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2|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去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9-12 01:11:1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去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

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為極樂眾生,從此不但享有極樂世界那窮微極妙、美不勝收的物質環境,更可貴的是,還可同時享有亦是極之微妙、無比清淨的身心世界。

所生活的環境叫‘依報’,自己的身心叫‘正報’。極樂眾生,依正二報皆莊嚴,故其世界才叫做‘極樂世界’。

如果您想知道往生的人身心世界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同樣的,只要根據佛的四十八願和淨土三經之所說,便不難得其梗概:

●不會再墮落於三惡道。

不管是誰,只要成功往生,從此便永了生死、永出三界、永脫輪回,直至成佛,絕對不會再墮落於三惡道了。

●皆具紫磨真金色身。

凡是往生的人,其身體與佛一樣,都是紫磨真金色,此乃顯示:生佛不二,真實平等。

●皆具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法界次第初門》曰:‘如來應化之體,現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眾德圓極。使見者愛敬,知有勝德可崇。人天中尊,眾聖之王,故為現三十二相。’

依於佛願,往生的人,一生到極樂國,不待花開,即生即得此相。

●形貌皆跟佛一樣,沒有美丑的差別。

如果形貌有美丑的差別,則長得美的易生傲慢,長得丑的便生自卑感,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難免發生糾紛。因此,極樂世界的人,等同一相,無有差別。

●壽命也跟佛一樣,無量無邊。

往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得到清虛之體,不像娑婆四大假合之身,有生老病死,變幻無常,所以,壽與佛齊。

●有宿命通。

往生的人,無不獲得彌陀本願功德威神的加持而證得種種的神通。神通的新名詞叫做‘特異功能’,這種特異功能,凡夫不如小乘,小乘不如菩薩,菩薩又不如佛。

宿命通是一種能知自、他過去世所作種種善惡的能力。阿羅漢的宿命通只能知道過去五百世的事,而往生的人,卻能知道過去無量劫中所造的一切善惡果報。

●有天眼通。

天眼通是一種超感官的、不論粗細遠近都能看見的能力。阿羅漢最多只能見三千大千世界事;往生的人卻跟佛菩薩一樣,能見無量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之一切事,無所不知,無所不見。

●有天耳通。

天耳通是一種不受遠近限制能夠聽到一切聲音的能力。往生的人,不但普聞十方世界的音聲,且能聽到十方諸佛說法。

●有他心通。

他心通是一種能知他人心想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夠清楚知道十方世界眾生之心想。

●有神足通。

神足通又名神境智證通,或心如意通,是一種具有飛行、分身、速到、變化自在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夠在一想念間同時到達十方無量世界,想到那裡,立刻就到那裡。有了這種神足通,想遨游太空,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遍供諸佛。

極樂眾生,因有神足通,故能於極短之時間內,到達十方無量佛國去遍供十方無量諸佛。此亦顯示極樂眾生,個個超越時空,他們可以一念之間遍及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或普度眾生,是化身去,自己仍在極樂世界,聽經修道。

●遠離分別,諸根寂靜。

分別者,分別人我、是非、愛憎、善惡、美丑等等,此乃妄心所生的妄想。往生的人,獲得彌陀威神的加持,遠離妄想分別執著,了達‘真如即萬法,萬法即真如’的諸法實相。

諸根者,指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凡夫的六根,常入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塵。往生的人,六根已不入六塵,所以六根清淨,一塵不染。

寂靜者,杜絕煩惱叫做‘寂’,脫離痛苦叫做‘靜’。換句話說,沒有了心理上的煩惱,也沒有了生理上的痛苦,叫做‘寂靜’。往生的人,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已經沒有了痛苦,這種境界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涅槃’。

●定成正覺,證大涅槃。

定成正覺,就是一定成佛的意思。大涅槃,是指證得大乘的涅槃。大乘的涅槃具有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小乘則三德之中僅具解脫一德而已,故釋迦佛說小乘涅槃如中途站,不是究竟之目標。

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十二‘定成正覺願’。淨空長老說:‘此願等於阿彌陀佛為我們授記,也是阿彌陀佛給與我們的成佛保證書’。

●女身轉男。

可以由女身轉為男身。善導大師解釋說:‘乃由彌陀本願力故,女人稱佛名號,正命終時,即轉女身,得成男子,彌陀接手,菩薩投身,坐寶蓮上,隨佛往生。’

釋迦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積一大阿僧祇劫的勤修,始漸離女身而為男身。可見女轉男身,實非易事。今只須執持彌陀名號,便能蒙佛本願加持,轉女成男,往生極樂,如此殊勝機緣,豈可錯過?

●蓮花化生。

往生極樂的人,都在蓮花之中自然化生,清淨無垢,神通智慧,放大光明,俱如菩薩。

●住正定聚。

正定聚,乃三聚之一。聚是聚類的意思,一切眾生分為三類,叫做‘三聚’。必定證悟的一類,叫‘正定聚’;畢竟不證悟的一類,叫‘邪定聚’;介於上二類之間,有緣則證悟,無緣則不證悟的一類,叫‘不定聚’。

往生的人,皆住於正定之聚,必定成佛。

●遠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

熱惱者,身熱心惱。往生的人,‘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永離熱惱。

清涼者,清淨涼爽,正與熱惱相反。往生的人,入於極樂世界的大清涼池(喻大涅槃)中,故皆心得清涼。

漏者,煩惱的別名,漏盡比丘即煩惱斷盡的比丘,指阿羅漢。因阿羅漢已斷盡見思惑,於諸世法,不執不著,雖受快樂而心不染著。‘猶如漏盡比丘’,就是形容極樂眾生心地清淨,雖受快樂而不染著。

●不貪計身。

貪計身,即認為人有一個真實的我而貪著計較,亦即我執。凡夫妄執四大假合之身為我,貪著計較,處處為我著想,順者生愛,逆則生嗔,以致造業受輪回。往生的人,有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加持,已斷我執,我的念頭不會再生起來,正如《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四相俱泯。

●得金剛那羅延身。

金剛者,即金剛石,至堅至利,可破一切,一切不可破它。

那羅延者,天上之大力士那羅延神,其力大無比。

這是形容往生的人,其體堅固如金剛,其力強大如那羅延,等同如來之金剛不壞身。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

往生的人,身頂皆有常光。光是智慧的象征,顯示他已成就一切智慧(指一切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之三智)。並‘獲得無邊辯才’,‘辯才’指善巧演說法義之才,諸佛菩薩說法的辯才叫做‘四無礙辯’,或‘四無礙智’、‘四無礙解’,即法無礙、義無礙、詞無礙、辯無礙。

●善說諸法秘要。

秘者奧秘,要者精要。往生的人,因有智慧和辯才,故能善巧演說一切佛法之奧秘和精要。

●一生補處。

一生補處者,盡此一生即能補到佛位的意思,為最後身等覺菩薩的別號。凡是往生的人,都能究竟證得一生補處等覺菩薩的果位,決定一生成佛。

●教化隨意。

往生的人,悉登補位,成等正覺,但菩薩成佛,各有願力,有的菩薩,欲返穢土,普利群生,教化有情,他便能蒙佛願力加持,再回娑婆,救度眾生,來去自如。

●衣食自至。

往生的人,思食食來,不假安排,思衣衣至,不必裁縫,乃至一切用具,莫不稱心如意。西方人本不需要飲食,但在凡聖同居土的帶業往生者,因多生多劫飲食的習氣未忘,故有此種設備,若上三土(方便、實報、寂光),便沒有這樣的事了。又極樂眾生的吃相與此界不同,一嗅即飽,故無大小便溺,弄髒極樂世界的清淨國土。

●應念受供。

眾所周知,若論修福,供佛第一。往生的人,可以在一念之間,普令十方諸佛,應念受供。這種八地菩薩才有的功夫,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有,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證離生法。

往生的人,皆證得永離六道輪回生死之法,即使隨緣示現於三界六道之中度眾生,也不會再有生死輪回這一回事了。

●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上善人,指的是等覺菩薩。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能時刻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諸等覺菩薩在一處,討教佛法,修行佛法,這是何等榮幸的事啊!

●圓證三不退。

菩薩修行,要斷見思惑,方證位不退;斷塵沙惑,方證行不退;斷無明惑,方證念不退。而一切往生的人,一生到極樂世界,即圓證三不退。

極樂眾生得不退的原因有五:一、佛力加被。佛四十八願中最後一願說:‘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往生的人,因有佛力加被,故有能力不退轉。二、佛光常照。往生的人,佛放光明,攝受其人,如日月照著暗途,不墮坑塹,故能不退轉。三、六塵說法。極樂世界的六塵均能說法,皆說苦空無常無我,時常熏習,故能不退轉。四、菩薩為勝友。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外無邪魔,內無煩惱,故能不退轉。五、壽命永劫,極樂眾生,壽與佛齊,可長期修,譬如遠行,壽命長便無顧慮,終有到達目的地之一日,故能不退轉。

●圓淨四土。

一切佛國,皆有四土,即一、凡聖同居土,為未斷見思惑之凡夫與為了度化眾生而現身說法之聖人所共同居住的國土;二、方便有余土,為已斷見思惑之阿羅漢、辟支佛和還未證得法身之菩薩,或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之眾生所住的國土;三、實報莊嚴土,為佛的報身與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的地上菩薩,或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之眾生所住的國土;四、常寂光土,為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無明一共有四十二品,統統斷盡,即生此土。

其他諸佛世界,四土隔離,唯獨極樂世界,四土圓融。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說:‘然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淨四土,圓受諸樂也。’可見往生的人,一到西方,即能同時享受四土的境界,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綜上所述,往生的人,依正二報,無盡莊嚴,若欲細說,窮劫難盡。

極樂眾生依正皆莊嚴,在‘事’上講,那是彌陀願力威神的加持,才能樣樣皆美好、微妙;在‘理’上說,那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中本來就有的東西,未往生前,因妄想分別執著而迷失了,往生之後,得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即逐漸恢復過來。

禅宗六祖惠能大師,悟道時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他一連說了五句‘何期’,那是‘沒有想到’的意思。他說: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如此的清淨!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沒有生滅的!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自己圓滿具足的!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沒有動搖的!沒有想到自性自能生出萬法來!

近代的禅門宗師虛雲老和尚曾經解釋此五句說:‘前四句何期是攝用歸體,後一句何期是全體大用。’

由此可見,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人所享有的種種利益,正是人人本具之佛性的‘全體大用’,亦即由自性本體中所顯露出來的大作用。

這樣的大作用,一般人要像六祖大師一樣,要經過多生多世的修行,才能證得;而我們只要成功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立刻就能享有,那是何等便宜的事啊!

就是因為有這樣大的便宜事,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和十方無量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極力的勸導其國眾生快點去極樂國;而西方極樂世界的導師阿彌陀佛,也無任歡迎十方眾生快一點到來。由此可見,十方諸佛的心思是一樣的,即希望一切眾生: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來源:學佛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像極了愛情.

Rank: 2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8-9-12 19:36:34 |只看該作者
要經過多生多世的修行,才能去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樣樣皆美好、微妙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8-9-12 21:03:02 |只看該作者
極樂世界也是有分菩薩.聲聞.緣覺.天人及凡夫的,
所以你舉例的這些好處,也不見得凡夫就能擁有,
凡夫到了那邊,也是要長期努力的修行,才能修的更高深並得到某些好處,
不是說到了那裏,小偷馬上變聖人,不必妄想,
否則阿彌陀佛自己又何必修行無數劫,
另外凡夫還要乖乖的遵守清凈修行的生活,
想要放逸縱欲是不准的,
否則大家都在玩,哪有清凈可言,
要是不遵守的話,老是犯戒,就有可能被關進胎生宮殿,

至於什麼人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無量壽經云:
[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

如果你真很想往生極樂,建議你以後趁著身體健康,不用賺錢養家的時候,去出家作沙門,
你看經文云上輩出家人,只要發菩提心(不必無上),
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修諸功德(多讀經書),
看起來蠻容易往生的,

反觀中.下輩往生的在家居士,經文云:
[ 佛語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
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
。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
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
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
 [ 佛語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
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
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
。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

單單這項~要發無上菩提之心。
這個心不曉得有誰能發?
我不曉得經文哪裏有寫凡夫如何發無上菩提之心?

上述兩段經文,應該是說給當時世尊在世時,聽法的在家居士,
或世尊滅後五百年正法時期,
發願往生,又能供奉敬唸釋迦牟尼佛,得到世尊教導,而能發無上菩提之心,
在現在末法時期,凡夫要發無上菩提之心,
不曉得有誰能幫助他?
無上菩提之心其實跟無上無上菩提之心是一樣的,
柵欄架的高高的,其實就是別妄想跳過,
我覺得你們要面對現實,兩段經文後面都沒寫化生,
就表示連寫經的人也知道,在家居士要往生極樂是沒什麼希望的,

~~~

另外我認為,阿彌陀佛絕不會接引世間的人,去那個受苦又不能聽聞佛法的胎生宮殿,
那樣做像是在傷害人,
佛做什麼事還是要顧慮到別的佛的觀感,
阿彌陀佛只會做令人讚賞的事,
所以阿彌陀佛只會接引世間的人去化生區,去聽聞佛法,去過好日子,

經文云: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
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

上述經文,並沒說是由阿彌陀佛接引此眾生去的,
那此眾生是怎麼去的?是哪裡的眾生從哪裡去的?
我認可能是在某些世界中的三惡道受苦的眾生,
例如地藏王菩薩在地獄度眾生,
也可能會勸這些地獄眾生發願往生極樂,
於是在其命終之後,地藏王菩薩以其神力,就把他們送到極樂世界的胎生宮殿,
雖然在胎生宮殿會受苦,但相對於地獄之苦,還算好的,

另外,我也認為胎生宮殿裡面關有幾種不同的眾生,
有一種是生活在凡夫化生區的人,
因為他受不了長期的單調清凈修行生活,而失心,
疑惑佛智,妄想追求自由精神,不自由毋寧死,
因此老是犯戒,屢勸不聽,就被關進胎生宮殿,

這符合以下經文:[但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修諸善本。以此為苦。雖有餘樂猶不樂彼處]
這句經文,若是針對由其他世界直接被帶進來的眾生,是說不通的,
會感覺這個苦的,只有在極樂世界長期生活的人才會覺得苦,因為一時之間不能做平常供養三寶的事,
但是漸漸習慣就好,自己唸唸阿彌陀佛就行了,
自己雕刻或畫個佛像來拜,也容易,記憶中的經文片語寫下來匯集成冊,也不難,就夠滿足了,
是不可能不見三寶不得修行,而後長期覺得很苦,
這是其中的小苦,藏在心裏的的小苦而已,

最大的苦和畏懼,讓他們時常會試著用盡各種方式逃離宮殿監獄,像王子一樣求諸大力欲自勉出,
情願放棄像忉利天內各種盡情享樂的,
原因不明,很難想像那是什麼可怕的事,

綜合以上的一些看法,
我認為會被接引往生極樂的,其實只是一部份出家人而已,
其餘的都去不成,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3 15: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