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如是知,如是解,如是入。』華嚴之詮「入」字,圓融如此;揆諸本經,謂佛之法身入眾生心想中,或眾生心想入佛心中,皆無不可。
不必問他來我往,非他非非他,非我非非我;自他皆不可得,是謂心一境性。
古德疏註此章,既云「感應道交」,復恐謂心外有佛,每為種種補救之詞,以泯此見。
實則心作心是之句,本已圓融;無疆界之可泯。修觀屬熏種作用,不求感應,以免躁進著魔(魔謂神經病)。
俟工力純熟,如水到渠成,春回華綻,自得效果。
故初機行人,不求與佛相應,唯求與經相應,所謂『與修多羅合。
若不合者,名為妄想。』是也。」
子三、舉彼果德,令信因心
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正遍知者,十號之一也。出世法無不究盡。深廣無際,故喻如海。
佛德無邊,略舉遍知以攝餘者。
果人萬德,皆心想生;意勉下凡,專勤修習,功不虛矣。(靈芝疏)
子四、結勸修因,須依果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