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9-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36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45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倡導「自覺行佛」,提升佛教信仰
談到持戒,當初佛陀制戒,雖然依出家、在家對象不同,故有種種不同的戒別與戒條,但是戒的意義,不外乎「止惡行善」,一者自我淨化,同時普利眾生,此即「七佛通偈」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此中說明,佛陀制戒的本意,無非為了「自利利人」、「自覺覺他」,最終達於自他「覺行圓滿」的境界,因此若能「學佛所學,行佛所行」,其實才是最究竟的持戒,這也是信仰的提升。
為了提升佛教的信仰,帶動佛教徒從過去的「信佛」而到「行佛」,大師因此提倡「自覺與行佛」。大師認為,能以「行佛」做為修行,在生活中確實奉行佛法,如此才能「自覺」;唯有透過「自覺行佛」,佛法才能落實在生活中,佛教才能走入人間,因此人間佛教以「自覺行佛」為修行。
「自覺行佛」不但是人間佛教的修行,也是人間佛教的戒法,因為自覺行佛其實就是菩薩道的實踐,也是菩提心的顯發。菩提心是大乘菩薩戒的重要內涵,菩薩戒雖有「十重四十八輕戒」,但重要的精神就在於「發菩提心」,也就是「饒益有情戒」。因此,一個受了三聚淨戒的菩薩行者,如果忘失「上弘下化」的菩提心,就是犯戒。
人間佛教一向以菩提心為主,以菩薩道為行,因此發菩提心、實踐菩薩道利人,這就是持戒。故而大師提倡「自覺行佛」,目的就是希望人人從日常生活中行持戒法來發掘自我本性,這就是「自覺」;繼而時時發心利人,這就是「行佛」。「自覺行佛」因此成為人間佛教的現代律儀,也是人間佛教重要的修持與內涵。
「自覺行佛」其實也是「解行並重」的體現──「解」,就是信佛,「行」,就是行佛;有了慧解,才能自覺,透過行佛,才能覺他。大師推動「自覺行佛」,不但有佛法的思想理論為依據,更有融合傳統戒法與現代生活律儀的實踐之道。
(星雲學說的真理闡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