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初六日是本地有名的祖師爺聖誕。長福巖清水祖師廟是三峽地區信仰、社會、經濟中心。建於清乾隆卅四年,經過地震倒塌,遭遇日人燒毀,歷經三度重建,臺灣三度重建,臺灣光復後,由本地名畫家李梅樹教授主持,精心策劃改建,被譽為「東亞藝術殿堂」。
祖師爺的信徒擴展到大溪以及鶯歌、樹林及三峽合併成為的「三鶯地區」,按姓氏分為七股──劉、大雜姓、陳、林、中庄雜姓、李、王等每七年輪流一次,輪到的那一股,大家爭著養豬公來祭拜祖師爺公。豬公愈大,敬意愈深,同時「面子」愈足,大家為要爭取前幾名,不惜資本,把最好的吃食──糯米飯加金蝦米和好吃的水果等,用來餵食豬公,還要替牠洗澡擦背、吹電扇,甚至裝冷氣‧‧‧。大豬公一般都在千斤以上,平常有專人侍侯,不可任意供人參觀,尤其有喪事的人更不能靠近,聽說會帶來「煞氣」,導致豬公不進食而消瘦。
正月初六當天,在長福巖祖師廟前設壇祭拜,爐主、副爐主(輪值姓氏代表,通常向祖師爺請示,以杯筊指定)值年排前面,其他重量比賽入等的神豬照順序排。祭拜前,每隻神豬都經過裝扮,飾以金牌、彩燈,然後上花車遊行鎮內街道,鑼鼓喧天,非常熱鬧。車潮人潮、商賈攤販,將街道擠得水洩不通,這是三峽全年中最大的盛況。
賽神豬的習俗歷史悠久,過去農業社會,家家戶戶都自己飼養豬公,撿現成的剩餘飯菜、地瓜、地瓜葉、青菜等餵食,現在進入工業社會,大家上班,沒空閒養,甚至也沒地方養,因此養大豬公的行業應運而生。專業的飼養,由過去的六、七百斤提高到現在的一千六百多臺斤了。年年賽神豬,不只看到人民的信仰熱情,更看到人民的富足經濟能力。
三峽祖師廟創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歷經三次重建。首次毀於大地震,第二次乃因甲午戰敗,日軍登台,於三角湧戰役中付之一炬。戰後原地重建,民國三十六年李梅樹教授主持第三次的重建工作。李教授將畢生所學極力奉獻,力主建造一座融合中西傳統文化與寺廟建築的藝術殿堂。
三峽清水祖師廟,堂構輝煌,素以木石雕刻聞名世界,祖師廟建築為南方系統,五門三殿式結構,以石為基,以木為頂樑,銅雕門神,浮雕壁飾,藻井雕花,石柱石堵,皆為國寶級藝師精心製作,氣象宏偉,加以壁面及柱上對聯書畫是全台名家手筆,工程之浩大與精緻,匠師們的嘔心瀝血,終使祖師廟成為台灣家喻戶曉,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稱的雕刻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