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24
- 最後登錄
- 2024-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03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耶穌上耶路撒冷的路是門徒學習之旅。 在耶穌的教導中有17個比喻是《路加福音》獨有的,我最喜愛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慈善的撒瑪黎雅人」(路10:25-37)。 耶穌和法學士談論永生,法學士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他為了顯示自己理直又問耶穌:「畢竟,誰是我的近人?」他以自我為中心,問誰是他憐憫/愛的對象? 在比喻中是那半死半活的人 (即受惠者)。
耶穌卻透過「慈善的撤瑪黎雅人」這比喻反問法學士:「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盗者的近人呢?」他答說:「是憐憫他的那人」(即施惠者)。 耶穌清楚指出什麼是「愛的誡命」。 這個比喻帶給我們好好的反思:透過一問一答的互動,耶穌很巧妙地將眾人的目光由受惠者轉到施惠者,並帶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你如何能成為別人的近人、如何履行仁愛、實踐愛德呢?」
在舊約,「近人」指同種族或同宗教團體的人。 自達味王國分裂為南北兩國,以色列民族也一分為二。 基於政治、信仰等原因,猶太人與撒瑪黎雅人彼此仇視、不相往來。 在比喻中,遭遇強盗者(好大機會是猶太人)被剝去衣服並加以擊傷丟在路上。 司祭及肋未人原是最受人尊敬/被祝福的,他們要履行祭祀天主的職務,不能沾染不潔的東西而對同胞視而不見。 在今天,我們會否如他們一樣為了俗事或種種藉口,對貧窮弱小者/有需要的人視而不見? 有沒有想過敵人也可以是你的救命恩人?耶穌教導我們要如撒瑪黎雅人一樣動憐憫的心:為近人「包紥」、「注上油和酒」、「扶」他騎上牲口、「帶」他到客店、小心「照料」他,學習那超越國家、民族、膚色、宗教等視野,不管怎樣,仍然愛到底。「因為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喜歡人認識天主勝過全燔祭。」(歐6:6)
慈愛的阿爸,父啊!我知道上愛天主、下愛世人是作為祢子女的特質,是愛德的金科玉律。如何活出愛主愛人、實踐仁愛? 這一切不是出於我的智慧,而是全靠你的德能。 如真福八端祢的教導:「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求祢賜給我一雙明亮的眼睛能看見、一對敏銳的耳朵能聽到、及一顆憐憫人的心,並勇於付出,因為天國中所有人都是我的「近人」。 讓我時刻能成為別人的福源,從我身上看到袮聖容的光輝。 最終,也將獲得永生。
(天主教平信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