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三事理無礙不思議:若事若理,皆圓融無礙;若性若相,皆不可議。以諸法性空故,不可作事想;以諸法緣起故,不可作理想。諸法性空而緣起,緣起而性空,名不思議。
四以性融相不思議:即性相互融,重重無盡,名不思議。
「解脫」有二:一作用解脫:以其作用自在無礙,故名解脫。二離障解脫:以二智照了,遠離二障,內體無障,外用無累,故名解脫。二義相成,總名解脫。
「境界」通於凡聖,凡夫境界,由煩惱發業,招感業繫苦果,不名解脫。
二乘聖人,及地前菩薩境界,未離所知障,雖對凡夫而言解脫,但不得名不思議解脫。
唯地上菩薩,分破無明,分證法身,以根本無分別智,親證真如理,復以後得無分別智,照了一切法相,無始無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得名不思議解脫境界。
但八地以上菩薩境界,證理較前地菩薩更深,能性相理事圓融不二,而佛果境界較地上菩薩更勝。
今此題中的不思議解脫境界,是指十地最後心,高位菩薩的境界,亦即是普賢菩薩智慧所顯,毘盧遮那佛的境界,因名「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前面所說:「不思議解脫」,是所證入的境界,普賢是能證入之人,行願是能證入之法。
普賢二字,有通有別,通指所有一切修行圓滿的菩薩,皆可以被稱名「普賢」,以其能承受圓滿究竟一切佛法故。
或以普賢圓滿行海,以表毘盧遮那果海,故名普賢。別則獨指為一切菩薩上首的普賢菩薩,梵音「三滿多曼陀南」,譯名遍吉,因為此菩薩遍一切處故名普,
具備眾德故名賢。能主諸佛理德,定德,行德,與文殊菩薩之智德,證德,斷德相對。同輔毘盧遮那佛,被稱為華嚴海會三聖。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