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4-29
- 最後登錄
- 2023-10-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5
- 閱讀權限
- 30
- 文章
- 20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極樂世界也是有分菩薩.聲聞.緣覺.天人及凡夫的,
所以你舉例的這些好處,也不見得凡夫就能擁有,
凡夫到了那邊,也是要長期努力的修行,才能修的更高深並得到某些好處,
不是說到了那裏,小偷馬上變聖人,不必妄想,
否則阿彌陀佛自己又何必修行無數劫,
另外凡夫還要乖乖的遵守清凈修行的生活,
想要放逸縱欲是不准的,
否則大家都在玩,哪有清凈可言,
要是不遵守的話,老是犯戒,就有可能被關進胎生宮殿,
至於什麼人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無量壽經云:
[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
,
如果你真很想往生極樂,建議你以後趁著身體健康,不用賺錢養家的時候,去出家作沙門,
你看經文云上輩出家人,只要發菩提心(不必無上),
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修諸功德(多讀經書),
看起來蠻容易往生的,
反觀中.下輩往生的在家居士,經文云:
[ 佛語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
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
。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
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
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
[ 佛語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
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
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
。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
單單這項~要發無上菩提之心。
這個心不曉得有誰能發?
我不曉得經文哪裏有寫凡夫如何發無上菩提之心?
上述兩段經文,應該是說給當時世尊在世時,聽法的在家居士,
或世尊滅後五百年正法時期,
發願往生,又能供奉敬唸釋迦牟尼佛,得到世尊教導,而能發無上菩提之心,
在現在末法時期,凡夫要發無上菩提之心,
不曉得有誰能幫助他?
無上菩提之心其實跟無上無上菩提之心是一樣的,
柵欄架的高高的,其實就是別妄想跳過,
我覺得你們要面對現實,兩段經文後面都沒寫化生,
就表示連寫經的人也知道,在家居士要往生極樂是沒什麼希望的,
~~~
另外我認為,阿彌陀佛絕不會接引世間的人,去那個受苦又不能聽聞佛法的胎生宮殿,
那樣做像是在傷害人,
佛做什麼事還是要顧慮到別的佛的觀感,
阿彌陀佛只會做令人讚賞的事,
所以阿彌陀佛只會接引世間的人去化生區,去聽聞佛法,去過好日子,
經文云: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
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
上述經文,並沒說是由阿彌陀佛接引此眾生去的,
那此眾生是怎麼去的?是哪裡的眾生從哪裡去的?
我認可能是在某些世界中的三惡道受苦的眾生,
例如地藏王菩薩在地獄度眾生,
也可能會勸這些地獄眾生發願往生極樂,
於是在其命終之後,地藏王菩薩以其神力,就把他們送到極樂世界的胎生宮殿,
雖然在胎生宮殿會受苦,但相對於地獄之苦,還算好的,
另外,我也認為胎生宮殿裡面關有幾種不同的眾生,
有一種是生活在凡夫化生區的人,
因為他受不了長期的單調清凈修行生活,而失心,
疑惑佛智,妄想追求自由精神,不自由毋寧死,
因此老是犯戒,屢勸不聽,就被關進胎生宮殿,
這符合以下經文:[但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修諸善本。以此為苦。雖有餘樂猶不樂彼處]
這句經文,若是針對由其他世界直接被帶進來的眾生,是說不通的,
會感覺這個苦的,只有在極樂世界長期生活的人才會覺得苦,因為一時之間不能做平常供養三寶的事,
但是漸漸習慣就好,自己唸唸阿彌陀佛就行了,
自己雕刻或畫個佛像來拜,也容易,記憶中的經文片語寫下來匯集成冊,也不難,就夠滿足了,
是不可能不見三寶不得修行,而後長期覺得很苦,
這是其中的小苦,藏在心裏的的小苦而已,
最大的苦和畏懼,讓他們時常會試著用盡各種方式逃離宮殿監獄,像王子一樣求諸大力欲自勉出,
情願放棄像忉利天內各種盡情享樂的,
原因不明,很難想像那是什麼可怕的事,
綜合以上的一些看法,
我認為會被接引往生極樂的,其實只是一部份出家人而已,
其餘的都去不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