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2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沙門果經Samannaphala Sutta講義 成就初禪 業處的分別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9-13 07:59:5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這四十種業處中,有三十種可以證得禪那,有十種只能證得近行定。其中,十遍、十不淨可以證得禪那,十種隨念中有兩種可以證得禪那,即身至念可證得初禪,入出息念可證得色界四種禪那,四無量心也可以證得禪那,四無色定本身是無色界禪那,這三十種可以證得禪那,剩下的十種只能證得近行定。禪那包括色界定和無色定。在三十種禪那業處中,四無色從名字上即可以知道它們屬於無色定,其餘的二十六種可以證得色界定。

甚麼是近行定呢?非常接近禪那,但還不是禪那的定力,叫做近行定。所有近行定都屬於欲界定。

十種可以證得近行定卻不能證得禪那的業處分別是: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捨隨念、天隨念、死隨念、寂止隨念、四界差別、食厭惡想。

如何判斷哪些業處可以證得禪那,哪些只能證得近行定呢?依所緣的性質來分,有概念所緣和自性法(究竟法)所緣兩種。凡是只能證得近行定而不能證得禪那的業處,它們的所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自性法。


例如:四界差別的四界(四大種)是自性法,四界中的“地”有硬、粗、重、軟、滑、輕的特性,但如果作意“土地”的“地”,則可以證得禪那。為甚麼同樣都是“地”,效果卻不同呢?因為四界的“地”並不是“土地”的“地”,而是指一切物質所具有的堅硬性。色法的堅硬性稱為“地界”,這是自性法。如果注意“土地”的概念,心裡默念“地、地、地”,可以證得禪那,不僅可以證得初禪,還可以證得第四禪。


對於“水”也是如此。如果注意大海的水、江河的水,或碗裡的水、缽裡的水可以證得禪那。但如果注意四界的水界——物質的黏結性、流動性就不能證得禪那。為甚麼呢?因為海水、江水、河水、溪水等屬於概念法,是可分析的,不是真實存在的,取水的概念可以證得禪那,但如果注意色法的黏結性(一切物質之所以能夠成形而不會離散,是因為其黏結性。它是一種向心力,不會使物質變成粉塵隨風飄散。黏結性或流動性是水界的特相),就只能證得近行定而不能成就禪那。

所以,十種近行業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所緣都是自性法。而能證得色界禪那的二十六種業處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所緣都是概念法。

例如:向一切眾生散播慈愛,在究竟意義(勝義諦)上並沒有所謂的眾生、人、男人、女人,只是一堆名色法而已。人是概念法,又稱“假名”或“施設法”(pa¤¤atti),在勝義諦上是不存在的。借助這些概念法對特定的名色法作標記,給它施設、安立一個名字,這是男人、女人、佛陀、弟子等等,被意識認知、標記後,再通過注意這些概念法來培養定力,就可以證得禪那。但如果分析他們的名色法,把色法再分析為地、水、火、風等,則是勝義諦的範疇。


比如大地的“地”是可以分析的,假如把所有的“地”碎為微塵,那時不能叫做“地”,而是微塵。如果把這些微塵繼續粉碎,它會成為更微細的粉塵,再繼續分就是分子、原子、中子等,在究竟意義上並沒有土地的“地”。但是如果這樣分析,則不能證得禪那,我們只是取平時所認定的“土地”的概念,然後專注“地、地、地”,就可以證得禪那。

無色定的所緣,有兩種是究竟法,另外兩種則是概念法。空無邊處定的所緣是概念法,通過專注無邊的虛空,能證得空無邊處定;但如果專注遍滿虛空的定心而成就識無邊處定,其所緣則屬於究竟法。專注於空無邊處定心的沒有而成就無所有處定,其所緣屬於概念法;之後再專注無所有處定心的殊勝、寂靜,而成就非想非非想處定,其所緣則是究竟法。所以無色定的所緣另當別論。

可以肯定的是,要證得色界禪那,所緣必須是概念法,唯有通過專注概念法,才能證得色界禪那。另外,所有這些概念都是基於色法所形成的概念。如:紅色是基於色法所形成的概念,黃色、白色、青色、土地的“地”、河水的“水”、燃燒的“火”、清風的“風”、光明、虛空等,都是基於色法所形成的概念。又比如:眾生是基於色法所形成的概念,屍體也是基於色法所形成的概念,通過專注這些概念才能證得禪那。

分析了專注甚麼樣的所緣可以證得禪那後,再來講如何修習特定的業處證得禪那。

在三十種可以證得禪那的業處中,有些是不適合沒有定力的人修的,例如:四無色和捨無量心。沒有色界禪那,就不可能證得無色定,所以四無色可以排除;捨無量心直接證得第四禪,對於沒有初、二、三禪的初學禪修者來說,也不可能直接證得捨無量心禪那。

在所有業處當中,最簡單、最容易下手,而且能夠成就高深禪定的業處就是入出息念。為甚麼這樣說呢?我們來分析對比一下就明白:

在三十種禪那業處當中,可以先把四無色定排除在外;還有十不淨和身至念這十一種只能證得初禪,不能證得更高的禪那;慈、悲、喜三種梵住不能證得第四禪,只能證得初、二、三禪;剩下的十遍和入出息念這十一種業處可以證得初、二、三、四禪。

修習十遍必須準備遍相。例如:想要修白遍的禪修者,先要做一個白色的圓相(maõóala,曼陀羅,即圓的意思),通過不斷地專注這個白色的圓相,作意“白、白、白”。等他閉上眼睛,白色的圓相能清晰地呈現在面前,猶如開眼時一般,稱為“取相”。再專注取相,當取相變得很潔白、透亮的時候,稱為“似相”。然後再把似相擴大到一切處而成就白遍,通過專注白色的遍相而入禪。所以,想修十遍必須先準備遍相,做一個圓相然後再專注。



但是修入出息念就不用另外準備相,閉上眼睛專注呼吸,呼吸本身就是一種相──“遍作相”(parikamma-nimitta),它即是心專注的目標。修十遍雖然可以證得初、二、三、四禪,但是要做遍相,修入出息念同樣可以證得初、二、三、四禪,卻不用做遍相,閉上眼睛乃至睜開眼睛經行時專注的呼吸就屬於相。所以說修入出息念是最簡單、下手最容易的方法並且可以證得很高深的定力,因此它被歷代的禪定大師們所實踐、所推崇、所教導。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9 21:1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