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原來是龍樹亭的太子要繞境
我一直以為龍樹亭主祀觀音佛祖 沒想到還有太子爺也是主神
(沒辦法~龍樹亭太子爺生繞境真的沒印象 小時後讀書後被帶到高雄 根本沒機會巧合在農曆9.9日回來 工作後也沒剛好這天回來過 所以我直到現在25歲了 才知道龍樹亭有繞境)
雖只有少數陣頭 可內厝還是很盡心盡力的繞境 內厝家家戶戶都擺香案
龍樹亭
座落樸街最北端,在朴子溪南畔,與更寮庄(屬六腳鄉)對峙,今屬內厝里。昔年牛稠溪於斯分支,將部落圍繞其中,與外界隔絕,因房舍被溪流所圍住,稱內厝,思之亦宜;昔要乘竹筏越溪到樸街云。
開基廟擇在庄東南端,相傳是樸子街最古舊寺廟。在荷蘭據台前,斯土係覺妻妻社原住民聚落地,寂寂荒隅而臨牛稠溪,常遇水患,因鑑及神明護佑,立廟於溪畔。供奉觀世音菩薩合祀太子爺,為民間信仰中心,但如今仍未用寺或廟命名,額「龍樹亭」。該亭面積雖不大,但外觀雕樑畫棟、古色古香;所供祀三尊太子爺神像,因長期香火鼎盛而被香煙燻黑,在鄉黨老一輩心目中,具有相當地位;俗稱內厝廟
朴子溪的上段原稱牛稠溪,而下游出口昔稱猿江,現水流雖然溫柔而恬靜,但在早年卻有一段奇妙而有趣的故事。
當時,進入朴子街內的水路,乃今自朴子屠宰場經由配天宮媽祖廟後面,繞過頂灰窯巡天宮王爺廟背後,再橫貫應菜埔而流出。這一段今天稱為黎明路者即是當時的河床。
以前,朴子溪的南畔,有一座奉祀媽祖的配天宮坐鎮,而對峙的北按,則有內厝庄民所敬奉,而歷史悠久的龍樹亭觀音媽廟。
兩岸居民每年夏季,都驚懼洪水為患,沖毀堤岸。有趣的事情也就是今年若是沖毀了南岸,那麼翌年必定沖毀北岸。
而南岸塌落時,北岸就浮起新生沙洲﹔北岸塌陷時,南岸就高浮起來。如此兩岸,每逢夏季,則良田變成溪床,而溪底就變成肥沃的田地,輪流交替著不曾間斷。
然而,有一年夏季,連綿的豪雨,不斷的降落,造成了浩瀚的洪水,一片汪洋,水浪滔滔,眾人眼見水勢如此的逐漸高漲,頗為擔心溪岸的崩塌,一定會比往年厲害,本來今年應該輪到北岸的塌崩,南岸居民因此比較放心,不過很怪的,就是崩塌下去的,竟然是南岸而不是對岸,一年過一年,接連四載,溪岸的崩塌,依然都是在南岸,溪水快要將樸仔腳全街吞噬下去了。
街民很惶恐,祈禱訴願,越來越顯得熱烈,而且有瘋狂的狀態。到了第五年,南岸的田野,全部都變成了溪床,同時亦快將配天宮媽祖廟剝落到溪中去了。街民驚怕所崇拜信想的聖廟,將被無情的洪流所吞沒。
平時潺潺細流而溫和可愛的朴子溪,點綴這樸仔腳的風光,如今卻變成了惡魔似的,正要粉碎著此純樸的街上。許願禱告都歸無效,於是人心惶惶,議論紛紛,以為是不可克服的天災,有些居民已準備避難的行動。
街上眾人集會磋商結果,首先要將媽祖聖像安置於安全地帶。當時的廟宇,僅有對峙的觀音媽廟與此邊的媽祖廟而已,無疑的安全地帶,當然是對岸的觀音媽廟。於是遷奉媽祖聖像到對岸,配天宮媽祖廟庭院,聚集了街上的信眾,正在鑼鼓喧天,熱鬧異常,要將聖像扶移到神轎之際,媽祖顯靈似乎有了示意「不需遷移,鎮此守護本地」,可是眾人眼見水深危急,亦免不了疑信參半。
鳥語花香的春季亦過去了,夏季接著來臨人間。談虎色變的豪雨,也連下了十幾日,街上眾人亦紛紛開始逃避災難,認為水魔亦將張牙舞爪,快將樸仔腳街淹沒下去了。雨水連日不曾間斷的下降,已有半個月了,街上白浪滔滔,三日不見有退潮的徵兆,街民覺得可愛的鄉里已無希望再留戀下去了,非遷移安全地帶不可了。可是第四日的黎明,水逐漸地轉弱而退下,竟未有受到絲毫的損害,反而內厝庄北端,卻發現一道新生水路,將朴子溪河道變遷了,於是將內厝庄夾住在中間地帶,分成兩條溪流。
從此以後,配天宮媽祖廟後面所流過的溪床,因上流被砂石、樹枝、雜物等,堵塞著主流,乃逐漸的走向新生河道而流下,舊的溪道就逐漸的溪水不通,而慢慢變成為池塘。後來居民將池塘填土蓋起房子來了,尚有昔時的痕跡可循,如今的朴子溪乃是昔時變遷的新河道,而舊溪的填塞,也將內厝庄接連到朴子街來了。
文字資料翻拍至:朴子市公所
雖然現在兩間廟很近 不過卻有這麼一段歷史
感謝各位觀看 接下來期待11.15
或許有機會放假能回去 拍些照!!
感恩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