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6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04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二林的地名起源很早,到底有多久?很少人去追查,大都是依據傳說,以訛傳訛,所以,二林的地名來源說法很多。而各種說法都有它的一套理由。
目前流傳於二林地區的民間說法,有下列數種︰一、由牛林轉變而成二林。二、由儒林轉變而成二林。三、當地原來有兩棵大樹或是兩處森林,因而得名。這三種說法都饒有趣味性,但都值得商榷,我們不妨逐一加以探討。
由牛林轉變而成二林的說法是,二林原來是荒蕪之地,到處是野竹叢林,雜草蔓生。漢人初履此地,發現當地有甚多野生出沒其間,所以取名於「牛林」。由於牛林的音、義不雅,所以後來才以「二林」代替「牛林」。至於什麼時候改的?是誰出的主意?那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有人說︰二林的原名叫做儒林,因為「儒」字的閩南語發音與「二」相似,而且「二」字也較簡單易記,所以就改為二林。但是有些人對這種說法,持相反的意見,他們說︰二林才是原來的名稱,到清朝嘉慶年間,當時的彰化縣令楊桂森,到過二林,看到二林文風鼎盛,連販賣豆漿油條的小販,都能吟詩作對,驚嘆之餘,認為這地方足可稱為「儒林」,儒林之名因而傳開。
第三種說法,是二林在末開發前,當地有兩處森林,漢人入墾以後,將它取名為二林。也有人說是當地有兩棟大樹,所以將它取名為二林。甚至還有人指證歷歷的說︰現在二林自來水廠東南邊,原來是一個大土崙,門崙上面,就有兩棟大樹,而且那地帶的舊地名是「番社」,也就是原來的「二林社」。簡單的說二木社就是由那兩棟大樹得名的。該土崙的土,後來被人挖去填地基、蓋房子,所以被剷平了。至於兩棟大樹是什麼樹?後來去向如何?沒有人說,也沒有人過問。
對第一種「牛林」的說法,基本上還是與二林有關,因為牛林與二林的閩南語發音類似,基本上是體認到本地區,以前是荒蕪之地,有牛羊出沒其間,所以才有這種「倒果為因」的推測與想法。不過,史書上一直找不到牛林畫字樣與記載。
至於儒林的說法,同樣是與二林的發音有關,史書上同樣找不到相關的記載。只不過,二林街上卻有一條儒林路,位於二林仁和宮東邊,呈南北向,又是一條老街道。又因為儒林兩字頗典雅,又表示文風鼎盛,所以常被地方詩人、文人所引用。
而兩棟樹或兩處森林的說法,很顯然是以中文林推測的,是漢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同樣是不可靠。因為這種說法忽略了漢人未進來開發以前,就有二林這個地名了。
其實,根據史書的記載,二林地區原為荒蕪之處,是平埔族的居住地,荷蘭人進據臺灣之前,即有二林社了,荷蘭人音譯為Gielim,這個字經過漢人的音譯之後,成為「二林」。然後一直沿用下來。這在眾多的說法中,可說是比較有憑據,而且比較合理的一種。
文出:二林鎮公所地方服務 e 網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