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9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倡導「自覺行佛」,提升佛教信仰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3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倡導「自覺行佛」,提升佛教信仰

談到持戒,當初佛陀制戒,雖然依出家、在家對象不同,故有種種不同的戒別與戒條,但是戒的意義,不外乎「止惡行善」,一者自我淨化,同時普利眾生,此即「七佛通偈」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此中說明,佛陀制戒的本意,無非為了「自利利人」、「自覺覺他」,最終達於自他「覺行圓滿」的境界,因此若能「學佛所學,行佛所行」,其實才是最究竟的持戒,這也是信仰的提升。

為了提升佛教的信仰,帶動佛教徒從過去的「信佛」而到「行佛」,大師因此提倡「自覺與行佛」。大師認為,能以「行佛」做為修行,在生活中確實奉行佛法,如此才能「自覺」;唯有透過「自覺行佛」,佛法才能落實在生活中,佛教才能走入人間,因此人間佛教以「自覺行佛」為修行。

「自覺行佛」不但是人間佛教的修行,也是人間佛教的戒法,因為自覺行佛其實就是菩薩道的實踐,也是菩提心的顯發。菩提心是大乘菩薩戒的重要內涵,菩薩戒雖有「十重四十八輕戒」,但重要的精神就在於「發菩提心」,也就是「饒益有情戒」。因此,一個受了三聚淨戒的菩薩行者,如果忘失「上弘下化」的菩提心,就是犯戒。

人間佛教一向以菩提心為主,以菩薩道為行,因此發菩提心、實踐菩薩道利人,這就是持戒。故而大師提倡「自覺行佛」,目的就是希望人人從日常生活中行持戒法來發掘自我本性,這就是「自覺」;繼而時時發心利人,這就是「行佛」。「自覺行佛」因此成為人間佛教的現代律儀,也是人間佛教重要的修持與內涵。

「自覺行佛」其實也是「解行並重」的體現──「解」,就是信佛,「行」,就是行佛;有了慧解,才能自覺,透過行佛,才能覺他。大師推動「自覺行佛」,不但有佛法的思想理論為依據,更有融合傳統戒法與現代生活律儀的實踐之道。

(星雲學說的真理闡揚)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4 03:3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