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8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論道教科儀服飾與禮教精神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7-27 00:35: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論道教科儀服飾與禮教精神

服飾的作用,本來是遮蔽身體,不受寒風侵襲的作用。儒家將之和社會尊卑關係聯繫起來,故服飾成為禮教的一部分,「樂殊貴賤,禮別尊卑。」《論語?鄉黨》雲「紅紫不以為褻服」,「羔裘玄冠不以弔,吉月必朝服而朝。」「齋,必有明衣,布。」「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孔子對於服飾不敢隨意,正是其守禮的表現。


《禮記?曲禮上》雲「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紛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則不誠不莊。」服飾屬於禮教的一部分,是一種文化符號,具有區分社會地位的功效;也是感情符號,可以判定一人的心態。杜甫《飲中八仙個》說張旭「脫帽露頂王公前」,認為是一種沒有禮貌的行為。是故孔子必「朝服而朝」,孟子「衣服不備,不敢以祭。」

道教服飾,本無定製,出現比較完整統一的法服體系,正是道教各派互相認同和團結的標誌。服飾是個人精神面貌和追求的外在表現,道教服飾既受禮教精神之影響,分別個人修道之深淺,但是也有許多不同於禮教服飾的地方。

《道書援神契?法服》云「古者祭祀法服,有中單蔽膝佩裳之屬,今法服乃其流也。孟子曰:衣服不備,不敢以祭。」《援神契》將道教之法服的淵源和古代的祭服聯繫起來,是有道理的,不論其形制還是意義都有相近之處。廟堂之服,所繡的圖案,如蟠龍、斧鉞、藻繪等,都代表了帝王的權威,而道教之法服,也按照其描繪的神仙境界而繡上不同於世俗的尊貴圖案。如我們通常所見的高功服,背面一般繡有郁羅簫台、金烏玉兔、仙鶴、祥雲、蟠龍等,這些圖案代表著三界最尊貴的神明,故高功披上法衣,得神鬼欽服,眾靈拱衛,而能通達於天庭。


法服不同於俗衣,這是道教的一大戒律,一方面在心理上使道士區別於俗人從而捨去俗世之貪執;另一方面則是樹立起道俗之別,而生恭敬之心。上清派認為道士的法服和其修煉有密切的關係,若稍有不當,則罪過不淺,難以成仙,甚至受三官考校。並規定了不同等級法服的制度,以及不同場合法服的形制。竊以為這種規範,都是有深意的。其一、是講誦經典、符咒章表、懺悔禮願必須穿法服,保持了道場的莊嚴,培養了道士(信士)的恭敬之心;第二、不能隨意脫去法服,以遊人間,則是要求入道之士,時刻記住自己的身份,不可與凡人一樣;第三、法服不得用不義之物作,法服不得以錦繡作,法服不得不依法做。不用不義之物,是因為法服是神聖的;不用錦繡作,則是杜絕後學追逐世俗的浮華;不得不依法,則是保持了法服的統一和可延續,所以《道書援神契》中說儒者的衣服隨著時代不同而變更,而道士的衣服還保持上古的風格這和道教的戒律是分不開的。

現代道士之服飾,「約有六種:(1)大褂。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2)得羅(俗稱道袍——引者注)。袖寬一尺八寸,長隨身,大禮服。以上衣服均藍色。(3)戒衣。袖寬二尺四寸,袖長隨身,受戒用,黃色。(4)法服。方丈大典用,紫色。(5)花衣。出外念經用,雜色。(6)未受戒道士之大褂及得羅均應為黃色。」冠巾大體與清代同。平時,「道士一般著白布襪、雲履或青鞋。」

(玄緣說風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8 17:1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