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05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0513
- 相冊
- 1
- 日誌
- 17
狀態︰
離線
|
回族人民最喜愛的傳統飲料是茶。茶既是回族的日常飲料,又是設席待客最珍貴的飲料。茶是回族人民飲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您到西北東北或西南,也無論是城市鄉鎮或農村,只要到回族家做客,熱情的主人都會首先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釅茶。回族很講究茶具,不少回族家庭都備有成套的各式各樣的茶具。過去煮茶或沏茶所用的壺,一般都是銀和銅製做的,形式多樣,別具一格,有長嘴銅茶壺,銀鴨壺,銅火壺等。現在沏茶一般都用瓷壺,蓋碗或帶蓋瓷杯,煮茶多用錫鐵壺,夏天講究用紫砂壺。
刮碗子茶是西北回族一種獨特的飲茶方式,相傳始於唐代,相傳至今,頗受回族人民喜愛。蓋碗茶由托盤,茶碗和茶蓋三部分組成,故稱“三砲台”。每到炎熱的夏季,刮碗子茶便成為回族最佳的消渴飲料;到了嚴寒的冬天,農閒的回族人早晨起來,圍坐在火爐旁,或烤上幾片饃饃,或吃點馓子,總忘不了刮幾盅刮碗子茶。
回族人還把刮碗子茶作為待客的佳品,每逢古爾邦節,開齋節或舉行婚禮等喜慶活動,家裡來了客人時,熱情的主人都會給您遞上一盅刮碗子茶,端上馓子,乾果等,讓您下茶。敬茶時還有許多禮節,即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打開,放入茶料,沖水加蓋,雙手捧送。這樣做表示這盅茶是專門為客人泡的,以示尊敬。如果家裡來的客人較多,主人根據客人的年齡,輩份和身份,分出主次,先把茶奉送給主客。刮碗子茶用的茶具,俗稱“三件套”。它有茶碗,碗蓋和碗托或盤組成。茶碗盛茶,碗蓋保香,碗托防燙。喝茶時,一手提托,一手握蓋,並用蓋順碗口由裡向外刮幾下,這樣一則可撥去浮在茶湯表面的泡沫,二則使茶味與添加食物相融,刮碗子茶的名稱也由此而生。
刮碗子茶用的多為普通炒青綠茶,衝泡茶時,除茶碗中放茶外,還放有冰糖與多種乾果,諸如蘋果幹,葡萄乾,柿餅,桃幹,紅棗,桂圓幹,枸杞子等,有的還要加上白菊花,芝麻之類,通常多達八種,故也有人美名其曰:“八寶茶”。由於刮碗子茶中食品種類較多,加之各種配料在茶湯中的浸出速度不同,因此,每次續水後喝起來的滋味是不很一樣的。一般說來,刮碗子茶用沸水沖泡,隨即加蓋,經 5分鐘後開飲,第一泡以茶的滋味為主,主要是清香甘醇;第二泡因糖的作用,就有濃甜透香之感;第三泡開始,茶的滋味開始變淡,各種乾果的味道就應運而生,具體依所添的乾果而定。大抵說來,一杯刮碗子茶,能沖泡 5-6次,甚至更多。
喝刮碗子茶時,不能拿掉上面的蓋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葉,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盤,右手抓起蓋子,輕輕地“刮”幾下,其作用是一則可滗去浮起的茶葉等物,二則是促使冰糖融解。刮蓋子很有些講究,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變清湯。每刮一次後,將茶蓋呈傾斜狀,用嘴吸著喝,不能端起茶盅接連吞飲,也不能對著茶碗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飲。主人敬茶時,客人一般不要客氣,更不能對端上來的茶一口不飲,那樣會被認為是對主人不禮貌,不尊重的表現。回族同胞認為,喝刮碗子茶次次有味,且次次不同,又能去膩生津,滋補強身,是一種甜美的養生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