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27|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如何應對六塵境界(二)--老奸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11-26 18:54:52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本文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21-11-26 18:58 編輯

各位菩薩吉祥!!阿彌陀佛!!

上一次點撥了某些人的錯誤知見,讓他終於大概知道面對境界,應該如何處理,不要再傻傻要去搞斷滅論。

今天接著講,金剛經裡面,其實也已經對於面對境界,講得很清楚,但是大多數人因為看不懂,所以一知半解。

之前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整段經文應該要一起讀,尤其這幾段,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兜在一起看,就容易明瞭

『不住色生心、不住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入色生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不住色生心』就是指不被色塵所迷惑而產生妄念,這表示什麼,『色塵』(境界)的妄相還是存在的,但修行人不要去執著它。

『不入色生香味觸法』是一樣的意思,有那個境界,但不『入』那個境界,這個『入』用得好,表示境界在,但不受它的影響。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是一樣的意思,相(境界)還是在,但要把境界看成是虛妄,不要受境界的影響。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的意思,跟上一句也差不多。

各位菩薩有沒有發現,佛陀在裡面用了很多不同名詞去形容外在的境界,比如『色生香味觸法』、『有為法』、『所有相』,其實佛陀形容事物,為了避免眾生執著,所以即便同一種事物,也會用很多不同的名相,這樣大家才不會去執著名相,佛陀才是真正的大智慧,面面俱到。

再細講,為什麼『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這表示證初果的人,他已經可以分辨出執著與不執著的差別了,對於境界他有一定的定力不受影響,所以一般要證到初果,至少要有『未到地』的定功,這個定功,是從持戒而來的,跟你讀多少經書沒關係,《圓覺經道場修證儀》卷十一也說:「尸羅不清淨,三昧不現前。」,「尸羅」就是指戒律,倘若持戒不清淨,就不容易得到真正的禪定。這也就是我之前一直講,你想要證果,先好好持戒,把貪嗔癡減到一半,其餘七戒持到八成,配合靜坐修定,因緣際會就有機會開悟證初果,但現在人很難,因為光是要持戒,很多人就望而卻步。

而持戒的前行,是布施,你持戒不好,很大的原因,是布施不夠,所以『優婆塞戒經』這本在家人的經典,明明講的是戒律,卻有一大半的篇幅在講佈施,這就是佛陀用心良苦。我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修佈施,曾推薦過『施食法』,佛陀再三證明如實修『施食法』者,必定在賢劫成佛,而現在就是賢劫,夠快成佛吧ˋ!!但『施食法』大眾能不能接受,就要看每個人的因緣,但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法門,每天寺廟都會做『施食』,有時辦法會放『蒙山』,有時辦法會放『焰口』,名詞雖有不同,其實上述三種,都是在做『施食法』,所以可知『施食法』在佛門修行的重要性,更是諸佛菩薩、高僧大德所讚嘆。想了解的,可以看一下『佛說施餓鬼甘露味大陀羅尼經』、『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佛說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呪經』等經典。

因為證初果的人,面對境界有一定的定功,他有一定的能力不受境界左右,而且證初果的人,因為證得少分自性,所以也可以算是『見』了『如來』,『如來』就是指『自性』。所以說『不入色生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證初果的人,面對境界,我之前有舉一個例子,假如一般人如果聽一首歌,可能會浮想連篇,可能會情緒激動落淚,可能會想起許多往事許多回憶,沉溺其中。但證初果的人,一樣聽到一首歌,他可能就沒什麼太大的想法與情緒波動,就好像是浮在那首歌的上面,不受那首歌的境界引動,整個人一下子就滑開了,大概是這種情形,又好像隔了一層膜,然後有人在上面滴了一滴水,初果人知道你滴了一滴水,但那一滴水在膜上面一下就滑掉了,大概面對境界時,初果就有這種定力,這種情形,才是真正的『不入色生香味觸法』。就好比吃東西,好吃或不好吃,都引不起初果的煩惱,因為他知道境界是虛假的,短暫即逝。

有人一直在講學佛要修止觀,要修止觀,就要去看『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裡面講了具緣第一 訶欲第二 棄蓋第三 調和第四 方便第五 正修第六 善發第七 覺魔第八 治病第九 證果第十等十種方法。具緣第一,首先就是要持戒清淨,看到沒,佛法修行,不管什麼法門,都是從『持戒』入手的,而持戒又必須要修『佈施』作為前行。所以學佛,首重實作,端看你佈施、持戒、做到多少,有多少定力去修禪定,這才是真本事、硬功夫,不是每天賣弄文字,把自己的錯誤知見彙集起來昭告天下,結果剛好讓大家都知道原來你的知見都是錯的,真的不要鬧這種笑話,難看!!

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1-11-27 19:51:54 |只看該作者
老奸是誰 發表於 2021-11-27 15:28  
碰到講不聽的愚痴人應該怎麼辦呢??佛經有提供辦法喔!!

千萬不要跟愚人爭論,因為他不可能自己跑去撞牆壁, ...

《入楞伽經》三有惟妄想。 外境界實無

妳繼續睜眼說瞎話,死後下地獄 等著被拔舌

妳若下地獄被拔舌,也是妳的法師之福


Rank: 4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1-11-27 18:53:06 |只看該作者
碰到講不聽的愚痴人應該怎麼辦呢??佛經有提供辦法喔!!

千萬不要跟愚人爭論,因為他不可能自己跑去撞牆壁,來證明外境到底有沒有!!


--------------------------------------------------我是分隔線---------------------------------------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世尊到時著衣持鉢,入羅閱城乞食。
  爾時,提婆達兜亦入城乞食。
  時,提婆達兜所入巷中,佛亦往至彼,然,佛遙見提婆達兜來,便欲退而去。
  是時,阿難白世尊曰:「何故欲遠此巷?」
  世尊告曰:「提婆達兜今在此巷,是以避之。」
  阿難白佛言:「世尊!豈畏提婆達兜乎?」
  世尊告曰:「我不畏提婆達兜也,但此惡人不應與相見。」
  阿難曰:「然,世尊!可使此提婆達兜乃可使在他方。」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言:
  「我終無此心,使彼在他方,彼自當造行,便自在他所。」
  阿難白世尊曰:「然,提婆達兜有過於如來所。」
  世尊告曰:「愚惑之人不應與相見。」
  是時,世尊向阿難而說此偈:
  「不應見愚人,莫與愚從事,亦莫與言論,說於是非事。」
  是時,阿難復以此偈報世尊曰:
  「愚者何所能,愚者有何過,正使共言說,竟有何等失?」
  爾時,世尊復以此偈報阿難曰:
  「愚者自造行,所作者非法,正見反常律,邪見日以滋。
  是故,阿難!莫與惡知識從事,所以然者,與愚人從事,無信、無戒、無聞、無智,與善知識從事,便增益諸功德,戒具成就。如是,阿難!當作是學。」
  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1-11-27 16:26:35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11-27 17:05 編輯
不要再傻傻要去搞斷滅論

錯把無外境.空無一物」當成「斷滅論
難怪妳不能信受 佛法所講的「空無一物

請妳先把 何謂「斷滅論」搞清楚,妳才不會自誤前程

《佛說法集經》
若第一義中有色陰者。捨彼色陰即是斷滅
若第一義中有識陰者。捨彼識法即是斷滅


「斷滅論」是指:將本有的東西說成沒有,即是斷滅論
譬如有人說,死後一切都結束了,此即斷滅論。因為死後還有輪迴。而非一切都結束了。
譬如有人說,佛滅度後一切都結束了,此即斷滅論。因為滅度後還有常樂我淨,而非一切都結束了。

反觀世間萬物並不是第一義本有的東西。萬物原本沒有的東西。
因此說到「萬物不存在」,根本就沒有涉及斷滅論

《大乘入楞伽經》一切法本無有
《大般涅槃經》世間物本無


將「無外境.空無一物」說成是斷滅論。這種說法 等於在毀謗佛陀 是一個講斷滅論的人

佛陀批評別人講斷滅論,結果自己也講斷滅論?  
只有無腦的蠢蛋 會相信這種沒邏輯的言論!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5 02:5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