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7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6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末後無靠、卑微無助和失落無救」的人
我看了2017 英國電影 I Daniel Blake, (我是達尼爾 布克萊,香港譯作「我,不低頭」), 主角是59 歲的木匠,因為心臟病不能工作,但申請社會福利又被列為不及格,於是他想上訴,但被官僚制度箝制得走頭無路。為了申請失業金,他被迫去找工作,那就是說他要不斷去找工作;但就算找到工作,他也不能去做,因為醫生未批准。Daniel 是個有責任感的人,被社會制度打擊到完全喪失人的尊嚴,他認識一位單身媽媽凱蒂帶著兩個小孩,也因為失業而淪為性工作者。最後,就在面見上訴官員之前,達尼爾心臟病發而亡。
導演通過這真實的個案,控訴社會上的不公,官僚制度的腐敗,我一面看一面想起已故楊鳴章主教曾掛在心上,那些「末後無靠、卑微無助和失落無救的人」;看了達尼爾和凱蒂,這些無助的人就站在眼前:香港政府把老人生果金(高額高齡津貼)的年齡維持在70歲 ,長者生活津貼在65歲,試問有多少長者有經濟能力,獨立地生活到70歲才領生果金?又有多少能撐到65 歲才領生活津貼?政府發放4000元又要填一大堆表,那些生活困苦、年老無依的人能應付得了嗎?
我想大部分的教友(在溫哥華肯定是)屬中、上階層,過的都是舒泰的生活,每年都聚在堂區一起慶祝農曆新年、聖誕節、堂慶、更有各善會私下的慶祝、教友間的聚會,每回都是觥籌交錯,興盡而歸,又有誰會記得街頭露宿者和那些無靠、無助、無救的人?這兒聯合福音教會每年復活節會舉行免費大餐,招待貧苦大眾,我想天主教團體什麼時候可以廣泛地和貧苦者分享我們的大餐?我曾經在聖經小組提出我們除了研經,也需要一些分享食物的行動,但大多時被澆冷水,例如沒有食物衞生證書,惹來露宿者聚集,反正著眼點在不可行而不在可行。
整部聖經新、舊約都主張申命紀神學的訓導,就是除了愛天主,還要對貧窮者、孤兒寡婦、外方人的照顧;例如安息年的豁免欠債、向窮人伸出援手(申15),申22 講到見到弟兄的牛羊迷途,也要幫助牽回、對弟兄的失物,也要幫助找回,申23說借錢給人也不應收利、押別人的外衣晚上要歸還,摘别人的葡萄,吃了也不應帶走,申25講什一奉獻。這一切都在瑪25 公审判中體現出來:「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的一個做的,便是沒有給我做」(瑪25:45)。
看 I Daniel Blake 申張社會公義的電影,使我們麻木的心復甦,記起聖經的中心信息,讓我明白為什麼楊主教在接受主教神職時為「末後無靠、卑微無助和失落無救的人」呼籲,因為他們已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真實地站在我們面前,被剝奪了權利的人。只要我們留神,生活中隨時可見他們的身影。走筆至此,我記起一位在外賣熟食店鋪為人開門的行乞者,在寒風裏為人客開門,但有誰會向他掉下小費?我本想進入另一鋪內拿零錢給他,但出來他已走了,我錯過了一個向他展示關心的機會。
主啊,讓我們記著,那些「末後無靠、卑微無助和失落無救」的人,也是我們的同行者!
(天主教平信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