本獲得戰斧巡弋飛彈後,這場戰爭的演變。
但先來看看大陸地區中共空軍的反艦飛彈,列表如下
飛彈                                平台                速度                射程(KM)
鷹擊82                        潛射型        Mach 0.85        40
鷹擊83                        多平台        Mach 0.9        120~150
鷹擊12                        多平台        Mach1.5        300~550
鷹擊18(末段超音速攻擊)多平台        Mach 4.5        400(網路推測)
鷹擊91(反輻射飛彈)        空射                Mach0.9        5 - 120
鷹擊62                        多平台        Mach0.9        300
其中的資料,以2018年的維基百科為主
其中鷹擊18在2017年8月才曝光試射的消息,並沒有確實的數據,因此用網路推測資料。鷹擊18連結如下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70815/9890314.htm

雖然多數飛彈都是多平台的設計,但如沒有轟炸機延伸距離,則所有戰艦的飛彈都將無法應對。



不但如此,如果以弧形來說明的話,也點出了一個重點。那就是分佈式殺傷的戰術,對於因為任何原因需要集中軍力(例如奪島、登陸戰)的艦隊來說,可說是壓倒性的不利。
而日方的艦隊,基本上是以八八艦隊為名的編制。一共有四個主要護衛群,每支護衛群有八艘戰艦,又分四艘一組的二個護衛隊。一但進入戰爭狀態,極可能以護衛隊為準,在與敵方超過一千公里的範圍內快速移動。
當然此時中共空軍與日本航空自衛隊也在激烈的攻防之中,只要不出現意外的話,很難出現壓倒性的勝負。
於是如果大陸地區中共海軍要反擊的話,唯有利用

飛彈                                       平台           速度                射程(KM)
長劍(東海-10)(反艦型號AK)  多平台         Mach0.75        2500
東風-21D                               陸基                Mach8        3100~5000

其中東風21的議題是很微妙地,因為除了大陸地區當局一直宣傳能用之外。包含美國、俄羅斯都有進行實驗,卻都抓不住重點。而東風在射程上是絕對可以達到的,只是彈道飛彈重返大氣層的方式,讓導引成了一個大疑問。但這項科技的爭議點實在太多,小弟先不再此討論

而長劍巡弋飛彈的反艦型號(代號AK),則是本人觀察的一大重點。因為在大陸地區發展的這一堆形形色色的飛彈中,只有長劍的系列有資格能帶入分佈式殺傷的戰術。
但首要的重點是,大陸是否建置了MADL的系統與環境?(日本稱為「戰場雲」)?如果沒有,那就會重踏1990年代、早期戰斧巡弋飛彈失敗的前轍。

再來的第二個重點是,如果日本以四艘一組護衛隊分佈 (Distributed ),肯定快速移動,更以陸地與遠洋為托依,那要追擊、鎖定的難度就非常大了。難追蹤,也難以偵測對方飛彈的發射時機。大陸地區共軍船隊如果還在釣魚台附近海域(假設有用30海里、58公里時速移動),就可能逃不過受到一波波、三位數飛彈的殺傷(Lethality)。

我們可以這麼說:
如果大陸地區當局在日本獲得巡弋飛彈之後,才進行釣魚台列嶼的奪島作戰的話。那們我們(中華民國)將有幸在一個近距離,看到Thomas S. Rowden所構想的
分佈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

Sincerely

Rank: 1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8-4-5 15:02:1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8-4-5 16:31 編輯

ATD-X 心神驗證機


https://ja.wikipedia.org/wiki/X-2_(%E8%88%AA%E7%A9%BA%E6%A9%9F%E3%83%BB%E6%97%A5%E6%9C%AC)
說是「驗證機」,也表明了並不是要製作能實戰,而且是使用壽命有限的機體。彈我們現在要深入其中,看看「心神」所驗證的到底是什麼技術。
日本在2010年(平成22年)所展開的次世代戰鬥機計畫,著眼於將來絕對無法維持數量的優勢。因此提議發展i3 Fighter,即所謂「情報(Informed)、知能(Intelligent)、瞬時(Instantaneous)」的能力。
如果這樣解說,別說各位讀者一頭霧水,連在下也一個頭兩個大。不如用圖示說明一下:

簡單的說,就是利用i3的能力,能夠運用整體機隊中的僚機與無人機來協助自己,以獲得更大的戰術彈性。
是的、這種構想,不但以定義自己是一種電子戰機,而且確實與SoSITE技術非常的相似。本人就直接將二者的圖示對照,各位讀者會比較容易了解。



但在2007年時,可能因為構想過於先進,而且當時大陸地區經濟和平發展,也沒展現擴張勢力範圍的意圖。在沒有急需的條件下,最後取得的經費不到預定的一半,整體進展也趨於緩慢。
但是「有過類似構想」,再追蹤這個專案時,是一項重要的線索。
因為曾經在2015年8月左右,在大陸地區網路上,正確地闡述分佈式殺傷所用技術地文章。署名「大陸海鷹研究所」,極可能就是製作過鷹擊62飛彈的「海鷹電機研究院」。而鷹擊62的導引系統,在某種意義上,又非常的接近反艦型戰斧巡弋飛彈(Maritime Strike Tomahake)。因此本人不禁聯想,日本之所以會迅速地跟上美國的腳步,也是因為「有過類似構想」,所以當一有了突破,就立時醒悟到海戰革命的來臨。

總之
到了2014年時,由於習近平一上台就開始展現往外擴張的意圖,而且當時不確定是否能取得美國的隱形戰機,因此自製隱形戰機的腳步逐漸加快。
美軍SoSITE技術項目,從2014年開始發展。2014年7月,日方也第一次正式公布了ATD-X原型機的照片,並表示這架飛機正在接受地面試驗,預計將在2018年研發成功。
但試飛日期一波三折,直到2016年4月22日上午終於從愛知縣的小牧基地起飛,首度試飛了30分鐘後,降落岐阜縣各務原市的航空自衛隊基地。
在這期間,有關要給予日本取得巡弋飛彈之權利的想法,也在2016年5月開始,由美國海軍學院(發動「分佈式殺傷」改革的搖籃地)推動(請見備註)。
實際上試飛的機型和2014年7月公布之相片比較,出現了最大的變化,就是是飛機的駕駛艙設計,改變成了雙人座的格式。雖然有各種說法,但本人認為這是明顯的證據,其發展方向,將秉持著原有i3的構思,但更貼近電戰機運用。

在這裡本人不確定美、日之間是否有交換SoSITE和MADL技術,但可確定驗證的技術中,有著類似的技術成分在內。
為何沒有武裝的「心神驗證機」,在這個以飛彈為主的海戰革命中,會具備關鍵性的腳色?本人可用現有無人機的例子,來做說明。而且,就用大陸地區的實際範例也可。
現代綜藝節目或是大型慶典時,常有多數無人機進行編隊的燈光秀。要進行這樣的編隊,固然無人基本,要具備空間定位與近距離防碰撞的功能。但最重要地,是要有一個伺服器(Server)來作為統一的指揮與修正的中心。
具備SoSITE和MADL的隱形戰機,。就是無人巡弋飛彈所需的「Server」。



因此日本心神ATDX驗證機的驗證項目完成,與新艦隊艦誘導彈需求、日版戰斧巡弋飛彈的開發評估,都在2017年11月,本人也認為這絕不是單純的巧合。其驗證完成的技術,將由未來代號F3的新是隱形戰機,或日版的F35A,繼續承繼下去。也將成為日本未來在運用巡弋飛彈時,最關鍵的樞紐。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18-5-1 14:20:5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8-5-1 23:53 編輯

如果沒意外 過了六月 陸日就沒了戰爭氣息了
包括近日 印度轉向大陸 都嘛受了日本有意無意的影響
2012下半年 老美做了好多動作 讓日本快要轉向的政治 又轉了回來  
2018下半年 老美國力耗損過多 難叫阿本哪再回頭了
日本向來把未來海軍主力 寄望再直通甲板攻擊艦 現在有了F35B卻轉了性子 這其中一定有貓膩:
是F35的陸上機 出了問題  還是日本的國力頻臨死亡陷阱爭扎
當然 近期大陸地區共軍26D的全面正式服役 東京畿海軍重地港 随時都可能遭致命襲擊
而 老美的支援 又會被隔絕
再加上美陸經貿戰 日 印都損傷 印 日都開始有向大陸靠攏的明顯傾向
心神也無財力發展
世界正在扭轉
<img src="static/image/smiley/comcom/6.gif" class="vm"> 安危他日終須戰 大砲來時趕快跑 ...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6 15:12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