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4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公平貿易咖啡豆,真的比較公平嗎?
大家買咖啡豆時,都會特別挑選有公平貿易認證的咖啡豆,因為聽說這樣比較能保障到咖啡小農?抱持著一種花錢時還能順便幫助到人的概念,大家紛紛偏向選購有公平貿易認證的咖啡。但是,公平貿易認證,真的有比較公平嗎?
公平貿易的概念其實從人們開始交易時就萌芽了(但不是一開始交易就是公平的)。從最耳熟能詳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說起,當時與殖民地間頻繁的交易是為了增進國家本身的利益,當地的工人、農民都是被迫上工,不僅工時長,環境也惡劣。
到了1940及1950年代,開始出現了一些非政府及宗教性的組織,提倡對工人及農民公平的供應鏈。1960年代,公平貿易運動開始有了雛型,對工業化國家及跨國公司的批評也開始出現,認為他們為了增進利益卻剝削了貧窮國家,尤其是對農產品生產國。直到1970年代,公平貿易認證才正式發起。
2000年以前,咖啡豆僅是一種普通的農產品,主要都由大財團、大品牌去收購,咖啡風味也是取決於品牌,收購的價格也會依據分析師的預測,像是消費需求、估計產品、需求量等,以及市場上非人為、人為的金錢交易而定,因此很難因為品種、種植法或改良技術等而有較好的價格,這也顯示了農民的努力在價格上並沒不具有大太的意義。
再加上咖啡豆的交易過程,並非買賣雙方直接交易,而是透過中間貿易商或是合作社的單位來進行。這樣的交易過程,免不了的就是有串聯、賄賂或是壟斷等不公平的狀況出現,導致缺乏市場知識與制衡力量的農民只能任人宰割。
公平貿易的誕生就是為了保障農民,其中一個遊戲規則就是,若市場每磅收購價格低於公平貿易底價,則必須以固定的收購價格為主(即期貨價格+0.05美元),而若市場價格高於這個價格,則採市場價格收購。對於非精品咖啡的商業豆,確實保障了不少農民。
但公平貿易在全球的收購制度一致,雖然是控管了買方購買的價格,卻也忽略了不同產區咖啡的差異性。尤其現今咖啡走向精品化,有特殊風味的咖啡,其實銷售價格可遠超過公平貿易的收購價格。因此發展多年下來,單用公平貿易的認證與否來衡量是否有真正落實保障農民,其實已經不是一個那麼準確的概念…
公平貿易貼標,已在淺移默化中變成了一種道德商標,商品上如果沒有貼標,好像就是對農民不公平,但如同上述,這並不能作為一個評斷的標準。我們並非全然否定公平貿易,只是若說他是市場上唯一具有價格公平性的認證,似乎就太過膨脹了這個概念。
雖然我們也會推行這個公平貿易貼標的咖啡與商品,但是咖啡綠的概念,是協助推行同樣理念想法的夥伴,畢竟都是做善的事情,沒有一個制度是完善的,但我們也並不喜歡被這個商標綁架”公平”這件事情,畢竟過去有人強調,只有公平貿易的商品才是真正的公平,造成很多市場上的”公平運動”紛爭,有空,我們會多介紹幾個有同樣理念的國際交易制度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