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19
- 最後登錄
- 2024-1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951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9677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衛福部成立少子化辦公室之後,網路上充斥許多負評,有人甚至以「笨蛋,問題在經濟!」嘲諷官員。
查閱美國CIA網站資料,可發現全世界生育率最高的三個國家,是屬於開發中國家的尼日、馬利、烏干達。亞洲富有的日本、新加坡、韓國、台灣,則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八個國家之一。顯然地,國家經濟與生育率並無明顯相關性。
內政部資料顯示,1985年台灣一般生育率是千分之68,2015年則為千分之35。為何國民所得增加以後,三十年間的生育率反而掉了一半?
議者認為這是因為物價上升,國民所得提高趕不上消費支出,將少子化的責任都推給經濟問題。也有人認為貧窮者會多生子嗣以養兒防老,這雖然是影響生育意願的可能因素之一,但富裕國家生育率高於台灣者比比皆是。
個人認為經濟因素的確是少子化的重要原因,但並不單純是錢不夠的問題。如果台灣的國民所得翻一倍,生育率不見得會上升。
三、四十年的台灣,父母的生活重心是生命傳承。他們不太買名牌精品,沒什麼機會出國旅遊,很少吃牛排大餐,但他們節衣縮食地養活一群小孩。當時,人生的目標是讓下一代過得更好。
現在的台灣,許多男男女女的生活重心是生活品質。名牌、旅遊、牛排,都是生活不可或缺之物。扣除這些花費之後,已經養不起小孩了。現在,人生的目標變成「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或「只要對得起自己就好」。
衛福部欲以iVoting詢問年輕世代少子化的原因,無異於緣木求魚,因為很少人會承認個人享受影響到生育意願。筆者幾年前做過一個問卷調查,特別在問卷中置入個人主義相關問題,結果超過一半受訪者同意不生小孩的原因包括「影響生活品質」與「追求個人生活」。
少子化的原因包括了物質上的經濟變動與精神上的價值改變,單純給錢絕對無法有重大突破。育兒成本過高,或可考慮林奏延前部長提出的「六歲以下國家養」。生育影響生活品質,則需要提供完善的養育、托育配套政策。
個人在以前的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曾經提議,請政府考慮實施「幼兒貴賓卡」等兒童優惠措施,建立以子女為尊的社會環境。但是這委員會後來被其他機制取代,此議雖獲大家認同,但社會輿論與政府政策還是陷入只要給錢就會生的迷思之中。
因應少子化國安危機,政策主導者不能只是一個部會的辦公室,需要有行政院或總統府層級的統合機制;不能只是一個定期開會的委員會,需要有實權積極推動政策的跨部會指揮中心;不能只給予經濟上的補助,需要重振以關懷、傳承為重心的傳統美德。從心做起,積極行動,才能帶領台灣走出少子化的泥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