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年 羅漢圖
這幅劉松年的「羅漢圖」創作於西元1207年。劉松年是南宋孝宗時期的宮廷畫家。
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間,他還是畫院的「學生」,到紹熙年間己正式升為畫院的「待詔」。
「羅漢圖」應該屬於佛教藝術系統。「羅漢」是從印度梵文音譯,也有譯為「阿羅漢」的。
「羅漢」原指佛教中個人修行的一種境界,到了中國,唐代的玄奘大師翻譯了「法住記」,
這本經典中詳載了十六羅漢的名號、住處,而且特別闡明「羅漢」不只是獨善其身的修行者,
也堅持「常住世間」普渡眾生,因此,中國繪畫中就大量出現了以「羅漢」為主題的作品,
五代時貫休的「羅漢圖」就是有名的例子。
「法住記」中並沒有規定羅漢的相貌,因此中國的畫家可以依想像或寫實來創造羅漢的造型,
羅漢可能兼採漢族和胡人或梵僧的形貌。劉松年的羅漢圖畫一梵僧依靠枯枝,
似乎在苦思冥想生命的真諦,腳前的兩隻羌,和攀吊在石榴上的雙猿,
表達了修行者詳和寧謐的氣氛,一個小沙彌正在以雙手捧接猿猴奉獻的一枝石榴。
枯枝和岩石的畫法特別可以看出劉松年在山水畫方面的功力。羅漢背光的部份以淡彩淡墨敷染,
形成光暈的層次,也都可見宋代畫院畫家嚴格細密的技巧訓練。
左下方石塊中有畫家的落款「開禧丁卯劉松年」。羅漢衣紋線條準確有力,
婆娑上的織品圖案精密細緻,有工筆畫繁麗精妙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