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3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清明節的由來與道教祭祀
清明節,意指「天清氣朗,萬物明潔」,是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人們在這一天祭祀祖先,表達慎終追遠之情,同時合家踏春出遊,又洋溢着濃濃的親情氛圍,因此清明節是一個有着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節日。
清明節,除了是傳統意義上的節氣和民俗節日以外,其蘊含的「清明」思想與道教所提倡的「天人和諧」的境界也極為契合。《太平經》中有云:「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見污辱也」,「清明」表達了一種天地萬物生全,和諧安寧的情景。而人若處於「清明」狀態,則可「內自清明,不欲於俗」,脫俗則能接近「道」的狀態,進而得道。因此,藉助清明節的「天清氣朗,萬物明潔」,可助人修身養性,使人的身體、精神達到「清明」的狀態。所以自古以來,道教各宮觀都需在清明節時期為信眾舉行各種活動,一則滿足信眾追思祖先之信仰需求,二則傳播道教的「清明」思想。
從歷史上來看,清明節祭亡活動源於古代上巳節的招魂續魄以及寒食節的掃墓祭亡,並逐漸從民間的清明掃墓增加了正式的宗教祭祀活動。從宋代初期開始,官方在清明祭儀中已有道、佛二教的參與。到南宋時,朝廷明確皇帝皇后在寒食清明的祭祀活動中由道士與和尚做法事。據史料記載,南宋紹興十三年(1144年),朝廷「掌宮內侍七人,道士十人,吏卒二百七十六人。上元結燈樓,寒食設鞦韆……凡帝後忌辰,用道、釋作法事。」自宋代以後,無論官方還是民間,清明祭亡儀式都是由佛教道教的宗教儀式代替。
由道教單獨參與的清明祭亡齋醮儀式始於明朝,並成為定製,天下都必須執行。據《明史• 卷五十》記載:「洪武三年定製,京都祭泰厲,設壇玄武湖中,歲以清明及十月朔日遣官致祭。前期七日,檄京都城隍。祭日,設京省城隍神位於壇上,無祀鬼神等位於壇下之東西,羊三,豕三,飯米三石。王國祭國厲,府州祭郡厲,縣祭邑厲,皆設壇城北,一年二祭如京師,里社則祭鄉厲。後定郡邑厲、鄉厲,皆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
明代的度亡「祭厲」定製非常嚴格,國家祭祀有「國曆」,州府一級有「郡歷」,縣一級有「邑歷」,里社一級有「鄉歷」。所謂「祭厲」,即專門祭祀、撫慰那些因為災荒、戰亂、疾病而客死他鄉,沒有後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同古代的上巳節,寒食節一樣,清明節的祭祀活動,並不局限於只對自己死去的親人和先祖的悼念,而是對所有亡靈,特別對客死他鄉的孤魂野鬼進行撫慰和安頓。從明代開始,道教還在各地的城隍廟舉行的「城隍三巡會」。「三巡會」主要功能就是「祭歷」,包括道教法事「祭歷壇」以及「城隍出巡」等活動。但是後來在「城隍出巡」中,逐漸增加了民間的花燈舞獅、高蹺旱船、鑼鼓秧歌等等,「城隍出巡」之時,變得萬人空巷,熱鬧紅火。從京城到地方,大小城市皆有規模很大,熱鬧非凡的祭祀和民間表演活動。進入清朝後,官方與民間繼續沿襲這種祭祀活動。「城隍三巡會」經過幾百年的延續,逐漸演變成為清明節正式、大型的祭祀儀禮活動。
道教於清明節舉行的祭亡法事主要是「清明薩祖鐵貫施食超度法會」,也叫「全真青玄濟煉鐵罐施食」,簡稱「超度」或「放焰口」。主要是為民眾提供清明祭祀祖先,超度亡靈以及祈福禳災而起建的道場。薩祖,即薩守堅真人,宋代四川西河人。少時學醫,懸壺濟世。因誤藥殺人,遂棄醫學道。遇虛靖天師,授以五雷正法。後游於閩中度王靈官,道成後奉為一元無上薩祖真君。他將鐵罐加符,利幽拔苦,賑濟孤魂,垂科度亡,普度眾生。因此而稱為「鐵罐焰口」。「放焰口」是道教度亡道場的俗稱,即齋主設置水陸道場,請道士念咒施法,把清水、食物等供品化為醍醐甘露,以賑濟去世的九世父母及孤鬼亡魂,使之得到超脫,往生天界,永離苦海。通過莊重肅穆的法事活動,讓神靈認知齋主敬天法祖、報答親恩的孝心功德,從而保佑生者福壽康寧,吉祥如意;讓死者脫離苦海,共涉仙鄉。道教的道場是由一個一個科儀組成的。做道場的目的就是通過齋醮科儀中道士的誦念經文,拜懺禮懺,唱贊吟偈,步虛旋繞,踏罡步斗,召請神靈蒞臨醮壇。道場上高功法師們合神力於自身,用法力賑濟鬼魂,使其早生天界,永離苦海,達到超度亡靈、消災避難、賜福延齡的目的。一場法事下來需要三個多小時。按照道教的觀點,清明不僅是掃墓,通過道場祭祀,使九玄七祖俱得超升,是對先人最大的孝敬。
道教正一派更加重視民間度亡法事,法事打醮稱為「清明普度黃籙法會」,一般要進行三天三夜,或七天七夜或更長時間。法事科儀也有多種形式,常用「正一超度靈寶鍊度科儀」。法事內容很豐富,以正一派常用的「度橋科儀法亊」為例,全部法事分為召請,沐浴,度橋,朝參,安位等五大部份。召請:法師召請相關神靈降臨法壇行功理事,召呼亡靈入壇;沐浴:齋主持靈幡,法師舉「接引天尊華幡」,召請亡靈沐浴;渡橋:法師發簡啟奏,召魂上橋並送導而去;朝參:法師啟功行法引帶亡靈朝拜參見各相關神靈,入籍天域;安位:法師引領亡靈上座安位,從此升入天界,法亊至此告成。各種法事由於地域不同,道派不同,傳承不同,因此在形式上略有差異。
道教度亡齋醮儀式,一是要超度先祖,以盡孝道;二是要普施亡魂,廣積陰功。道教度亡齋醮儀式所支持的清明節祭祀習俗,對現代社會的影響也在日益廣泛和深入。清明節期間的掃墓祭祖功能被強化和突出,道教的生命倫理及宗教儀式方面為其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在道教,清明節體現的是春天的到來,大地恢復了生機,陽氣來復。這不僅是對大道生化萬物的慶祝,也是對於過世的先祖,表示追思與紀念的節日,更是喚醒人們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和睦家庭,孝養父母,乃至保護地球、樂生向道。總之,清明節是中華民族以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的重要表現形式。幾千年來,清明節中所內涵的精神主題,與道教的思想、情感、信義融為一體,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共同塑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生命倫理及精神氣質。
圖文源於互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