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0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老人憑藉長壽秘訣四個字活到256歲!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17 01:01: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老人憑藉長壽秘訣四個字活到256歲!

李慶遠(又名李清雲),(1677年一1933年),據一些媒體報導如人民網 、鳳凰網稱:李清雲是最長壽的人。

李清雲生於清康熙十六年(西元1677年),卒於民國22年(西元1933年),終年256歲。是康熙至民國時期的中醫藥學者,也是世界超級老壽星。

在他100歲時曾因在中醫中藥方面的傑出成就獲政府的特別獎勵,並創立青雲堂中醫館,在他200歲時,仍常去各地講學。這期間他曾接受過許多西方學者的來訪。李慶遠一生娶過24個妻子,子孫滿堂。

1933年活了256歲的李慶遠與世長辭,他先後共有24位妻子,180位後人。當時的紐約時報與時代雜誌都做了報導。按照這個年代推算,他生於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後歷經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九代至民國,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極罕見的長壽星。


傳奇人生

他根據圃翁(古代一位善於養生的老人)的養生理論,特別強調善養生者必以慈、儉、和、靜四字為根本。

他還講到生活細節的注意事項。提出,凡細小之事,人們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傷身。他告誡人們:寒暖不慎,步行過疾,酒色淫樂,皆傷身,損傷之極,即可亡身。所以,按著先人的養生術,行不疾行,目不久視,耳不極聽,坐不至疲,臥不至極;要先寒而衣,先熱而解,要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要無喜怒哀樂之系其心,無富貴榮辱之動其念。此乃長壽之道也。

李慶遠最後告誡說:"饑寒痛癢,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愛自全之道,才是養生的準則和關鍵。"

李慶遠原籍雲南省,90多歲時到四川省開縣定居,一直到去世。

四川省開縣籍的劉成勳曾於1925年專程拜訪過這位老人,劉的採訪回憶文章發表在1986年第六期《氣功》雜誌上,同時刊登的還有壽星李慶遠口述的“長生不老訣”約1000多字。

長生總訣

長生之術,其道有十。曰打坐,降心,煉性,超界,敬信,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能解此十道,始足以延齡。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與言長生,卻病延年之法,返老還童之機,皆系於是。

打坐之道,形體端莊,合眼瞑目,此假打坐也,打坐之道者,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心似泰山,不動不搖。六根不出,七情不入,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無遇不安,無入不得。能如此,不必參禪入定,便是肉身仙佛。

降心之法,湛然不動,昏昏默默,不見萬物,邈邈冥冥,不分內外,絲毫欲念不生。此是真定,不必降也。若心逐境馳,有所感念,尋頭覓尾,或靜有所見聞,現出無數幻象,則心生敗壞,道德有損,不可不降。

至於練性,如理瑤琴。促則弦斷,慢則不應,緊慢得中,則琴調美。又如鑄劍,鋼多易折,鐵多易錈。鋼鐵得中,則劍利矣。真旨如此。練真性者,易深體而曲解之也。

界有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私欲渾忘,即超欲界。塵境渾忘,即超色界。不著空相,即超無色界。超此三界,則煩惱不生,邪魔遠避。

敬者道之根,主一無適之謂。信者決然無疑,真實不虛之謂也。能守敬信,即是聖賢仙佛。孔子曰:敬而信,以親信。可見聖人亦從此下手。

斷緣者,斷塵緣也。塵緣不斷,最足蔽心。萬般聰明,皆為所蒙。凡人不能無榮辱得喪之心,則機械之念生,機械之心生。則萬種幹時求利事作。於是乎而紜紜擾擾,塵緣繞人。心無片刻安,神無片刻定,以致促其壽命,此大忌也。

古人云:棄事則形不勞,無為則心自安。勿顯徳而露能,勿彰己而抑人。一切榮辱得喪之情,不系於念。一切生死老病之事,不蒙於心,則塵緣自斷。古人修長生之道者,莫不如此。

至於收心,則又進一層矣。心乃一身之主,全神之舍。靜則生慧,動則昧矣。人情迷於幻境,以為真實,甘受污染,不加洗濯,蒙蔽日深,離道日遠。若能日新又新,絕塵離境,虛靈空洞,不著一物。

心與道合,名曰歸根。歸根不離,名曰定睛。歸根定睛之後,其心泰然。內無所看,外亦無為,不垢不淨,毀譽不生;非智非愚,利害不侵,恪守其中,恪行其常,與時常息,此為上智。夫心猶眼也,纖塵入眼,眼常不安,小事朦心,心常不定,不安不定,其病癒深,易隨起隨治,務令不動,調和純熟,自得安閒。

無晝無夜,行往坐臥,應事接物,著意安之,心若得定,繼續安養,勿令煩惱,少得安逸,漸漸馴狎,惟益清遠,此乃收心之道也。

簡事者,即凡事不宜求過之謂也。如食中珍錯,衣中綾羅,財中金玉,身中名位,此皆分外玩好,足以亂我心神者,宜遠避之。簡事之旨,如是而已。

(真觀)一寐一餐,損益寄之。一言一動,福禍隨之。能先見者,時刻防微杜漸,而消之於無形。然事有不可廢,物有不可棄者,亦虛懷受之。勿以妨心,生煩躁,自病其心。最難除者,莫過色欲。當知色由想生,想若不生,終無色事。色即是空,想即是幻。心已冰冷,何事不除。有真見者,早已看破,不受其害。故曰真觀者,達人之先覺也。
夫定者,出俗之報地,致道之初基,習靜之成功,持安之事畢。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無心於定,而心無不定。故稱之為泰定。
心乃載道之器,靜極則道居而慧自生。慧生於本性之固有,故曰無光。因心亂而昏,心靜而明。慧即明矣,勿以多智而傷定,生慧非慧,生而不用者難。自古忘形者多,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

莊子曰:以恬養知。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恬。知與恬交養,而和理出其性。恬知則定慧也,和理則道德也。知不用而安其恬,而道成德備矣。知此十道,則長生之訣盡其秘。能如此,則陸地神仙不難致矣。

養生篇

于言語則氣息,儉於交遊,則潔身寡過。儉於酒色,則清心寡欲。儉於思慮,則蠲除煩惱。凡事省得一分,即收一分之益。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則國家興旺,父子和則家宅安樂,兄弟和則手足提攜夫婦和則閨房靜好,朋友和則相互維護。故易曰和氣致祥乖氣質虐。

所謂靜者,身不可過勞,心不可輕動也。蘇志泉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右而目不瞬。此精之致也。道德經五千言,要旨亦不外乎此此善養生者,所以必以慈儉和靜四字為根本也。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

食不得過飽,過飽則脾胃必傷。眠不得過久,過久則精氣耗散。予生二百餘年,從未食過量之食,與夫做長久之酐眠,蓋以此也。

且不僅此,凡細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傷。喜怒哀樂,過度則傷。談笑食息,失時則傷。寒暖不慎,步行過疾,酒色淫樂,皆傷也。損傷之極,則可亡身。
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極視,耳不極聽,坐不過久,臥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及極饑而食,不及渴極而飲。無喜怒哀樂系其心,無富貴榮辱之動其念也。昔人曰:饑寒痛癢,此我獨覺,雖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獨當,雖妻子不能代也。自愛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將誰賴哉,此語警惕,足以養生者圭臬,謂非得個中三味者,而能語此乎。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5 18:3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