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道之本體「三一」論
道的存在是一個本源的狀態,這種狀態通過"三一"表現出來。老子不但把"一"作為其宇宙生成中的,一種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還強調了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生成模式。還在更多的時候,則把"一"同他的最高原則"道"等同起來,作為構成世界萬物的最終本原。
道教根據道家的"三生萬物"思想發展成道教,道之本體存在論的"三一說",是道教宇宙觀的又一重要進程,是道教特有的表達其道之本體存在的思維方式。道教的"三一"之說,"三一"指"天一""地一"和"太一";他們也被擬人化為,天皇,地皇和泰皇(或人皇)。三者之中,天一、地一為對立者,是正題和反題;代表人類的太一則是合題,由天一地一化生而成,為對立的統一。此三者來自一個最初的混沌,合成一個後來的宇宙,既是三,也是一。如果說道教的"老君之說"還具有"神性"論的本體存在思想傾向,道教的"三一"說則具有"一元"唯物存在論的積極內涵。
道教在其道之本體存在論的"三一"說中還認為"三"指天、地、人,又指精、氣、神,還指上、中、下。"一"指三而歸一,"三一同元","由三故一","一是三一"。道家提出"萬物得一以生"的論斷表明了"一"的本原性。指出,一也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道教繼承和發展了道家"一"的本體論範疇,使"三一"之一的本原性更為明確。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以"三一"為宇宙系統模式,以"三一"作為劃分事物存在的一種普遍形式。道教認為:"一者,數之始也;一者,生之道也;一者,元氣所起也;一者,天之綱紀,萬物之本也。《太平經鈔》對此又作了如下論述:"元氣有三名,太陽、太陰、中和;形體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極為中也;地有三名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欲太平也。
道教借"三一"模式以論證其道之本體存在思想,天下凡事皆可一分為三,而"三"作為一個統一體,又三而為一,三者之間,相須而立,相得乃成,相通相愛,並力同心,即當三合相通。通過"一而三"和"三而一"兩種方式,實現宇宙生成、發展和演化的過程,體現道教在道之本體存在思想上特有的認知水平。
(道教奇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