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2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菩提道次第廣論(三)下士道2 [複製連結]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8-16 10:49:4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菩提道次第廣論(三)下士道2
前 言
深信業果這個部分,曾於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出版過單行本,當時是由王
華瑜、黃瑞蓮、白慶梅、張素珠、淨修、淨思、淨明、淨圓、淨慧、淨志、
淨安、淨和、淨知、淨宗、淨平、淨依等服務於南門國中的師兄們,整理上
淨下
蓮師父在南門國中講授廣論的錄音帶,結集成冊而付梓發行的。其後由
於希求者日多,師父便重新譯注,並增添補充資料,交由淨慈、淨緣、淨行、
淨願、淨悅、淨定、淨相、淨性、淨覺、淨見等師兄負責校訂,再次出版
單行本,方便學者修習。若有疏漏之處,仍請包涵指教。
願此功德普及於法界一切眾生,早日共證菩提。
編輯部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下士道 深信業果 一
菩提道次第廣論(三)
下士道(2)導讀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是世間法勸人上進的明訓,用在佛
法上它更是適切的說明了因果不爽的真義。整個佛法,可以說是建立在三
世因果、六道輪迴的基礎上,若是對此認識不清,或不能深信業果,那麼
即使是學佛多年,修行多年,或者是行善多年,也是無法累積功德,開展
智慧,甚至有時還會碰上天災人禍,諸事不遂等種種的障礙。這其間的因
素,其實就是由於古往今來所有惡業的污染;在惡業未淨除,善因不多種
的情況下,果報當然就一一應驗了。所以學佛者首先要認清學佛的基礎在
深信業果,知道一切果報的業因是什麼,了解業果的整個道理,這才能斷
除一切身口意的惡行,然後才談得上行善積功德,功德資糧有效的積聚了,
這才能朝著學佛修行的目標精進,將來好住在無分別智中,廣行六度,行
菩薩道。
而因為深信業果是這麼的重要,又是下士道中最精華的部分,所以特
別再次出版單行本,以方便學佛者隨身攜帶,時時思惟受持。
以下是「深信業果」的內容:

思惟業果的總相
一、業的四個特質
1、一切苦樂皆業所感──善業生善果,惡業生惡果,這是總原則。但是
苦樂受也有種種的差別,它是從善惡二業的種種差別而起,絕無絲毫
的混亂。若能夠對如是因、如是果的決定相,有殊勝的了解,而不被
苦樂相所矇蔽的話,便具備了佛弟子的正見,此正見被讚為一切善法
的根本。
2、業增長廣大──它能隨你的思心所而增長廣大。也就是心所起的意志
作用會使它變大,換句話說,微小的善惡因,因心念的擴大或持續,
能感得廣大的苦樂果。其因果關係是無法相等的。小水滴成大海水,
善惡因都一樣。
3、未造業不會受報──沒有造的業,不會遭受果報。
4、已造之業不失壞──已經造的善惡業,絕對不會壞失,即使經過百劫,
時間因緣成熟,果報就會降臨。
二、分別思惟十業道
1、十業道的根本原因──一切的善行、惡行,總離不開身口意三業的造
作,所以用身口意三門,來決定一切善不善行的運轉差別。最粗顯最
根本來說,總共是十業。
2、抉擇業果──詳說十業道的差別。分十惡業(黑業)、十善業(白業)
及業餘差別三個部分,以下是分別述說:
黑業
下士道 2 深信業果 導讀 I
菩提道次第廣論(三)
①十惡業的內容──即殺生、不與取、欲邪行、妄語、離間語、粗惡語、
綺語、貪欲、瞋心、邪見。
本論對這十個惡業,分別以事,就是對象;意樂,就是造業時的心
態;加行,就是造業的方式;究竟,就是已造業完成等四相來各別
探討解釋。學佛者可以由此知道業的形成和狀態是怎樣的,對十惡
業得到正確的認知。除本論所言外,師父分別在各業的後面,補敘
業報差別經及十善業道經對此業的果報,和離此業的善德的內容,
讓學佛者更進一步的了知行此十惡業的果報,離此十惡業的功德。
這個部分佔本冊極大的篇幅,可見其重要性,常常審讀,可建立學
佛者持戒清淨、斷惡修善的根本基礎。
②輕重差別──分為兩部分,一是介紹業的輕重差別,這中間由造業時
的意樂狀態、造業的方式、平時有無對治、是否邪見、造業的對象
等五者來區分。二是說明為什麼具有特別重大力量的原因,由福田
門、所依門、事物門、意樂門等四門來分別說明,在怎樣的情況下,
它產生的業力大。
③果報的介紹──共有三類。第一類是異熟果,即異時、異地、異性而
熟,果報未成熟前,可依懺悔力和防止力而轉變。第二類是等流果,
它分為造作等流和領受等流果,前者是依前世習氣的關係而感果,
後者是前世雖感果,但等流未斷,今世又繼續感果。第三類是增上
果,又名主上果,指外在的客觀條件,也稱共業或依報。
白業
①十種善業的內容──要如何斷除十惡業,而行十善業,首先是對所有
身語意等十業,思惟它的過患所引起的果報,再起要離一切惡的善
心,進而作種種防護的加行,直到完全不犯為止。
②果報的介紹──也是分為三類。第一類異熟果,依下中上品,分別感
得人、欲界天、以及色界、無色界天中。第二類等流果的果報,以及
第三類增上果的果報,就與黑業的這兩種果報相反。
業餘差別
①引業和滿業的差別──引業是牽引至六道投生的業,善引善趣,惡引
惡趣,是決定的了;滿業是圓滿領受所造善惡果報的業,它是不定的。
②定受和不定受業的差別──什麼是造業?造業後是否一定受報?造
作了沒?造作後是否會令它增長廣大?然後才決定是定、不定受。

思惟別業果──遠離十種不善業,雖然能夠獲得人天善妙之身,但是要圓
滿佛果,還嫌不足,所以必須進一步了解那些是佛應該圓滿具足的德相內
容,它有那些功德、果報、如何成就這些德相的因緣呢?以下一一介紹:
一、圓具八種德相的異熟功德──1壽量圓滿、2形色圓滿、3族姓圓滿、
下士道 2 深信業果 導讀 II
菩提道次第廣論(三)
4自在圓滿、5信言圓滿、6大勢名稱圓滿、7具丈夫性、8大力具足。
二、具足八種德相能得的異熟果報──由前項所介紹的八種功德,一一成
熟相同果報。
三、八種德相的功德及果報的因緣──
1、壽量圓滿──對一切有情不加傷害,並遠離傷害的念頭。
2、形色圓滿──無瞋行施,能惠施光明及鮮潔衣物於有情。
3、族姓圓滿──摧伏我慢,恭敬父母師長,勤修禮拜。
4、自在圓滿──布施毫不慳吝,勤修供養。
5、信言圓滿──遠離語四不善業。
6、大勢名稱圓滿──常發宏願,一切功德供養三寶。
7、具丈夫性──厭患女身,樂丈夫所有功德。
8、大力具足──樂於助人,他人不能完成之事,幫他完成,並常惠施飲
食給眾生。
四、三緣──指心清淨、加行清淨及田清淨。若以上所介紹的八種異熟果
報的因緣之外,再具足這三種緣的話,就能感得最殊勝的異熟果。

思惟應行、應止的內容和方法
一、總綱──強調思惟業果後,正確修行應進、應止的重要。思惟業果的
最主要目的,是在於能用正知正念力,在身口意三門上知所取捨,斷
惡修善,才叫真正的修行。一位行者是否真正了達空性,完全看他能
否深信業果,平日能否細察自身三門有無造業,所以如何遮止十惡業、
如何修行十善業,它的內容和方法就必須切實修持。
二、四力淨修的道理──如果已經造下惡業,又該如何懺除呢?如何防止
再造呢?雖然懺罪的法門,小乘有別解脫戒還出之方法,大乘有菩薩
戒還罪的法門,金剛乘也有別懺罪的儀軌,各不相同,但不論何罪,
以下四力皆可懺除清淨。
1、拔除力──它有劫奪罪性的功能,修持有經由金光明懺(附錄一)以
及三十五佛懺(附錄二)兩種方式,要猛利懇切的修。它是追悔過往
的力量。
2、對治力──它能使罪性清淨,並消滅將成之罪。分為:
依止甚深經──受持讀誦心經、金剛經等,並深思經義。
勝解空性──趣入無我,深信自性本自清淨。
依念誦──如百字明咒或種種殊勝咒語。
依形象──依清淨心造立佛的形象。
依供養──微妙供養佛、佛塔廟。
依名號──誦持諸佛菩薩名號。
除此之外,從依止善知識起,到上士道修菩提心為止,都是對治的殊
勝方法。
下士道 2 深信業果 導讀 III
菩提道次第廣論(三)
3、防護力──就是正行防護十種不善業,身口意三門的業障,一切煩惱
障,以及毀謗正法障等,都可藉它而極力遮止,防護不再造。它是防
遮未來的力量。
4、修歸依及發菩提心──至誠認知與歸依三寶,成為依止力;發菩提心,
則一念之德能消無量的罪障,所以也成了依止力。
三、四力淨修的淨除力量及其侷限──
1、修四力對治,能使重報輕受,長報短受。其間差別是看修行人是四力
具全與否,精進猛利與否,長時相續與否諸因素而定。若能如法淨修
四力,即使是順定受業,也能淨除。
2、修四力對治,若是還在因位,尚未感果,也容易遮止。
3、修四力對治,如果業果已轉成果報,也無法產生功能。所以修四力對
治,雖然可以懺除惡業,卻與無犯的清淨尚有很大的差異。這段內容
應仔細閱讀,認知清楚。而且縱然是說至誠懺悔、勤修對治,惡業清
淨了,再要生起修道證果的時間,還很遙遠。所以證道的聖者,都是
嚴加防護,即使是最微小的罪,也寧棄生命絕不去犯的。


菩提道次第廣論(三)下士道2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6 07:1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