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6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8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08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賞善罰惡的天主觀
看約伯,大家都會異口同聲說,那是探討人生痛苦的書,近日看釋經書,才知道作者只是借痛苦為題去探討我們所持的天主觀:視天主為賞善罰惡的神(The theory of Retribution),究竟有什麼問題?
釋經家認為約伯成書日期應是充軍後,因為賞善(祝福)罰惡(詛咒)是申命紀的主題(申11:26-28),故成書應是申命紀後,甚至會遲至元前七至五世紀,因為一直以來,以民飽受外邦人統治,如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以及日後的羅馬人,所以會迫切地問天主,為什麼你遲遲還沒有懲罰惡人呢?
故事一開始,魔鬼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人敬畏上主,是否為了自己的好處?如果好處沒有了,連身體也受打擊,他還有敬畏之心嗎(約1:11;2:6)?如是便展開了對約伯的考驗,他財產四散、兒女死亡,自己身體也生滿毒瘡(約1-2章)。
約伯的三個友人出現了,作者藉他們和約伯的對話,進行了對以民當時所持天主觀的探討。根據賞善罰惡(Retribution)的神學觀,天主既是賞善罰惡的主,那麼約伯的痛苦,一定是咎由自取。約伯的友人厄里法次認為沒有無辜者會喪亡(約4:7-8),又或者天主是在考驗約伯,因祂打傷又包紮(約5:17-18)。另一位友人彼耳達得認為約伯如果認為自己沒錯,那一定是他子女有罪(約8:4)。第三位友人是左法爾,他更強硬,他認為約伯不承認自己有罪,便是妄自尊大,自以為明白天主的奧秘。其實,約伯的情況可以更壞,因為天主可能已輕罰了他(約11:5)。
但約伯死硬不承認自己有錯(約6:30),反問天主為何將他當作箭靶(約7:20)?更甚者,他說如果硬說自己有罪,那麼天主豈不是變得是非不分?善人他打擊,惡人祂卻賞報(約9:20-24)?約伯更指出三位友人為了要證明他們對天主的看法是正確的,所以才把天主說成是對善人必賞,對惡人必罰,因此約伯說三位友人簡直是謊話連篇(約13:4-7)。原來在約伯心中,天主絕不是可以讓人納入公式和那末機械化的,反之,祂和人可以有經得起考驗的關係,所以他要求和天主爭辯(約23:2-7)。
聽了約伯的反駁,三位友人憤怒極了,厄里法次質問約伯如何能說自己無辜,他又如何能明白天主的智慧(約11:7;15:1-8)?彼耳達、左法爾都堅持天主不會善惡不分,所以惡人就算一時得意,到頭來也會受罰(約18:5-21;20:5-28)。
約伯現在真是眾叛親離,親人、朋友、敵人皆認為他為天主所棄,僕人也輕看他(約19:13-19),人人都認為他是不義,因為如果他是無辜受苦,那天主就會是不公義的神,所以他們堅持要約伯找出自己的錯,並且悔改,因為天主的審判不可能出錯(約22:4-11, 21-30)。
但約伯發誓他沒有做錯事(約27:2-6),他不曾貪戀女人,不曾撒謊,不曾對人不公道,也有曾幫助孤兒寡婦及旅客,所以他要求和天主直接對話(約23:1-7)。最後,天主終於出現和約伯對話,祂問約伯一連串的問題:「創造天地的時候你在嗎?你有能力掌管宇宙嗎?你能供養萬物嗎?」(約38-39章)對這些問題,約伯一些都答不上,由此他明白自己根本不能和天主的智慧比較(約40:1-5)。此外,天主能讓約伯找到祂,約伯便覺得安心了,所以他也就不需要再辯,不需要再找證明,於是他緘默了(約42:4-6)。
但故事仍未結束,天主說約伯對祂的認識遠勝他的友人,所以約伯的三位友人要向約伯奉獻全燔祭,那末天主才會寬恕他們(約42:7-8)。這樣的結局有什麼意思?既然釋經家說賞善罰惡是約伯一書的主題,那麼從天主指斥約伯的三位友人一事,我們就知道聖經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信息是:人不可以把天主代入一條公式,如果用三言兩語就企圖把天主概括起來,說天主是賞善罰惡的,這才真是妄自尊大呢!釋經家也指出,如果把天主「框死」了,那天主就變成受人控制的偶像,因為人每做善事,天主定必要賞,反之,天主定必要罰,那天主還能有自由空間嗎?
另一方面,約伯對天主也很有信心,因為他覺得天主不會是那樣公式化的對待人,所以他對天主死纏爛打,要求對話。但他也忽略了一事,天主的智慧,豈是人所能比擬的?人又如何能和天主平起平坐地爭論呢?讀畢約伯一書,我們要警醒,我們是約伯或是他的友人們?我們是如何看天主來著的?
(天主教平信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