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95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522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淡水教堂 吳承硯
淡水教堂
吳承硯
水彩
水彩、紙
31 × 41cm
1995
作 品 賞 析
這件作品為作者於退休後所作。以寫意筆觸描繪建築物、樹木的陰影變化,表現出畫面中的立體厚實感。作者在構圖上,以從遠處眺望的視角觀看淡水馬偕教堂及其周圍附近的景致,在前景樹林圍繞下,觀者視點被帶往畫面中心位置的教堂尖端;紅褐色調的屋頂在綠色調的包圍下,更顯得突出。遠處的觀音山僅以色彩漸層變化,彷彿遠山已隱沒於天邊,色彩邊緣特意留白以表示淡水河汩汩流過。(文/高郁茹)
作者鈐印(朱文白文):硯
藝 術 家 小 傳
一九四七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徐悲鴻及呂斯百老師,奠定寫實的基礎。生性淡泊,來台後與夫人居住在台南,於鹽水教中學。一九六三年接受孫多慈之聘任教文化大學美術系,執教三十年。一九七三年舉行首次個展於台北省立博物館,一九七六年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之西畫獎,一九八一年舉行水彩畫展於台北,一九九一年夫婦畫展於台北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他以嚴謹的寫實畫風為基礎,所作油畫作品中之歷史人物畫像,曾一度受到注目。其水彩作品看重水分的運用,不論是筆觸,或畫面結構皆十分講究,在花卉的作品中,嚴謹的表現尤為明顯。觀念上,受費成武老師影響至深,只要以自己的方式作畫,不受別人論調影響自己所愛,不追逐潮流畫派,不去強求創新,每個人自有不同的面貌,且作畫的目的並不在求新求變,只在於能畫得好與不好之間。力求真、善、美是他所堅守的,認為作品若缺少美感,會失去畫畫的意義。世界已有足夠的題材供無止境的表達,無須再編造一些假象迷惑人,因此他創作的題材始終與生活的人、事、物息息相關,以平時的感覺去描繪雙眼所觀察和內心的感動。他與夫人在旅行中所收集的一些文物,往往也都能成為畫中的景物。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