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7
- 最後登錄
- 2025-2-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13
- 閱讀權限
- 70
- 文章
- 61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amwloy 於 2016-7-15 19:09 編輯
千兩茶傳統加工工藝
花卷茶以安化上等黑毛茶為原料,經篩制、揀剔、風選、整形、拼配等工序加工而成,並有特殊要求:
一是必須是地道的正宗安化茶。
二是原料必須無梗無雜質,才能製作花卷茶。
三是盛茶的長筒花格蔑簍必須是新鮮楠竹織成,一概楠竹只能織一隻。
每支茶加工可分蒸包灌簍、桿壓緊形兩個階段。
每支千兩茶稱秤時為70斤,因為還需要蒸軟,有2斤多的水份。
千兩茶的蒸包灌簍
一階段蒸包灌簍:
分五吊、五蒸、五灌、鋪蓼葉、胎棕葉、上“牛籠嘴”等步驟。即將原料分次過稱後,分別用布包好吊入蒸桶用高溫汽蒸軟化,分次裝入花蔑簍(內襯有蓼葉、棕絲片各一層),層層由人工踩實壓緊,最後上“牛籠嘴”鎖口。
(裝茶)
千兩茶的框壓
二階段框壓緊成形:
將灌好茶的花蔑簍置於壓制場地的特製框桿下經五輪滾壓,由一班青壯年男子(6人),短裝、綁腿赤腳上陣,壓制地由5人下壓大槓, 1人在前面移槓壓茶,傳統工藝為70槓,現有人為省工,只壓了60槓,千兩茶需要在二級茶的基礎上,正好壓70槓才能將茶汁擠出浸透在茶葉上,後期進行不緊不慢的自然轉化。
收緊蔑簍時,由4人用腳踩簍滾壓,1人操小槓絞緊簍蔑,隨著簍內茶葉受壓緊縮,花蔑簍不斷縮小,壓大槓和絞小交替進行,反复5次,加箍絞到花卷圓周尺寸符合要求為止。
有7個箍,最後由1人手揮木錘,錘擊花卷整形(俗稱打榔頭)。這些繁雜的工藝過程後,置於一邊冷卻定型。定型後還要松箍、殺蔑、鎖口、標記製造日期,放置防偽標誌,最後置於特設的晾棚豎放晾置,日曬夜露1個月(以前為49天)即為成品。在壓製過程中,由1人領喊著近乎民歌般的號子,如:“狠狠地壓咧——”其餘人附和:“壓呀。”施展其絞、踩、壓、滾、錘工技,反復多次,最後形成長約1.55米,直徑0.2米左右的圓柱體,置於晾架上。
經夏秋季節大自然的日曬、夜露、風吹(不能淋雨),進入長期存放期。這一過程,其實質是在自然條件催化下,自行發酵、乾燥。茶的吸附特性,使蓼葉、蔑片等香氣和天地霧露、陽光之精氣吸於茶體之內,故存放越久,質量越好,且每隻茶淨重保持為36.25千克。
千兩茶的獨特性
由於千兩茶全系手工完成,自然形成的某種風格,不可複制,就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絕無雷同,即使同一個師傅,同一批原料,同一種工藝生產出來的千兩茶都會有區別。所以千兩茶個性獨特,珍貴! |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