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73|回覆: 1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再談捨識用根---兼論邪覺同修會的大邪見---老奸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3-28 00:24:0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4-3 07:47 編輯

各位菩薩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我呢,忍著超級不舒服,想嘔吐的感覺(我看不了邪魔歪道的東西,看了就會超級反胃想吐),硬去看了一下""邪覺同修會""他們對""捨識用根""的說法,以下是摘錄,因為太不舒服了,所以我今天暫時先貼這個,中間這一段,就是邪覺同修會的講法,完全證明了一件事,他們沒有開悟者,所以那些""正""字輩的(他們出來在網路上講經的親教師,被封什麼初地菩薩的那些誤人甚深的傢伙,都會在名字中間用個""ˋ正""字,下面是那個什麼""正旭""說的胡話。

那個什麼""睜眼說實話""的菩薩(其實根本在胡說),被我問到躲起來了,他說不用六根接觸外境,而要用如來藏,因為六根是色法,不知道誰教他六根是色法就不可以用,可見這些邪師真是害人。但我呢,要把這些他們胡說八道的東西消消毒,也讓大家看一看,這些邪魔歪道,真的是沒一點點的本事,就是搞文字遊戲在那邊瞎扯淡。


-----------------------------------我是分隔線-------------------------------------------------
以下是""正旭""這個邪師說的話,有關""捨識用根""之辯。我簡單節錄他的結論。

.......我們從剛剛這樣子看來你就知道,三乘菩提的修證都一定要有六個識才能配合運作;所以捨識用根這樣的一個修行法門,在三乘菩提當中,沒有一種菩提是可以來修證的。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捨識用根。有一種人,他因為不知道到底識跟根的功能差別,差在哪裏;他把識與根混在一起談了,以為說一念不生不打妄想,就是捨識用根了。最後我們來做一個結語:如果有人教導修行人捨識用根,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如理。也就是說,這種捨識用根的修行法門,其實是不如理作意的妄想,並不是真正的佛法。捨識用根,想想看你要怎麼能夠修行呢?因為根有六根,捨識用根的話,如果捨眼識改用眼根,沒有眼識的時候,眼根不能分別任何東西,如何能夠修行呢?那耳鼻舌身四根也都是一樣,如果把耳鼻舌身四個識捨了,那麼耳鼻舌身四根都沒有能聞、能嗅、能嚐、能觸的功能,這樣子跟屍體就沒有兩樣,你要怎麼來修行?如果把第七末那識也給捨了,那麼前六識就一起斷滅,這樣子就入了無餘涅槃;無餘涅槃當中沒有五陰身,也就是沒有三界身,你要怎麼來修行?修行人要怎麼樣來修行?就是必須要真心,也就是要有第八識如來藏,還有前七識的配合運作,然後六根六識互相配合,這樣才能修行,才能找到自心如來藏。所以說,捨識用根根本無法修行,以捨識用根來修行的說法,是不懂佛法的人所說的修行方法。

--------------------------------------我是分隔線------------------------------------------------


沒想到,我連剪貼下來看,也會這麼不舒服,嘔嘔嘔........看來這些邪魔還蠻強的。

他們的問題,都在一樣的地方,搞不清楚淨色根是什麼,他們以為是神經系統,偏偏被我拿一篇俱舍論就打個了超響亮的耳光。

而且,他們對於""真心不用識""這件事,也不懂。也就是說,他們不瞭解所謂""真心自性""是什麼??只會咬文嚼字,沒有真實的證悟,所以講得七零八落,錯誤百出。


前天的問答,我對淨色根又跟睜眼菩薩解釋了一番::


有關淨色根的問題,現在在佛教界,還在爭論,因為有人說是神經系統,但是從佛經來講又不像,禪定境界的人看得見,但不認為是神經系統,而是像經典講的清淨如寶珠。

大辭典說相當於現代所稱五官之神經,仔細看一下他的解釋內容,""其體清淨微妙,非肉眼所能見,乃四大種所造極微之集合"",神經系統,看不看得見??當然可以,有清淨微妙嗎??沒有??

俱舍論一曰:「彼識所依五種淨色如其次第,應知即是眼等五根。如世尊說,苾芻當知,眼謂內處四大所成淨色為性。如此廣說。」

要講淨色根是神經系統,要拿經典來講,經典裡面只講是四大種所造,清淨微妙如寶珠,而且講""四大所成淨色為性"",看到了嗎??可沒有說他是神經系統。學佛要依經典!至於他是不是色法,是啊!!我從頭到尾沒有說他不是,我說捨識用根用的是淨色根,不是用器官,我說用根性不用根識。

如果從經典來講,""四大所成淨色為性"",表示這個""淨色"",是一種物質,一種功能,一種作用。淨色根比較有可能是講神經末端的傳導細胞,而""淨色""就像是神經傳導物質或電流這一類的,傳導電子或傳導物質本身的構成應該是比細胞更微細,更清淨的東西,這個東西叫做""淨色""。

佛法的修行,講的是""轉識成智"",至於怎麼轉,重點在於情,也就是,你一直妄想執著分別,你就轉不了。如果你沒有妄想執著,就可以轉。六祖壇經裡面講

六祖言: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憨山大師解釋:

「大圓鏡智性清淨:教中說轉識成智。六祖所說識本是智。更不須轉。只是悟得八識自性清淨。當體便是大圓鏡智矣。

平等性智心無病:此言七識染污無知。乃心之病也。若無染污之病。則平等性智念念現前。

妙觀察智見非功:言六識本是妙觀察智。於應境之時。若以功自居。則執我見。此則為識。若不居功。則日用應緣。純一妙觀察智矣。

成所作智同圓鏡:言前五識轉成所作智。此亦不必轉。但悟八識清淨圓明。則於五根門頭放光動地。一切作為。皆鏡智之用矣。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轉名言無實性:此言轉識分位。雖說六七二識是因中轉。五八二識乃果上轉。其實轉無所轉。但轉其名。不轉其體。故云但轉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此結前轉而不轉之義也。所言轉識成智者。無別妙術。但於日用念念流轉處。若留情念繫著。即智成識。若念念轉處。心無繫著。不結情根。即識成智。則一切時中。常居那伽大定矣。豈是翻轉之轉耶。觀六祖此偈。發揮識智之妙。如傾甘露於焦渴喉中。如此深觀。有何相宗不是參禪向上一路耶。予昔居五臺。夢升兜率。親見彌勒為說唯識曰。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染有生死。淨無諸佛。予因此悟唯識之旨。此雖夢語。不可向夢人說也。」


憨山大師的解釋,看不懂的,我簡單講一下,

一、所謂轉識成智,重點在於不要妄想分別執著,而直接用清淨的第八識真心自性,當下就是大圓鏡智,也就是我之前講的,真心自性有鏡照的功能。也就是""捨識用根""所講的,不用第六識、不用第七識,直接用第八識真心自性的力量,所以捨識用根的方法,正是佛法中轉識成智的關鍵,可是""邪覺同修會""那些人因為無修無證,反而說要用前七識來修行,所以不可能""捨識"",這就是落入了文字障中。

二、憨山大師講的,不用第七識,因為第七識霸道但是染污無知,什麼都要執著,當你不用他,他就不執著,也就變成了平等性智。
三、不用第六識,因為第六識擅長分別,當你不用他,他就變成妙觀察智。
四、前五識也不用轉,只要你會用第八識真心自性,前五識就會變成成所做智。
五、六七識因中轉,也就是要先不用六、七識;五八識果上圓::你的第八識才可以變成大圓鏡智,前五識才可以變成成所做智。六七識不要用,他就變了,然後第八識跟前五識也跟著變了,通通轉識成智,
六、若於轉處不留情,這句的意思就是怎麼樣,不用情識,你用第六識第七識就是情識,正如楞嚴經講的,六為賊媒自劫家寶。一般人六根接觸六塵,然後第七識就來執著,再交給第六識來分別,再交給前五識來反映,這就是一般人。而修行人,不用第六識,不用第七識,六根接觸六塵,然後怎麼樣,直接用第八識來鏡照,這就是""捨識而用根"",只有用到六根,而不生六識,這樣,就通通轉識而成智。邪覺同修會那些不懂修行的邪師外道,因為他們沒有真修實證,只會咬文嚼字,斷章取義,所以不懂這個"捨識用根""。

七、我之前講過,捨識用根,這個不是一般人,也就是至少要開悟見真心(第八識)的人才有辦法這樣修,所以一般人不容易懂,我也不太願意講,所以之前也沒有真的講過,只有在講經的時候提一下。你要開悟見真心,要先修布施持戒,等到的你的心念比較單純以後,再來修忍辱,然後再來修禪定,在你的心念清淨到可以捉到第一念(第七識)的時候,才有可能照見那個不動的第八識,到這裡才算開悟見真心。從這邊開始,你發現了第八識,你才有辦法開始練習捨識而用根,才有辦法開始用六祖惠能大師講的那個偈子

""惠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這就是在講悟後起修,修什麼??練習捨識用根,練習用第八識鏡照外境,練習轉識成智。

金剛經講的::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不著相,不生心就是不動心,不動念頭,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不著相、不動心(這裡稍講一下,不動念頭不是沒有念頭,而是不執著念頭,不去用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講第八識真心鏡照,所以無住而生心(鏡子照到東西,會停在鏡子上面嗎??當然不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不住就是不用第六識分別,不因而生心就是不用第七識執著。

講來講去,六祖壇經、金剛經、楞嚴經,全都在講捨識用根,這樣佛法才是通的。

講了這個多,就是讓大家知道,蕭平實跟他手下那一班所謂""正覺同修會""的親教師是多麼的無知,對佛法的知見是多麼的糟糕,還有人幫他們打廣告拉學徒,害人害己,真是糟糕。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8-3-28 23:13:4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3-29 00:06 編輯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8-3-28 23:15:47 |只看該作者



「一心者,心無異念故」。就是只有這一念,沒有第二念,第二念則是異念,裡面夾雜二念在裡頭,一心就沒有了,叫二心。所以禪宗裡面參究,它不講研究,我們世間人都說研究,這個問題你去研究、研究。佛門不說研究,為什麼?研究是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是三心二意。參究怎麼講法?不用心意識叫參究。不用意識就是不要用分別,識是分別,第六意識;不要用意,意是執著,末那是意;心呢?心是阿賴耶,阿賴耶含藏習氣種子。我們現在人叫落印象,印象落在哪裡?落在阿賴耶裡頭。所以阿賴耶叫藏識,藏識是什麼?藏識是倉庫。無始劫來一直到今生起心動念的印象,統統記錄在阿賴耶裡頭。阿賴耶好像是個電腦倉庫,無量劫來東西都在裡頭,所以你能夠回憶,你能夠再把它調出來。參究是這三樣東西都不要,都不用,那叫參,離心意識參,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叫參。不用這些心,這些心用慣了,不用這些心,行嗎?那用什麼?不用它,真心就出來。只要你不用分別,妙觀察智就現前;你不用執著,執著是末那,平等性智就現前;你不用阿賴耶,大圓鏡智就現前,叫四智菩提,前面五識叫成所作智,這四種智慧是自性本有的,沒丟掉,只是因為你有阿賴耶識,有八識五十一心所,它們就不起作用,就被障礙。你不用假的,真的就現前;用假的,真的就不能現前。   《楞嚴經》裡面交光大師講的「捨識用根」,就這個意思,那就是參,不要用六識,要用六根,根中之性。用見,用什麼見?見性見。聽呢?聽用聞性聽,用聞性去聽。不要用耳識,不要用眼識,眼識有分別,耳識有分別。見性沒有分別,聞性沒有分別,聽得清清楚楚,看得清清楚楚,沒有分別,那是六根的根性。用這個方法就跟諸佛菩薩沒兩樣,諸佛菩薩他們用根中之性,六根的根性,他不用六識。   捨識用根,到底用什麼方法來修?沒有別的,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工作應酬,做不到捨識用根,你就用一句阿彌陀佛來代替捨識用根,就成功了。吃飯的時候,不要去挑剔這個好吃、那個好吃,你有這個念頭起來,你不就用識了嗎?又在造業了。把一切都看成平等法,沒有好醜、沒有喜愛、沒有厭惡,法法平等,看的、聽的、接觸的都歡歡喜喜,不分別、不執著,統統歸阿彌陀佛,皈依,一切都回歸到阿彌陀佛。這個辦法跟《楞嚴經》上捨識用根沒有兩樣,這是我們能做得到。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8-3-31 11:28:1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4-3 07:49 編輯

慧律法師《楞嚴經重點提示》一


請合掌,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好,請放掌。

講經前有重點要提示,今天是2007年1月5日,這是師父出家以來第三次講楞嚴經。第一次的楞嚴經在1985年,高雄美濃鎮雷音寺,講經比丘僧團聽。當時有錄音,沒有錄影。但是,錄音的效果不好,中間又掉了好幾卷,所以沒有辦法整套來出,當時師父三十二歲。第二次講《楞嚴經》,用台語的,在高雄文殊講堂,1992年,在高雄文殊講堂講第二遍,有錄音,有錄影,那麼現在正在積極的整理,臺灣和閩南地區的人、佛弟子,都聽得來。最近我們一直接到電話,而且是每天,或者是EMAIL,或者是打電話,一直祈求師父能健康,能夠用國語為我們佛弟子,虔誠的佛弟子,想聽《楞嚴經》的人,再講一遍。由於種種的因緣全部都具足,那麼師父也健康起來,那麼就答應了,說要講這一部《楞嚴經》。

《楞嚴經》跟《楞伽經》是三藏十二部經,公認為最難理解的,最艱澀、最難理解的二部經典。如果要講一些故事,講一些往生的事例,勸人家念念佛,或許諸位看看書,有一些佛教的故事書,或者講因果的,講講勸修念佛的,大致上,佛弟子都可以看得來。但是這一部《楞嚴經》就是沒有辦法。如果沒有大悟,就算你出家十年、二十年都講不來。看,那就根本沒有說,有看沒有懂。由於它太難,太艱澀,所以一般人到中途都放棄。唉!這麼難!我念佛了,等阿彌陀佛來接引。大部分都抱著放棄的心態,都放棄。因為看不來。那麼在臺灣有幾位諸山長老,講這個《楞嚴經》,大部分,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全部都是用台語的。

如果你想要利益無量無邊的佛弟子,就不得不用國語的再講一遍。如果要讓正法重現,末法時期,再一次的佛慧高照,轉大法 輪,破魔境界,只有講《楞嚴經》。講這個《楞嚴經》前,諸位必須有一個很健康的心態。譬如說有一個人帶了一瓶毒藥,一個瓶子,裡面是毒藥,要去仙人那邊求這個甘露,這個甘露水是起死回生的妙藥。來到這個仙人的旁邊,仙人告訴他:你要求我的仙丹妙藥,甘露不死之藥,要盛這個不死之藥,你必須把你那一瓶毒藥先倒掉。那一瓶毒藥先倒掉,洗乾淨,才能夠接受我的甘露水,才帶得回去。

今天我們要講《楞嚴經》,不管你以前是修的什麼法門,親近的是哪一個上師,在哪一個道場修持,擁有任何的知見,我們都必須統統放下來。在《瑜伽師地論》這麼說:眾生著於五欲六塵而有輪回,修行人著於知見,繼續輪回,修行人貪著財色名食睡,所以,生滅執著的心一直擺脫不了,所以一直輪回。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卻認為自己很行,起大我慢。別人看法跟他稍微不一樣的,就說別人是魔,好像不跟他修同樣的法門是一種罪過。有的人弘揚了某一個法門,就一直排斥其他的法門,這不是佛陀的正確的思想。佛法沒有這樣子。那麼我們今天要講這個《楞嚴經》,諸位要萬緣放下。暫時放下你以前看的經典和建立的種種知見,我們一起來接受佛陀在《楞嚴經》上的指示,來接受佛陀的甘露法雨,這樣甘露才裝得回去;否則一直卡在某一種觀念裡面,一直排斥一個角度,那麼,法不受益。

古來有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為什麼叫開慧的楞嚴?第一個就叫你拾識用根,捨生滅的意識心,用不生不滅的根性,用根就是不生不滅的根性。眾生看一件事情,馬上落入觀念,卡在觀念,同時執著一個觀念,不知道自性本空。所以一直沒有辦法顯現那個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顯露不出來。在《楞嚴經》裡面,見就是性,無性不能見。聞就是性,無性不能聞。見一切法,即見自性,相盡性就顯,看不破假相,就只有生滅輪回。二話不說,就一直輪回。開慧的楞嚴。所以,要開智慧,一定要明心見性。所以,《楞嚴經》就是叫你大徹大悟,叫你明心見性。因為它叫你捨識用根,舍意識心,用不生不滅的根性修行。一切眾生的修行,都在相上打轉,計較這個,計較那個。

有一個居士,在電梯碰到師父了。我問他:老菩薩!你一天念多少佛呢?他說,我一天念三萬!他說:師父,你也念佛嗎?我說:念啊,當然念啊!他說:師父,你一天念多少呢?我說我一天念一句。他說:啊?你只有念一句?我說我這一句,從早念到晚,從晚念到早,從不間斷,只有念這一句。你那三萬還有間斷呢,我這一句還沒間斷呢。我們要瞭解佛法是心法,是自性的法門。自性一定要自度,佛只是給我們增上緣,不能搞錯。成佛的法華,在《法華經》裡面有授記,為這些弟子們授記,包括這些證阿羅漢果的,還有極惡的眾生,就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佛陀也跟他授記。這成佛的法華,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但是有沒有碰到因緣,這個問題就出來了。如果你沒有碰到善知識,沒有碰到這個因緣,你有佛性,你也開顯不出來,沒有用。所以,這個是成佛的法華。《法華經》裡面是講究竟一實相的道理,一實相的道理。富貴的華嚴,為什麼講《華嚴經》是富貴呢?因為它的內容是包羅萬象,講理無礙法界,事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一能容大,大能容小,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海印三昧同時顯現,就是華嚴的境界。不讀華嚴,不知佛教的富貴。所以自古以來說: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這個都是大部的經典。

那麼另外,《涅盤經》,什麼叫做大般涅盤呢?就是每一個眾生,有因緣碰到佛法,都能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叫做大般涅盤。另外一個就是《楞伽經》,這個都是大部的經典。《楞嚴經》就如同小部的大藏經,這個《楞嚴經》包羅萬象,接近七萬個字,六萬九千多字,是指經文,不是注解。經文六萬九千多字,將近七萬個字,包羅萬象。《楞嚴經》如同小部的大藏經,換句話說,把《楞嚴經》好好地研讀一遍,等同看過一遍大藏經的精要、精華。這個《楞嚴經》包括禪、淨、律、密,全部都包括在裡面。禪講明心見性,《楞嚴經》講舍識用根,阿難找不到真心,佛陀七處征心,阿難就是找不到心,不是找內,就是找外,就是找不到這顆心。講舍識用根,就是叫你明心見性。淨,譬如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就是入三摩地,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定,進入三昧的狀態,才叫做有功夫。

我們很多人看經典都看一半。念佛打妄想,他不知道《彌陀經》進而那一句話很重要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後面這四個字很重要:一心不亂。任何的法門要成就,統統要進入三昧的正定,否則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你拜佛可以,行!你要拜得很有功夫。你念佛,行!你要念得很有功夫,念到不起煩惱。你現在心都定不下來,臨命終再病苦上身,內煩惱,外色身病苦,你要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三昧的功夫,行嗎?很多人都誤會了修行的定義,念幾聲佛就叫做修行,拜幾拜佛就叫做修行,吃吃素就叫做修行,這在佛法裡面絕不是這麼樣子的,你念佛能達到念佛三昧定嗎?念佛三昧定嗎?在佛前用功念佛,念珠放下來,下來又跟人家爭吵不休,是非人我,這個哪算修行呢?

你拜佛,能不能體悟,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呢?能禮也是空,所禮也是空,其實,禪跟淨本來就是不二的東西,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那是一個餌啊,那就像釣魚的一個餌啊!我們釣魚不是要下一個餌嗎?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就是餌,告訴你最方便也是最究竟,念佛總比沒有念好。慢慢有一天,你的經教,你心開意解,漸漸來,漸漸來,進入狀態,佛陀說:到最後要進入什麼?要三摩地,就是進入三昧的狀態。沒有三昧,不可能成道的。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非常有功夫,什麼都看得破,什麼都放得下,什麼都自在,什麼是非恩怨,到我們身上統統沒有發生。這種功夫,才叫做真正修淨土的人,心淨則國土淨啊。我們現在弄錯了方向,念幾聲佛就認為自己很有修行,煩惱起來也不管它,跟眾生斤斤計較,一天到晚爭吵不休,也認為自己在修行,連那個最基本上的和合無諍都做不到,修什麼淨土呢?淨土它是心清淨,完全清淨,念佛達成一片,念佛三昧定,這樣叫做修淨土啊!律,在《楞嚴經》裡面講,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四種清淨明晦,這個就是律,殺、盜、淫、妄都禁止。那麼密呢?就是五會楞嚴神咒,統統就是咒心,不是 末後那一句,唵 阿那隸。。。從那邊開始叫做咒心,不是的。是從第一句開始到五會,統統叫做咒心。

(二)

是從第一句開始到五會,統統叫做咒心。南無薩怛他 蘇伽多耶 阿囉訶帝 。。。從第一句到最後,五會統統叫做咒心。有很多人不瞭解,認為說:《楞嚴經》、楞嚴咒下午不能念!我說:這是誰講的?釋迦牟尼佛誦五會楞嚴神咒,派文殊師利菩薩前往救度阿難被攝入淫室的時候,就是下午的時間。如果早上念楞嚴咒才有感應,那麼下午就沒佛了?天龍八部跑去哪裡呢?他們也上班、打卡嗎?這講得通嗎?如果說:下午、晚上就不能念楞嚴咒,那麼人家打楞嚴七、楞嚴咒七,怎麼辦呢?只有早上能念,下午不能念,晚上不能念,那麼,七天七夜還念楞嚴咒呢?還念七天七夜呢!下午怎麼辦?晚上怎麼辦?所以我們應當瞭解,經教不通,心性不明,亂說法義,壞佛正法。

那麼這個《楞嚴經》它是屬於密教部的,諸位,整部地看過大藏經的人都知道,整部的大藏經大致上分成幾個部:一、叫做經部;二、叫做律部;三、叫做論部;四叫做經疏部;五叫做律疏部;六、叫做論疏部;疏就是注解的意思。七、就是密教部;八、叫做雜藏部。雜藏部就是不屬於經、律、論、密教,統統不是,排在後面,叫做雜藏部。經、律、論、密、經疏、律疏、論疏、雜藏,大藏經的內容,大概是這麼一回事。《楞嚴經》它是屬於密教部的,你在經部找不到《楞嚴經》;在律部也找不到《楞嚴經》;在論部也找不到《楞嚴經》;要到密教部,可見這個楞嚴神咒有多重要。列為密教部的寶典,卻為禪宗所共同尊奉的無上的寶典。

這個《楞嚴經》就是末法的照妖鏡,法滅的時候,《楞嚴經》先滅,這一部《楞嚴經》是破魔的大法。所以講這一部《楞嚴經》,能令正法重現,佛日增輝,法輪常轉,但是魔障也特別多。為什麼叫做照妖鏡呢?現在末法時期,動不動就說他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有的人自稱,他是六祖惠能大師再來的;有的人自認為是文殊師利菩薩再來的。這在《楞嚴經》的後面就講得很清楚了,叫做泄佛密因,告訴你,真正菩薩來的,一句都不能講,是佛所禁止的。他是真的菩薩來的,他也不能告訴你。千萬不要被外面的五花八門惑亂你的清淨自性。現在都是這樣子,搞得不倫不類,妖言惑眾,眾生因為沒有正法眼藏,也沒有開般若的智慧,分不清楚哪個是正法,哪個是邪法?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空間,他只能接收到某一些少許的法,他就覺得很知足,他就覺得這個就是一個善知識,一個大善知識,他(眾生)就傾心地依附他,不曉得他把你引導,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都不知道!一講,就是自己對,全部的、臺灣省的、包括全世界的出家人,統統不對!有的居士一講經,就是他對,其他的法師、大和尚,多麼有修行的禪淨律密,都不如他,處處找人要辯論。大善知識應當是謙沖自牧的,也不會自己說:我是大善知識!也不生大我慢的心,就算經教非常地通達,他會如法、如律、如佛所說的表達自己,謙虛也不一樣可以表達自己嘛!沒有一個大善知識說狂妄無知、輕慢眾生、不敬三寶,能稱上一個大善知識的。這個很可笑!

但是,我們末法福報不夠,沒有正法眼藏,眾生哪能分辨是邪是正?因為他本身沒有大悟,所以就任外面的這一些邪魔外道任其擺佈,有的破產,搞到破產,有的斂財,有的騙色,搞到後來,傾家蕩產,給這個所謂魔化現的善知識。這個在《楞嚴經》裡面都講得很清楚了!《楞嚴經》自古以來,高僧大德都列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寶典,幾乎沒有一個高僧大德不看《楞嚴經》的。我們本次講經,采圓瑛法師講義,分上跟下,本來只有一冊,那麼厚的,所以我們在印刷的時候,就把它分成上跟下,你要拿的時候才方便。講到上冊的範疇,你拿上冊來。

我們為什麼要采《圓瑛法師講義》呢?因為他保有傳統叢林的講經風格,在講經前,用十門把《楞嚴經》提綱挈領。近半世紀以來,我理解的《楞嚴經》,有十幾種注解,最有名的《楞嚴正脈》、《楞嚴經講義》。十多種的注解裡面,我們加以稍微比較,近代注解《楞嚴經》的,一講到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無人能出其左右。所以,也是臺灣高僧大德講《楞嚴經》的採用的一本教材。師父也不例外。臺灣的福報很大,最近臺北的大毗盧寺成觀法師,注解的這個《楞嚴經義貫》,也分上、下冊,這本《楞嚴經義貫》是白話的注解,非常適合現代的人看。他把這個經文注解,最後,又把它貫穿一遍,叫做義貫,義貫就是義理貫穿,寫得通俗,寫得白話,很用心在寫,我最近才把它看完,因為它最近才出的一本書。這本書的特色除了義理貫穿以外,把楞嚴神咒,五會的楞嚴神咒,統統地加以解釋。一般我看高僧大德的注解,到楞嚴神咒就帶過去;成觀法師這裡,因為他有研究過梵文,他把五會的楞嚴神咒的義理講得、解釋得非常地清楚!我們要瞭解,沒有宿世的善根,諸位如果以前沒有種下了善根,你今天是不可能坐在這個位子聽講經說法的,根本不可能。換句話說,諸位能夠坐在這個地方,你們所修的善根,不是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的善根,才能夠坐在這個坐子上的。

師父自認為,我前世也是修行人,你們身旁的這幾本書,師父花多少時間把它看完呢?第一遍,我在台中南普陀佛學院的時候,跟廣化律師請假,我不是外出,我是跟廣化律師講:我想把《楞嚴經》看完,懇請恩師能夠讓我不參加早課、晚課,全力以赴地來自己閱讀,因為沒有人講啊!自己閱讀。我整整用了七天七夜,還做筆記,七天七夜,把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從第一個字,從頭看到最後一個字,每天只睡一個鐘頭,七天七夜把它看完。這個成觀法師的《楞嚴經義貫》,我用了十三天的時間,它三千五百多頁,到將近二千六百頁,師父整整用了十三天的時間,看到那個眼睛都出血絲,看到了淩晨,一個晚上睡不到兩個鐘頭,就是這樣不眠不休地看,十三天全部把它看完。楞嚴神咒,師父用十八個鐘頭把它背起來,那是因為讀大學的時候,去鳳山佛教蓮社,那時候是居士身,看那些比丘尼,個個都倒背如流,我很慚愧,那時候是在家居士,我一個男子大丈夫,這樣拿課本不好看!所以,我偷偷地,不讓人家知道,開始背,開始背楞嚴咒。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就沒拿課本了,煮雲老和尚:林同學,你去拿課本呀,楞嚴咒很難,去拿課本呀,趕快去拿課本。我就。。。他說:要早課了,趕快去拿課本!等一下就開始早課了,早課就是念楞嚴咒,唰~~~。這煮雲老和尚:哇!這是什麼再來的?他不知道我三天統統把它背起來。換句話說,你們課桌的那一疊,師父用二十一天,你們身上的那一疊,師父用二十一天,全部都看完。你呀,恐怕二十一年還看不完。所以,這個還是要有一點點宿世的善根。

再來,那一本的《表解》,此《表解》非彼表姐,這個是《表解》。這一本《表解》是師父1980年校對的,白聖大和尚著。這一本《楞嚴經表解》是配合《楞嚴經講義》,把它提綱挈領的,綱領畫出來。這個《表解》在臺灣的很多佛學院都申請,而且可以省時省力地來研究《楞嚴經》,有輔助講解《楞嚴經》的功能,所以,這一本是必帶的,是師父校對的。1980年師父27歲,當時在念南普陀佛學院,我看到這一本《楞嚴經表解》,愛不釋手。這一本配合《楞嚴經講義》,它是提綱挈領。下次上課的時候,把上冊,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上冊、成觀法師的《義貫》上冊、還有《楞嚴經的表解》小小的一本,要帶過來。那麼我們這一次的上課是解行並重,以前我講《楞嚴經》,講完了就走人,就休息;這一次不一樣。為了讓所有的眾生都蒙受其利,所以師父願意留下來,陪大家誦楞嚴神咒,解跟行並進。因為星期六跟星期天不上班嘛!那麼這個工本費要收一千元。為什麼要收一千元呢?很多人來到佛教的地方,把法寶拿回去,隨手一扔,像垃圾堆一樣扔著。來這裡,我們印得多辛苦,他拿回去,也不珍惜。所以我們這一次改變策略,要收錢。大家都知道,我是最不貪的,收錢是為了讓你珍惜法寶,這一千塊是你自己出的,因為我們只有印一千套。所以這裡有幾種情形,我們有慈悲、有原則,原則就是你每一個人我們都要收工本費一千塊,讓你懂得珍惜法寶,這是一千塊自己買的,你要珍惜!我們也有慈悲心,如果你真的經濟上很困難,景氣不好,你真的很想來上課,沒關係!你跟我們101室彙報一下,免費!但是有條件,就是一定要來聽課。有的人說,師父,我沒錢繳,我想請這五本回去自己看,我沒有錢,我又很想請法寶回去看,行不行?不行,不行!我們只有印一千套,是要給有心研究《楞嚴經》的人方便。你今天來聽課,明天又有新的幾個人來,我們這裡哪裡有課本呢?統統拿回去,不助印,不繳工本費,拿回去,也不來聽課,不行!我已經宣佈了,拿了這五本書,走出文殊講堂大門一步,犯盜!不騙你的。我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什麼叫做《首楞嚴經》呢?首楞嚴是什麼意思呢?首楞嚴就是一切事究竟堅固。怎麼樣能夠使一切事究竟堅固呢?諸位!要瞭解一切事究竟堅固,就是一定要開採真如自性。《圓覺經》裡面講,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達,通達;妄,就是因為它是緣起的,因為它是生滅無常的,因為它是空無自性的,它本來就空無一物,是緣起湊合起來一個假相,你認為有一個實體的東西。所以我們要瞭解達妄本空,通達這個虛妄的東西,萬事萬物都是空無所有的。知真本有,知道我們這個如來藏性,本來就存在,叫做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那麼,你一定要用本性來修行,才能夠達到究竟堅固。如果我們用意識心的話,太多的情緒變化,這個叫做輪回。諸位,什麼叫做識?什麼叫做本性?識就是看到一件事情,比如說:你愛一個人,或者恨一個人,比如說你恨一個人,回來的時候,內心裡面一直翻騰,一直不能寬恕對方,好像有那麼一回事,聖人看過來,你被騙了,你被假相所騙了,現在你恨一個人,那個恨就是識,生滅意識心。可是,修行人雖然知道那是虛妄的東西,沒有經過下功夫,進入三昧定的時候,道理統統知道,可是煩惱一起來的時候,他個性一樣是爆發出來。修行是點滴的功夫,雖然知道要舍生滅的意識心,可是他沒有大徹悟、見性,見到那個如如不動的清淨自性的時候,在他前面一晃,煩惱就引出來。相不現前,回到家,自己也是越想越氣。。。這個就是生滅意識心,這個就是一直輪回。譬如說你愛一個人,看他的時候,很有吸引力,回來之後,拼命地想,一直想。。。哪怕再看一面也好,這個也是意識心。看跟不看,統統零。為什麼,看也是空,不看他還是空,因為有一天,大家都要化做一堆骨頭,沒有任何一個人例外。所以,我們要達到首楞嚴,叫做大定。《首楞嚴》講什麼?就是講大定,佛的大定就是首楞嚴定。他說:奢摩他定、三摩定、加上禪那的定,三種定加起來就是首楞嚴大定。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8-3-31 11:28:43 |只看該作者
(三)

三種定加起來,就是首楞嚴大定。奢摩他定、三摩、禪那,奢摩他翻譯成中文叫做止,三摩翻譯成中文叫做觀,禪那翻譯成中文叫做止觀均衡、平等。奢摩他定、三摩定、禪那定,三個加起來,叫做首楞嚴大定。首楞嚴大定就是佛的定,就是明心見性的定,二六時中統統在定中,不管是行、住、坐、臥,統統在定中,說法也在定,統統在定。所以開講《楞嚴經》,就是要開採人人、每一個人的如來藏性,所以這是一部最上乘的禪宗的寶典。也是最上的密宗寶典,也勸人家念佛。

什麼是如來藏性呢?為什麼要開採如來藏性呢?在《楞嚴經》裡面有一段很有趣的對話。波斯匿王是佛陀的弟子,波斯匿王跟佛陀是同年齡的。換句話說,佛陀講《楞嚴經》是六十二歲,因為波斯匿王也是六十二歲。波斯匿王六十二歲,佛陀剛好也是六十二歲。佛陀就問波斯匿王:你幾歲的時候見過恒河呢?他說我三歲的時候見過恒河。你今年六十二見過恒河,你的見性有沒有改變呢?他說:沒有變!那麼你什麼東西變呢?我們從出生,嬰兒出生,慢慢地成長,到了老了,開始有皺紋,開始有這個皺紋,老了就開始有皺紋,什麼名牌、什麼化妝品,都沒有辦法。用抺牆壁的來,也沒有辦法。還是見到了皺紋。這波斯匿王說:老了,看到皺紋了!佛陀告訴他:你可曾知道,我們身上有一種東西是不起皺紋的嗎?波斯匿王說:啊?我們身上有一種東西不起皺紋?是什麼呢?就是如來藏性。就是每一個人的清淨自性。求其生,不可得;求其老,不可得;求其死,不可得。生老病死,皆不可得。因為那是精神層次的東西,哪裡有皺紋呢?我們身上是有一種東西沒有皺紋的,我們為什麼會有皺紋呢?都是在相上,都是在假相裡面說,這是有皺紋的。我們的心靈,在什麼時候起皺紋?執著的時候,起執著的時候,起分別心的時候,起顛倒見的時候起憤怒的時候,起嫉妒心的時候,起貪嗔癡的時候,這個時候,心靈就被無明所推動,就起皺紋,煩惱。所以,無明風一動,境界一來,心控制不住,重複地一直煩惱。。。我們的心靈的大海,一直起這個波浪。。。

全世界的每一個眾生都愛惜自己的家庭、老婆、兒女,愛自己的丈夫,所以要講解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何在親情的昇華和佛道的超越保持一個平衡點,這是需要有理性、智慧功夫的人。既想要了生死,就不能對六親眷屬太貪染、太執著。太過冷漠無情,也不是一個佛弟子,佛弟子也很有感情,但是,卻很有理性和智慧,很有理性和智慧,卻不失熱誠,不失誠懇。所以,佛之大定,就是首楞嚴。佛陀有了首楞嚴的大定,功夫如何呢?這功夫就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在《楞伽經》有一段這樣的對話:大慧菩薩問佛,說:世尊!您何不簡單形容一下,如來的心境如何?哪一種人才堪稱為如來?世尊說:若有百千萬億的眾生,來到世尊、佛前,無理的打罵佛陀,無理的打罵世尊,經百千萬億劫,佛陀不生一念嗔恚之心,是名如來。你做得來嗎?佛陀為什麼值得我們這麼樣子的推崇?佛陀為什麼這麼樣子的值得我們崇拜?這樣子的讚歎呢?因為他做得到,我們做不來。不是像上帝,你看聖經,上帝動不動就降災給人民。我看了三藏十二部的經典,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動一個嗔恨心,不但不動嗔恨心,還要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釋迦牟尼佛說:榨沙不出油,大慧,榨沙不出油。佛陀煩惱斷盡,經百千萬億劫的圧榨,佛陀不起一貪煩惱之心。沙非油因,榨這個沙,絕對出不了油。佛陀已經全部煩惱斷盡了,無論你如何地傷害他,無論你如何地譭謗他,他都不起一念的煩惱之心。諸位,我們想想看,我們二、三句話就徹夜難眠,別人才講一句、二句的話,我們就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把他的骨頭咬碎。我們看看什麼是如來?是怎麼樣才能夠進入解脫的境界?就是定。沒有定,你就是沒有辦法進入解脫的境界,因為你定不下來,你想盡辦法要把它定,但是忍到最後,就沒有辦法忍得下來了。所以如果你是一對怨偶,請聽師父的勸告。你是人家的老婆,或是人家的老公都沒關係,不要常常講,我忍耐你很久了,這樣有一天會爆炸。

我忍耐你很久了,這一句話要轉,要轉識成智。要轉,怎麼個轉法呢?要常常告訴自己:我的債快還完了,我的債快還完了。世間人看到老公死的時候,痛哭流涕。如果兒女都長大了,都五、六十了,老公不幸地死掉,世間人她是痛哭流涕,悲傷。首楞嚴大定的人,要躲在門縫偷笑!為什麼?她沒有這個淫欲嘛,這一關就斷了。要進入佛的首楞嚴大定,出家,離欲,在家,要少欲。欲望要少,尤其淫欲要少。所以,修學佛道,跟世間人看法剛好相反。世間人死了老公或者死了老婆,當然太年輕死了也不好,孩子沒有爸爸,或者沒有媽媽不好。如果修首楞嚴大定的,如果是老公已經六十了,還留了一大筆的財產,剛剛好。不需要應付任何麻煩的事,身上又有錢,然後又放得下,哇,修首楞嚴大定特好。所以有這樣的人,你老公不要你的,記得在門縫笑得很開心,從此以後,清淨行,遠走高飛。所以說:佛的大定,他必須要戒殺、盜、淫、妄、酒,統統要戒。你沒有三昧成就,沒有進入大定,就沒有辦法成就佛道。不管你修哪一宗,你就是要有定。念佛要有功夫;拜佛也要有功夫;平常生活與人相處,都要如如不動,不取于相,培養楞嚴大定的功夫。

整部《楞嚴經》在講什麼呢?幾個重點:

一、舍識用根,先分清楚什麼是妄心?什麼是真心?

二、五會楞嚴神咒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防止魔事,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這是《楞嚴經》的特色,教你防止色、受、想、行、識所引發出來的貪染心,而不著魔。譬如說,那裡面有講的,就你念佛,念到你看到了十方佛,淨土跟你如同一個世界,沒有了娑婆世界,當你念佛的時候,進入了定的當中,念佛念到南無阿彌陀佛。。。見到西方三聖,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你前面,《楞嚴經》講,記得你要如如不動,不作聖解,若作聖解,即著群邪,連到這個功夫的時候,統統不可以動一個念頭的執著,也不能大妄語說你已經成佛,大徹大悟了。

《楞嚴經》的重點:舍識用根;重視楞嚴咒;防止魔事,五十種陰魔。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是什麼菩薩再來的,記得趕快離開。大妄語。真的菩薩再來的人,他不會講的,也不可能講給你聽。《楞嚴經》的重點:舍識用根:識就是妄識,就是妄心,用根,就是用心,用真心。妄心就是生滅心,真心就是不生不滅的心。用你聽得懂的名詞,就是碰到任何的事情,不要太情緒化,常常告訴自己:此是幻,此亦是幻。今天碰到很辛苦的一件事情,告訴自己,此是幻,這是幻,緣起如幻的事情。明天再碰到你解不開的事,告訴自己,此亦是幻,這個也是幻化,緣起幻化,不實在的世間。雲何在緣起不實在的幻化的世間,用執著、用分別、用顛倒的心,統統放下!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需要修行的課程,千萬不要被假相所黏住。看一件事情,聽一件事情,音聲,動用到執著的心,這個就是妄心。叫做意識心。

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只要動執著的念頭,統統叫做妄心。那麼真心何處覓呢?真心現前當下一念,不執著、不分別、不顛倒,同時就是真心。離開妄心,找不到真心。立一個真心,這個真還是妄,真心不可立。一法不立,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行,名為佛行。不住一法,名為正法。達摩大師講:見相即見鬼,見相即見鬼。見到緣起的東西,了知空無自性,萬法著不得。來讚歎你的,你就隨喜功德;來譭謗你的,你就合掌令歡喜;你也要如如不動。讚歎是生滅,譭謗還是生滅。讚歎是幻,是虛幻,譭謗還是虛幻的東西。所以當我們了幻即離,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這是《圓覺經》講的很清楚。所以我們要舍識用根,舍妄心,用真心;但是你不要認為有一種東西叫做真心,妄放下,同時就是真。不可以再立一個真,頭上安頭。如果我用一句話,可以解決你所有的煩惱,只要你聽得進去,這句話你一定要背起來,你一定要背起來。你就不會頭上安頭。這一句話你呼得進去,你一輩子都沒有煩惱,如果你肯用的時候,這句話就是: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有意見。徹底沒有,你有意見,就會知見立知。我們就是意見太多,這個也意見,那個也意見,就開始這個煩惱,那個煩惱。。。我們意見提出來,人家高不高興我不管,我就一直講,就一直講。。。

但是,我們在團體裡面要提出意見,是用好心,善良的心,佛的心,提出良好的建議,這個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如果我們情緒一直在知見立知,就是頭上安頭,清淨自性本來就沒有貪嗔癡慢這些虛妄的東西,相不可得,相盡性就顯嘛!而我們在緣起緣滅裡面拼命地住著,拼命地提出種種的知見,頭上安頭,清淨心本來就很清淨的東西,你一定要把它安一個塵。所以,你對一件事情有意見,這一件事情又必須去推廣它。所以,夫妻為什麼常常會吵架,就是因為想要改變對方。用自己的知見,想要改變對方。所謂知見,就是觀念。用自己的觀念,一直強加在對方的身上,叫做知見立知。這樣夫妻都會活得非常非常的痛苦!同事也好,師生之間,師徒之間也好,同參道友之間也好,記得!勉強會造成不幸,千萬不要用你的觀念,強加在別人的身上,這樣你活得很辛苦,對方也活得很累,夫妻之道也是這樣子。你只要遵守我這一句話: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有意見。徹底沒有意見,大家就可以發揮其所長。為什麼每一個團體都會爭吵不休呢?因為知見立知。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思想裡面,建立一個強大的知見。我看那個寫那個注解,寫得多嚴重,說:末法時期,不修淨土法門,簡直是喪心病狂!嚴重啊!修念佛法門的人,就好像如果不跟著他一樣,就統統是不足以談,統統把你判作敵對。所以有一個高僧大德的那一句話,我非常地讚歎,他說:一直強調末法時期,忽略了大般若智慧的重要!講得真是好!唉,末法了,這些大般若智慧統統不要研究,以前叫做信解行證,我現在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誦一部《無量壽經》,再來,就是等死,等阿彌陀佛接引。中間的煩惱怎麼辦?不要管它!他不知道說中間的這個煩惱,我現在聽了淨土法門,我現在不解究竟的如來實義,我沒有辦法解決這個煩惱。臨命終能作得了主嗎?現在情緒都控制不住,臨命終再加上病痛,你能做得了主嗎?所以,我們應當知道,佛法是很了不起的,絕對不是世間人所講的消極、迷信,佛法是大智慧的法門,能夠徹底的解脫,何況跟眾生相處?

(五)

這個楞嚴神咒持完,我們回向。今天我們聽的這個楞嚴咒呢,是師父和法觀師一起合唱的,合誦的,這個音調不錯,法觀師的聲音很好,我的聲音更好,所以這個楞嚴咒持起來就很好,很快,大家要認真。楞嚴咒既然有這麼大的功德利益,我們怎麼不誦呢?所以,你要感謝師父,陪大家誦咒,要不然,講到九點半,下課!我就上去休息了,多好!可是我認為要解行並重,要陪陪大家,明天、後天都不上班嘛!是不是?不用急啊,急什麼呢?要赴什麼呢?好,放CD。怎麼沒有聲音呢?大聲、大聲,太小聲了。

誦楞嚴神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文字略)

回向:願以此功德(師父念)消災在座諸位法師、護法居士大德消災點燈者,回向在講堂設立亡靈拔度者,(一起念)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好,昨天我們談到,《楞嚴經》的重點是在講什麼呢?《楞嚴經》的重點:一是舍識用根,舍生滅心,用不生不滅的根,六根裡面的根性,在眼叫做見性;在耳叫做聞性;在鼻叫做嗅性;在舌叫做嚐性;就是不生不滅的根性。那麼舍識用根就了悟了真心的本體,用這個真如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修行,一刹那之間就與佛相應。我們因為用意識的生滅心來修行,所以百千萬劫不能成道。我們現在一下手處,就用不生不滅的根性為本修因,直接就契入佛的涅盤本懷,那麼舍識用根,有這個好處,直取佛道,直取涅盤。

那麼《楞嚴經》的重點呢?昨天我們講了五會楞嚴咒的重要,我們也把經文講了一遍,這個功德利益,讓大家都有了信心。今天呢,我們來繼續談《楞嚴經》的重點,是防止魔事,就是防止著魔。由於很多人不知道,修學佛道是用真如不生不滅的心性在修行,一直在相上裡面打轉。譬如印光大師書裡面有講:就憑著這一念,急著見佛的心,就會著魔!鎖定目標,非見到佛不行,就憑著這一念,刻意的想見佛,他不知道說清淨心相應,自然見佛,至誠懇切,佛自然現前。他是刻意地求,那魔就會投其所好,在後面五十種陰魔,他就會告訴你,魔就會投其所好,讓你看到種種的異相、瑞相,見花、見光、聞香,看到蓮花及諸佛,上至十方淨土,下至阿鼻地獄,都讓你看得很清楚。你會發現,喔!你好像很有修行,就動這個大我慢的心,就著魔!

如果我們也能夠了悟色受想行識,內四大、外四大,無非是如夢幻泡影的緣起法,不實在的,那麼知幻即離,離幻就覺。這個色受想行識,所引出來的奇異的現象,會使一個人修行當中,貪染某一些事情,貪染大神通,就求大神通,他就投其所好,想見佛,投其所好變佛。在五十種陰魔裡面講:如果有修行人在這裡修行,他能夠聞到遠處,很遙遠的地方,二個人在講話的聲音,你千萬不要認為說你很有修行,這個只是一個過程,並沒有解脫。譬如說:你坐在這裡修行、打坐,你能夠聽到美國的朋友在講話,或者是臺北的兩個朋友在講話,而且他們的講話就如同在近距離一樣的,然後,打電話,說你們兩個在講什麼,他們二個會嚇一跳:喔!原來你是佛!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否定,我們不是佛,這個只是心光外洩,積極努力地在用功,超乎一般的異象,所顯現的色受想行識的一種異象而已,不是真正的菩提,千萬執著不得。若作聖解,即著群邪。千萬不能動到一個念頭,說:我很有修行。達摩大師講:見相即見鬼。相,眾相本空,相不可得。

《金剛經》講,菩薩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見相你就有東西可以貪,貪不到就起嗔恨心,這貪嗔癡就連續一直作用。。。我們清淨的心靈就一直受到強大的損傷和刮痕,我們的傷痛,永遠沒有辦法弭平,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如風吹光,也沒有辦法做到船過水無痕,船過了,水本身沒有痕跡。事過境遷,我們令心無所住,這一念,當下解脫的心性功夫是要培養的。而且是最重要的,萬法回歸當下。什麼叫做色即是空,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色即是空,在凡夫界來講的話,有色、受、想、行、識,《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裡面講,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呢?色是緣起法,它就是畢竟空,色法即是佛性。大悟的人,見一切相就是清淨法身。換句話說,凡夫看這個境界,跟聖人看這個境界,是完全不同。凡夫看這個世間,色受想行識清清楚楚,聖人看這個世間色受想行識畢竟空。我們想要脫離一切的痛苦,《般若心經》那一句話,你不能不體會: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你想要超越痛苦嗎?很簡單,也很難,就是把身心徹底看破,色即是空,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識即是空,在佛的法界裡面,法界平等,無相無不相,究竟一實相。若論緣起,千差萬別;若論平等心性,統統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畢竟空寂。

所以,對境寂然,常不離佛。什麼是佛?對一切境界可以作得了主,能夠入於不生不滅的寂然、寂然。對境寂然,常不離佛。你想要見佛嗎?記得,了悟一切如夢幻泡影的世間,沒有實體可得,就輕輕鬆松地放下;這一句也是方便說,性相本一如,何來住無住?我們講無所住,佛有不得已的苦衷,因為眾生執著得很厲害,所以佛叫人無所住;當一個人大悟了本體的時候,沒有那個東西,你住什麼呢?談什麼住與無所住都不對,性相本來就一如的,相本來就是空。所以達摩大師講:見相即見鬼。你見到一種相的東西,以為實體的東西,那個相都在迷惑你的清淨自性。如果你不能了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你的內心的心靈的傷痛,將永遠沒有辦法弭平,你會為某一種事情一直困擾。。。聰明的人、大智慧的人,一念之間就放下。

二個人爭吵,持續很久沒有停止,就表示兩個人都不對,這是哲學家講的。二個人一直爭執,堅持不下,就表示這兩個人都不對。佛法懂得退讓,懂得謙卑,懂得包容,用佛的心,作用在這個世間,快樂無邊。可是我們不懂,也不會用,我們用的是煩惱。我們被佛同情,被菩薩所憐湣,我們不能做一個主宰自己的人,所以叫做凡夫,叫做煩惱的眾生,叫做無明的眾生,是很可憐,讓諸佛菩薩悲湣我們。可是我們今天聽到了正法,我們應當瞭解,修行的重點在哪裡?修行的重點:一定要明心見性,明本心,見本性。明本心,見本性有什麼好處呢?它就像一個健康人的身體,有免疫系統。我們的心靈如果明心見性,它就有免疫系統。任何煩惱來,打不倒;任何境界來,打不倒;任何順境、逆境來,也打不倒,也動搖不了他,何以故?順逆二境本如幻,本來就像虛幻的東西。

有一個小姐,她十幾 歲的時候生理期,這是我看醫學報導的。她每次生理期來,她就是很痛,痛到受不了,她每個月為這個事情非常非常地苦惱,非常地苦惱、困擾。後來人家給她介紹一個醫生,是西醫,人家給他講這個西醫多麼的了不起,多麼的厲害呀!她就抱著一線希望,就去找這個醫生。這個醫生一看,這個簡單!就開藥給她,開這個西藥。第一個月吃了,真的沒有痛;第二個月吃了,真的很好,沒有痛;到第三個月就不是這樣子了。前面二個月都沒有痛,那表示很有效囉!她在圖書館上班,這個小姐在圖書館上班,吃了,第一天還沒有事,第二天西藥一服下去的時候,在圖書館裡面沒有辦法呼吸,全身發抖,發抖,她以為圖書館的冷氣壞掉,跑出來外面想要曬一曬陽光,呈半昏迷狀態,頭痛劇烈,噁心,一直要嘔吐,快昏倒,吸不到氧氣,在醫學裡面講,就像登高山,登上高山缺少氧氣,呼不到氧氣,才服用第三個月而已。這個就是用強大的止痛劑,讓你暫時止痛,看過來好像沒事。

我講這個例子,有很重大的意義,用意識心修行,就是這樣子,用意識心修行,就是這樣子的,它沒有免疫系統,知道嗎?今天痛了,吃個普那疼,去給西醫看一下,吃個止痛劑;今天痛了,再去吃一個止痛劑,反正就痛嘛,吃了馬上就好。。。就開始上癮了,久而久之,它這個西藥所殘留的餘毒,到最後爆發出來,就無法承受的痛。我沒有否定西藥的功能,也不是說西藥全部不好,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這個例子告訴你說,用意識心修行,就像止痛劑一樣,自己本身沒有免疫系統,就像一個人身體健康,如果一個人身體健康,對不對?像我們法師裡面,有的人身體很好,一感冒,喝喝開水,躺一下,人家什麼藥都不要吃,好了。好了呢!是不是,這個他本身就有強大的免疫系統。一個明心見性,大悟的人,他的心靈就有免疫系統。無明就像細菌一樣,它會攻擊你,你坐在那個地方,莫名其妙,無緣無故,就是一直煩惱。。。也不曉得在煩惱什麼,這個人對不起,那個人對我好、不好。。。到臨命終的時候,跟生死完全沒有關係。我們今天所忙的事情,都跟生死沒有關係,而且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可悲,也很可憐!因此,我們用這個小姐的例子,就可以知道,用意識心修行,就是這樣子。暫時止一下。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8-3-31 11:29:18 |只看該作者

譬如說,我今天煩惱了,我出國走一走,對不對?那還要看心境呢。也對,暫時,沒辦法,凡夫嘛!掙脫不了內心那種牢牢的心靈的枷鎖和桎梏,沒辦法掙開來,就只好求助於國外,去國外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走一走。。。我們修行就是這樣子。所以我們修行應當用本性修行,本性修行,見一切相千萬不要被黏住,如果你真的有功夫,昨天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哪個人好,哪個人不好,記得早上睡醒的時候,統統歸零。這個歸零,每天早上睡醒的時候,全歸零。每天都歸零,歸零,就是讓它呈真空狀態,習慣於這樣子,世間的是非恩怨,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會徒增困擾。好,早上睡醒,重新開始,就是放下,放下,放下,就是這樣子,訓練到最後,就是性相一如。所以我們修首楞嚴大定就是最好的方法,單刀直入就見真心,見首楞嚴,那麼二六時中,都在定中。

修首楞嚴大定的人,必須要下二種決定心:一、決定用不生滅根性為本修因。就是你的下手處,一定要用不生不滅的根性,六根裡面,眼見叫做見性,用這個不生不滅的見性,見性是什麼意思呢?見一切善、一切惡,統統不著。什麼叫做聞性,聞一切聲音、譭謗、讚歎,都知道塵自生滅,自性不動,那個只是音聲的組合而已。如夢幻泡影的音聲而已。是不是?這個也是緣起,本身就是空。舌頭嚐好吃的東西,千萬不要一直執著,因為這個吞下喉嚨以後,吞下喉嚨以後就開始消化,就開始製造糞便,如果我們被這個好的食物所牽制住了,半夜想到還流口水,這表示這個人的功夫還不夠。所以說:什麼是不生不滅的根性呢?就是眼見一切色,就知道色就是空,眼見一切色法,就知道了悟萬法皆是敗壞之相。見一切相,總知道萬法都是無常,盡皆不可得,決定放下。

再來,經文有一段很重要的,舍利弗問佛,說:世尊!何謂度眾生?世尊!令眾生界減,佛界增加,名為度眾生否?世尊答:作出見者,名為大邪見人。雲何令眾生界減,佛界增加名為度眾生?舍利弗:眾生界不增不減,佛界不增不減,法界不增不減。是故舍利弗:眾生界者畢竟空;佛界者畢竟空;法界者畢竟空。是故舍利弗!眾生界者即是佛界,佛界即是法界,法界即是眾生界,作此見者,名為佛見,不作此見,名為邪見。這一段的問答,就很修行。。。很有這個禪的味道了。就是告訴你:眾生相本來就空,沒有所謂從這邊度到那邊,是因為無明卡住,所以,我們方便說度眾生。而眾生相本來就空,沒有所謂的度和不度,空哪有從這邊到那邊呢?你看虛空,有從東邊到西邊、到南邊嗎?空、虛空都是如如不動,放在那個地方,我們的清淨自性也是這樣子的。那麼,不度眾生,師父今天您在做什麼呢?我今天在做如夢幻泡影,度如夢幻泡影的眾生,做如夢幻泡影的佛事,本不存在,可是還是要這樣做。因果很清楚嗎?是不是?論事相,就必須有因果;論理體,就必須論無生;論究竟實相,就究竟一切法無生。所以,舍利弗跟佛陀的這一段的問答,可以證明,可以瞭解,法界是平等的。

所以很多人看了那一句就看不懂,說:師父!多少人問這一句話,說:師父!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為什麼情跟無情都可以成就佛道呢?為什麼這樣子呢?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說:這一句話不是這個意思,樹木也可以成佛,那人也可以成佛,它不是這個意思。他說:師父,不是寫得很清楚嗎?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是寫得很清楚嗎?我說:那你的意思呢?說:樹木也可以成佛!我說:大邪見人!樹木是我們的依報,如何成佛?那怎麼解呢?很簡單。若大悟,當一個人大徹悟的時候,心境本一如,就是內四大跟外四大平等,心跟境還是平等。什麼叫做內四大,站在相上來講是平等的,當一個人成佛的時候,他可以把這個外面的境界,如同涵蓋到自己清淨的自性一樣。所以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因為這個人成佛,能夠轉識成智,能夠轉境為心,所以心境一如,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這個成就無上菩提的人,才能這樣講。就是說:我成佛了,外面的山河大地、這些樹木,都是我清淨心所影現出來的,所以它們也不離開我的佛性。是作如是解,而不是說樹木可以成佛。是因為有情的眾生成佛,能夠轉外面的物質世界為自己的清淨心性所包容。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是因為我們大徹大悟,轉有情的識變成大智,而這個大智,等同虛空,這個虛空就包容情跟無情,這樣叫做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內四大跟外四大其實是平等的,譬如說我們今天生病,我們要看醫生,醫生所下的藥,也是一樣的,地、水、火、風。譬如說:你到醫院去做什麼呢?戴氧氣筒,那是什麼?那是空氣啊!我們裡面要呼吸呀。內四大不調,必須假借著外四大,以前沒有西醫,就上山采這個藥草,這個藥草難道不是地嗎?不是地、水、火、風嗎?它只是在轉換而已啊!可是,你必須借重一個醫學的學識,要不然,你會把毒藥當作是甘露。所以,醫生就可以把毒藥變成甘露;而無知的眾生,會把甘露變成毒藥。是不是?我們瞭解內四大、外四大,其實是平等不二的,因為內四大生病,必須借重外四大的醫藥。其實內四大跟外四大其實是平等一如的。所以,我們內跟外,是眾生在分的,就佛來講,大地的眾生,包括山河大地、草木、一草一木,佛陀都不忍心去傷害它,佛陀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去傷害這個草木的,因為他知道,外四大是清淨心所影現出來的世界,也是包容在他心境裡面,動一個嗔恨心的念頭去把那棵樹砍掉,也會傷害自己的清淨心。

我們這個叫做打卡式的修行,不是真正的修行。不管我們內心裡面的煩惱存不存在,都不去管它,反正我在這裡把這一部經誦完了,我有一個交代了。佛陀,你看。。。你誦經是給佛陀高興的?還是要降伏自我的?要得生死自在呢?啊?有一個人誦《金剛經》三千部了,跑到文殊講堂,跪在那邊回向,我剛好從樓上走下來要吃飯。我說:年輕人,你來拜佛了不起!說:師父,我誦《金剛經》誦了三千部,我誦了好幾年,我今天特別來文殊講堂,在佛前回向。喔!我借這個機會好好地教育,我說你誦《金剛經》三千部,我現在問你:《金剛經》是誰講的呢?他說:當然是世尊講的囉!那現在請問你,你是誦給佛聽,還是誦給你自己聽呢?嗯?如果誦給佛聽,佛不需要你誦給他聽啊,他講的,還要你誦給他聽嗎?他說:那誦給自己聽。我說:那你誦了幾年了?他說:我誦了十幾年了。誦了十幾年,煩惱斷了沒有?沒有!那現在呢?還繼續誦。我說:《金剛經》裡面講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試說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一誦經就是音聲啊!一下答不出來。你誦經求佛?佛早就跑掉了。他說:那我回去就不要誦了?我說:更糟糕,你不大徹大悟,不誦經,你做什麼?閑在那邊做什麼呢?他說:好難喔!那麼簡單,怎麼堪稱最上乘論呢?你以為當一個大和尚那麼簡單喔?他說:不曉得大悟的人心境這麼高!哪有這麼高?在這裡哪有比高下的?你沒聽過: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嗎?說不過師父。好!你好好地回向,記得回向給我,我去吃飯了!

誦三千部,抵不過師父二句話。一下就躺在那個地方,你根本就沒辦法回答,二句就沒辦法了。因為不悟佛的心法,也沒有徹底的見性,但隨逐著音聲在求佛,佛已經在《金剛經》講得很清楚了: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不能搞錯了。誦經是要依文起觀,對著文章起觀照,不是念給佛聽的。經典就像佛的遺教一樣,佛留下的遺囑,你要如法、如律、如佛所說,按照他所交代的遺囑,如法地觀照,契入佛的心境,才叫做佛的弟子啊。不是鸚鵡學講話。所以,我們要瞭解,要修首楞嚴大定,要決定捐棄一切諸有為相。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裡。天就像棺材蓋,地就像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裡。就是要躺下來。那麼就是說:你今天所擁有的東西,統統要失去囉?是不是?你明明知道有一天我們會死,要躺進棺材,為什麼不提早聽佛的話,歇即是菩提呢?為什麼不懂得這個道理呢?

生存本身是很殘酷,我們需要賺錢,我們需要面對現實,我們要上班,對不對?要上班,生存本身就是一種挑戰,一種殘酷。為什麼?我要活下去,我這個家庭要維持,我當然要賺錢啊!沒有關係!佛沒有叫你拋棄家庭,而是讓我們瞭解,在建立這個家庭,或者是你幹這個大事業,你也能不能了知,在這個人生宇宙當中,也有一種非常超越的真理,它時時刻刻可以指引你,過著祥和、安樂、解脫的日子呢?今天我們因為不明了這個道理,所以就吃喝玩樂,沒有錢,搶銀行。是不是?一念看不順眼,砍人。所以是不是說書讀得越多的人,就越沒有煩惱呢?不見得。只要沒有聽到佛法的人,就是讀到博士,也不一樣的無知。好!舉個例子:清華大學前幾年,有兩個女的,為了爭一個男的,另外一個女的,把那個對方殺死。對不對?現在關的快出來了。為什麼她讀到清華大學會做出這種舉動來呢?清華大學是一流的名校,若論讀書,可以算得上是一等的學府。為什麼會做出這種驚人的舉動呢?為什麼?她一感情來,完全喪失理性,完全喪失理性。學佛就是要讓我們回歸原來的理性,回歸原有的智慧,回歸原有的佛性,回歸原有的解脫、自在和清涼。

一個人的一生一世沒有聽到正法,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是非常可怕的。又繼續輪回,死了以後就繼續輪回了。那麼我們因為不能捐棄一切諸有為相,所以,我們每天活著,就像懲罰自己,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不瞭解生命,生命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懲罰。我們每天都不高興,但是不知道不高興是為什麼?我們每天,一個家庭夫妻相處,每天都吵架,也不知道在吵什麼?其實都是為了一點小事。朋友、同參道友,二句話互相砍人,把對方砍到殘廢,需要這樣大動干戈嗎?什麼叫做眾生?一開口就是別人錯到底,我就是對,我就是對,這就是眾生。聖人剛好相反,聖人會交換立場,能夠忍辱,能理解對方有他的苦衷,因為時間、空間的交會點不一樣,不能用我們這個立場,一定強迫別人來接受我們的觀念。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把我們擁有的知見,就是所謂的觀念,強加在對方的身上,兩個人會活得很痛苦的。夫妻為什麼吵鬧不休?因為知見不同、看法不同。朋友為什麼會反目成仇?因為角度不同,看法不同。誰對誰錯很難講。甲來講,甲有一套的理論;乙來講,乙有一套的理論;只有聖人能夠超越善惡、超越是非、超越對錯,懂得退讓。我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體會了老二哲學的重要。老二就是:什麼統統不要排老大,那個排老大的人,很容易就被砍頭。記得:不搶風頭、不占鏡頭,不搶風頭,不搶鏡頭,就不會被殺頭。記得懂得退讓,什麼都要記得排老二,不要排老大,什麼事情都要搶第一,什麼事情傷害最大的,就是那個排老大的。

有功勞不要往自己身上攬,都是我啦,我最偉大了,你這樣一講,都是一直讚揚自己。。。底下的,旁邊聽的,就有戲可看了,他在旁邊看你不順眼,背後就說你幾句。當我們辦一件事情很成功的時候,把這個功勞、功德,全部推給大家;這大家的合作,大家的功勞,不是我一個。今天我慧律法師來這裡講經,沒有大眾坐在這裡,也無法成就弘法的。您們沒有來坐在底下,我講給誰聽呢?一個都沒有,有這樣精神病的嗎?一個都沒有,講經?當然就是講給你們大家聽囉!你們成就我,我應該感謝大家,我用這個最卑微的心,向大家學習,我提供三十多年來的學佛心得,跟大家彙報一下,我不敢說我在教大家,也許底下都是臥虎藏龍。是不是?都是很了不起的大和尚、大法師、很有修行的護法居士大德,示現坐在底下的。是不是?所以說謙虛一樣可以表達自己的立場,比較受人家的歡迎。所以,我比較喜歡排老二,所以,你懂得老二哲學,你就減少很大的傷害。

我們這個《楞嚴經》準備要講三年,中間如果有停課,比如說:水陸法會、農曆年、梁皇法會,或者是師父要出國弘法,會事先一個月前通知大家,最慢二個禮拜前一定會通知大家。所以,如果中間有停課,我們會事先通知。如果突然沒有上課,那麼有幾件事情:第一個就是我重病爬不起來,重感冒爬不起來,送急診,所以,沒辦法上課。第二、就是阿媽突然死掉,要。。。不知道她在不在,沒有關係了。突然暴斃了,沒辦法了,那當然是要停課了。是不是?

好了,我們這一次講《楞嚴經》要放慢腳步,不急著講完。我們要詳細的講,如果我的壽命夠長的話。最近我很感謝我們的法無師父,我們的當家師,非常感謝他,他的領眾,無論是放生、無論是誦經,或者是做佛事,都給師父消災回向,整個僧團,師父都很感恩,在這裡,師父在大眾讚歎我們當家法無師,對師父的一種恭敬,每一次做功課,都這樣跟師父回向,所以,我現在,你看,這回向真的很有效,氣色真的很不錯,你看仔細一點,再近一點,氣色真的不錯,回向是真的,還有一些護法居士大德,怕師父早死,每天都消災回向。把壽命都舍給師父。我現在用不完了,用不完了。目前來講的話,這個身體還行,如果這個壽命還夠長,我們就繼續講,生死無常,也不知道要活到什麼時候,我也不是佛陀沒有辦法告訴你,明天、明年、再幾年,能夠活多久不知道。

只要一結到楞嚴大法的緣,就種下大菩提的因,諸位將來一定成佛無疑。毫無疑問的。古德有說:《楞嚴經》只要一曆耳根,這個人能滅無量億劫生死重罪。《楞嚴經》這個是大法,是最上乘的大法,而且是密法跟禪宗的禪法,是最究竟的一本寶典。單單只聽到楞嚴經這三個字,就可不得了了!如果有人誦: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華嚴經,這個就不得了了。一曆耳根,即成道種。

我告訴諸位:聽講這個《楞嚴經》,不是憑一時的感性,或者是一時的好奇,那沒有辦法持續的。當我們進入《楞嚴經》的領域的時候,我們會開始慢慢發現很難,非常地艱澀,因為沒有大悟,統統是名相。翻譯的譯本,般刺密諦翻譯的譯本,文章就很難,因為是文言文。注解,圓瑛法師的注解也難,是古文。經文難,義理深,注解難,統統難!所以,在這裡,要進入《楞嚴經》前,必須要跟諸位做一個心理建設,不能憑一時的感性,不能憑一時的好奇,《楞嚴經》是給有志氣的人聽的,他才聽得下去。憑一時的感情,一時的好奇,或沒有志氣的人,他根本就聽不下去,要發大菩提心。颳風、下雨、下冰雹,不管如何,我就是不缺席!要下這種大願力。

自古以來,《楞嚴經》的注解有十多種,不包括市面上流通的一些居士和一般的法師,比較有名的有十多種。因為古人的原譯太難,義理又深,實在是不容易瞭解。既然臨命終一聞大乘經名,即為道種,能滅恒河沙的重罪,何況我們今天好好地來研讀、來持誦的呢?我們一般人:底下要講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諸位把筆放下來,在末法時期,很多人都修淨土法門,而不瞭解保護這一顆清淨心的重要,不瞭解。毛毛蟲變蝴蝶,毛毛蟲怎麼變蝴蝶呢?這裡是毛毛蟲,變。。。變作蝴蝶,從這裡到這裡,如果毛毛蟲染上病毒,或被鳥吃掉,這個毛毛蟲有沒有機會變成蝴蝶呢?沒機會。沒有機會。毛毛蟲比喻什麼呢?比喻我們這一顆清淨心,這一顆清淨心,必須在現前當下這一念就要處理它。換句話說,往生是現在的事情,絕對不是臨命終的事情。你能夠萬法回歸當下,用大智慧打破無明、煩惱、習氣,步步為營,護持這一顆清淨心,這樣子念佛:阿彌陀佛。。。這樣子念,保護這一顆清淨心,這樣下定決心保護它,慢慢慢慢,自自然然牠就會變成一隻漂亮的蝴蝶。漂亮的蝴蝶就比喻作往生極樂世界;這一隻毛毛蟲就比喻說我們在娑婆世界。我們在娑婆世界,煩惱很多,無明又重,習氣也難改,這一顆清淨心,就像這一隻毛毛蟲。

我們現在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我現在念佛,煩惱不管它,阿彌陀佛。。。臨命終的時候,期待臨命終的那一刻,諸位,變成從這一段毛毛蟲,馬上就要等待這個蝴蝶,中間這個距離呢?毛毛蟲要慢慢地轉化。。。才能漸漸變成蝴蝶嘛!是不是?他不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每天都在等什麼?每天都在等待變成蝴蝶,那這一顆清淨心呢?被煩惱所束縛,百般的煩惱,百般的計較,在生活當中種種的苦痛,還不能警覺,舍不下,親情割捨不下,錢財割捨不下,諸位,你想想看,這樣怎麼往生極樂世界呢?是不是?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很正確的觀念,現在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對!很好!記得是由現在的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昇華,把這個執著、煩惱、分別,種種的習氣斷除,這樣子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心性上下功夫,到臨命終的時候,我早就學會放下,到臨命終,一下子蓮花化生,一下子離五濁了。極樂世界是化生的,蓮花化生,沒有中陰身,對不對?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中陰身,你記得,保護這一隻蟲不要被鳥吃掉,不要被細菌吃掉,不要讓這只蟲生病,這一隻蟲生病,還沒有轉化成蝴蝶就病死了!

什麼是病呢?這一隻蝴蝶就是我們的清淨心,如果生病,就是無明重,這只毛毛蟲就生病,無明少,這只毛毛蟲就健康。斤斤計較,這只毛毛蟲就生病;什麼都忍不下,這只毛毛蟲就生病。所以諸位,用一隻生病的毛毛蟲,你有把握在臨命終轉化成蝴蝶嗎?沒有把握。要怎麼樣能夠把握呢?萬法回歸現前當下這一念,當你在念佛的時候,記得同時要破除執著,這一隻蟲才可能活下去。就是這一隻蟲你一定要好好地保護牠。這只蟲是什麼?就是我們這一念清淨心,這一顆清淨心,你要堅持下去。所以,這個觀念,重要的觀念,毛毛蟲要轉化成蝴蝶中間不能出任何的差錯;這顆心侈要直通極樂世界,中間你統統要放下,跟自己生死沒有關係的,統統放下。記得,要口業清淨,要守口如瓶,要禮敬三寶,三寶是整個佛教的根,敬佛、敬法、敬僧,這是作為一個佛弟子最基本上的,連佛都不敬,法都不信,僧都不敬,如何能夠了生死呢?連信心都沒有。是不是?所以我們應當瞭解,身、口、意一定要約束好,好好地保護這一顆清淨心。不要把多餘的時間浪費在沒有用的,不要把多餘的生命浪費在沒有用的事情,不要做那些你將來一定會後悔的事情,不要做那一些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又完全沒有意義的事情,為什麼?我們的時間重要,我們的生命重要,我們的道業重要。

記得!練習往生極樂世界的時候,包括你在睡覺,一樣念佛自在,求生意志堅定不移。我說:常常夢到佛菩薩的人,常常夢到三寶的人,這個人一定會往生極樂世界的。他的意識形態裡面統統是三寶,他的意識形態裡面統統是極樂世界,他一心一意就是在往生極樂世界,連在做夢統統夢到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人怎麼不會往生呢?醒著的時候要往生,連睡夢當中都要往生,這個人必定往生!諸位,下定決心,了生死在一念之間。

所以,研讀《楞嚴經》,是屬於大根性的人,是屬於下決定心的人;是屬於有大勇氣的人。發大菩提心的人,才能夠持續。要堅持,要忍耐。研讀《楞嚴經》,絕對有幫助你往生淨土的。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8-3-31 11:31:56 |只看該作者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18-3-31 11:37:29 |只看該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18-3-31 23:47:5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4-1 00:20 編輯

各位菩薩吉祥!!我今天再加一段,宣化上人的楞嚴經淺釋,裡面也是講楞嚴經的要義,就是捨識用根。這麼多法師、大德的背書,絕對比那些無知的邪魔歪道強多了。

藍字是經典原文,黑字是宣化上人的淺釋

----------------------------------我是分隔線--------------------------------------------------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無性。相織妄成。是第三重名煩惱濁。


又你心中,記憶和認識,以及所讀誦和學習過的世間文字和科技,在你記憶的性能上,就會發為知見。但從書上所得 的知見,都是世間的知識,而不是究竟從自性所發之知識。因為不是究竟的知識,所以終日便不斷的胡思亂想,於是就生出外界的色、聲、香、味、觸和法六塵境 界。六識如果離開六塵,就無體相可尋。六塵如果離開六識,亦無體性可得。因此識和塵便互相交織,妄成種種印象,留在意識之中,貪戀不捨,使你的真心不得自 在而成渾濁。此就是第三重,叫做煩惱濁。在五陰之中是為想陰,是第六意識的境界。

有真才有妄,有妄才有真。真妄是對立的,所以就依真起妄。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 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大道毀滅了,才講仁義。若大道存在,大家都明白大道,克已復禮,愛人愛己,不令別人生煩惱,就不必去講仁義,仁義就成為多餘 了。「智慧出,有大偽。」如果大家都一樣有知識,平等無分,便我不欺你,你不欺我。一旦有智慧的人生出,就會認為其他的人太愚癡、太可欺。進而用種種欺騙 奸偽的手段來玩弄人,所以說,有智慧出現,才有奸偽的人。「六親不和有孝慈」,家庭裏如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大家能守五倫之道,大家一樣良善,便不 能顯出誰是孝子。家庭不和,吵吵鬧鬧,父母不慈,子女能孝,這樣才能顯出他們的孝心。「國家昏亂有忠臣」,國家太平時期,大家當職做官,不分奸忠。等到國 家有災難,才知道某人確曾為國家盡忠效勞。好像中國之岳飛,兵臨城下,他能擊退強敵,保衛國家,所以後人都敬仰他是大忠臣。

這濁亦是一樣,單獨一種,不會成為濁,必須互相組織,連合起來,才成為濁。比喻真和假一樣,有眞才有假。 無明就如人身上的影子,依眞起妄,就生出種種妄想妄見。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相織妄成。是第四重名眾生濁。

又你心中,從早到晚,妄念相續,生住異滅,沒有停息的時候。又因執著自己的意思和知見,所以想盡種種方法,怎 樣才能長生不死,永住世間。怎奈行陰密移,運轉不停,自己不能做主,所以隨業果而捨生趣生。從這個國土轉生到那個國土。這種生滅不停息的妄見和業果,互相 交織,便成第四重叫做眾生濁,在五陰之中是為行陰,是第七識的境界。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名為命濁。

你等見聞覺知,原是無異樣的,但因六塵隔離,無緣無故,便生出異相來。實際上精明之性是能互相知覺的。元是一 精明,在本性上是相知相覺的。但分為六和合之後,就變成不同,在應用上就互相違背,變成眼只能見,不能聞,耳只能聞,不能見。用途不同,失去一定標準,互 相組織,擾亂眞性,妄成渾濁,這是第五重叫做「命濁」。在五陰之中是為識陰,卽第八識。它是「去後來先作主翁」,就是最先來最後去,要八識離後,才算壽 終。

我人妙覺明心,原是清淨湛然,豈有渾濁?只因一念無明而生出種種妄相,外被五大器界所渾而為「劫渾」,內被四 大身相所渾而為「見濁」。再被六塵緣影所渾而成「煩惱濁」。後被生死所渾而成「眾生濁」。再由眾塵結滯,六根不能互通而為「命濁」。變成內外渾濁,失去湛 然清淨之義。現求佛指示,澄濁的方法。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


阿難!你現在要想從見聞覺知的功能上,回來契合自性,本來常樂我淨的佛境地。

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

應當先行揀去那些是生根本,擇取那些是不生滅性,然後依據本來不生不滅之根來扭轉虛妄而生滅之識,才能修成圓 滿清淨湛然的自性。

佛示以捨識用根,這是楞嚴經要旨。識心若不捨除,不能修成大定。根性若不取用,不能證得涅槃。所以要捨棄生滅,守於眞常,依不生滅,為因地心,才能修證。(這句是大重點,所以標紅字)

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用你的不生滅圓融湛性,卽是見性聞性,來旋轉虛妄生滅的妄想作用,並降伏無明煩惱,還歸於原來的本覺自性。得 囘元本光明而覺照的不生滅性,來作修學佛法的因地發心,這樣用功修行,才能圓成果地,而得證無上菩提。

將自己圓湛的不生滅性,時時刻刻不要外照向外馳求。但要內照本源心性,卽反聞聞自性,才可以旋濁還清,旋妄歸真。

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


好像欲澄清濁水,必須要把濁水放在止靜的器皿裏面,使它靜靜地深沉不動,沙土自然會慢慢地沉下,而清水就會顯 現出來,這樣叫做初伏客塵煩惱,客塵是生滅不停,如客如塵,不是自家裏有,不是從自性生,而是由外邊來的,所以叫做客塵。

你們現在打坐參禪,就如澄清濁水。深靜不動,就是有定力,參禪要有定力,一定要下功夫,不怕苦,不怕難,什麼都不怕,腿痛更不算一囘事。如果因為腿痛腰痛,便要伸腰伸腿,還要用軟枕來做墊,一點都不能吃苦,這都是不能脫去享受習慣。要知道如果講享受,那就絕對不會得到定力的。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18-4-2 09:12:4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4-2 09:49 編輯

各位菩薩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常常聽到""六根清淨""四個字,殊不知,六根清淨,就是""捨識而用根""的意思,當六根不受六塵染汙而生六識,不再隨著妄想分別執著的外境而轉,那就是六根清淨。


既然講了捨識用根,我可以一直加東西,因為要講就講多一點。整個佛法的精隨,都在這裡,最重要的行門,就是""捨識用根""


----------------------------------我是分隔線------------------------------------------------------------

聖嚴法師:“六根清淨”四個字中大有道理


  “六根清淨”這個名詞,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來,是非常浮淺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們以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淨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點男女錢財的習氣,一些專門喜歡揚惡隱善的新聞記者,便會在報紙上大做他們“六根不淨”的渲染文章!至於什麼叫做六根,什麼又叫做六根清淨?他們是不想知道的。

  其實,六根清淨四個字中,大有道理。

  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上面所説的六根是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一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六塵與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塵與六根要靠六識的判別才有價值,六根與六識要有六塵的反映才有功效。

  如果要下一個比喻,那麼,六根是鏡子,六塵是被鏡子所照的影像,六識是判別鏡中所照影像的人。

  什麼是六根六塵和六識呢?説起來,很簡單,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從心理與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説,稱為六根,也就是生理學上的神經官能。眼有視神經,耳有聽神經,鼻有嗅神經,舌有味神經,身有感觸神經,意有腦神經,這些都是心與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稱為六根。

  從六根所接觸的對象上説,稱為六塵,也就是物理學上的各類物質。眼根所見的顏色和形色,耳根所聽的聲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的味道,身根所觸的粗細冷熱與濕滑等,意根思想的稱為“法”──那是指的極微極遠的無從捉摸的東西,這些就被稱為六塵。

  從六根接觸六塵而產生的判別力與記憶力上説,稱為六識。如果沒有六識而僅有六根與六塵,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屍,所以,六識是六根的操縱者,六根是六識用來接觸六塵的工具。

  那麼,為什麼要稱為六根清淨呢?

  因為六根是六識的工具,作善作惡,固然是出於六識的主張,造成善惡行為的事實,卻是在於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轉於生死輪迴的苦海之中,就是由於六根不曾清淨,自從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貪細滑、意根貪樂境;有貪,也必有嗔,貪與嗔,是由無明──煩惱而來,合起來,就是“貪、嗔、痴”的三毒交加,惡多善少,永無出離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修持解脱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學,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與定,所以修持的入門工夫,應從身心的兩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頭修理掉,稱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禪定;把不好的行為修理掉,稱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稱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護根門──守衞保護住六根的大門,不讓壞事從六個根門之中溜進我們的心田,以致種下生死流轉的禍苗。

  因為,一個凡夫,除了進入禪定的境界而外,就不能沒有妄想,妄想是促成六根造業的導火線,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與六根之間的保險絲或滅火器,在戒律的防衞之下,六根才能漸漸地清淨,一旦到了六根清淨的程度,超凡入聖的境界,也就快要接近了。

  所以,一般的凡夫僧尼,只能在戒律的保護下,勉強守住了六根,至於清淨二字,那是談不上的。一般人的觀念,總以為僧尼們只要不犯淫行,不貪非分之財,不介入人我是非,便算是六根清淨了,事實上,是貪逐於物境的受用,總是六根不淨,不論是看的、聽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貪取不捨的情形,就是六根不淨。因為除了男女及錢財等的問題,都不容易覺察出來,淨與不淨,也就很少有人細心地注意它了。

  根據中國天台宗的判斷,六根清淨位,便是五十二個菩薩階位最初十階的十信位,要斷見思二惑──相當唯識宗的分別煩惱與分別所知的二障,這應該是從普通(外)凡夫進入賢位(內)凡夫的階段。

  又據法華經及涅槃經中説,能得六根清淨,便可六根互用,所謂六根互用,那是説,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備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見色,也能聞聲、嗅香、□味等,耳能聞聲,也能見色、嗅香、□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樣。

  六根清淨了,就能六根互用,這在一般的讀者看來,難免會説這是神乎其神的神話。事實上,我們之所以不能六根互用,正因為自己把六根的官能限制住了,也就是説,我們利用六根而執取六塵,六塵充塞了六根,障礙了六眼,六根便成了六塵的奴才,也習慣地成了六塵的應聲蟲,色塵來了,眼根應付,聲塵來了,耳根應付,香塵來了,鼻根應付,舌、身、意根,也是一樣。

  如果不是這樣,如果六根不執六塵,六根不受六塵的支配與誘惑,那麼,六根就從六塵之中得到了解脱,解脱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自然可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限了。這個自由的六根,也就是清淨的六根,因為自由的六根雖然仍與六塵打交道,但已不受六塵的引誘而造生死的染污之業,所以稱為六根清淨。

  説得明白一些,所謂六根清淨,不是沒有了六根,而是我們的生理官能,不再隨著外境的幻象而轉
,這就叫做一塵不染──但這絕不是等閒的工夫所能辦到的事。

  為了便於讀者的記憶,再將六識、六根、六塵的名目,抄錄如下:

  一、眼、耳、鼻、舌、身、意──六識。

  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六識發動六根而接觸六塵,六塵映入六根而由六識判別及記憶保存,再從六識的記憶保存中顯現出來,發動六根貪取六塵,就這樣交互回還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六根清淨的目的,便在斷絕並超越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1 01:4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