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65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品茶討論] 為自己泡一杯茶 好喝秘訣藏在這裡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2-7 00:32: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為自己泡一杯茶 好喝秘訣藏在這裡

茶世界,有著不可不知的基本常識。


擇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或午後,帶著美好心情,為自己泡一杯茶,不為什麼,只為在忙碌的紅塵裡,找尋片刻的寧靜時光。

泡茶是一件簡單的事,一個蓋杯或一把紫砂壺便可,簡單三個動作――置茶、沖水、出湯。

即便這麼簡單,你是否也不知該如何下手呢?

記得小時候父親因為好客,總喜歡以茶待客,當客人離開時,我總會幫忙清洗茶具,偶然間發現茶壺裡總是塞滿了未泡開的茶葉,可是它明明泡了很久啊?

小小年紀的我,開始琢磨這個現象,原來是置茶量過多,茶葉在小壺裡彼此擠壓,無法完全伸展,更無法充分釋放,因此需要更長時間的浸泡,也因為浸泡的時間過長而產生了苦澀味,濃郁苦澀的茶湯,使得原本高檔的茶變得毫無價值可言。

也因此,父親總會懷疑他在茶行試喝的茶,和他買回來的茶並非同一款,後來經我減少茶量、重新沖泡後,他總算相信不是茶的問題,而是自己泡茶的技巧不對。於此之後,我便開始成為小茶妹了。

泡茶時,「置茶量」是個絕對關鍵。茶量過多,則茶湯苦澀;茶量不足,則茶湯寡淡無味。

泡茶必須先瞭解壺或茶器的「容量」,再依照不同的茶品來決定「置茶量」。

我們先以球型烏龍茶來練習,舉例來說:如果一百二十毫升的茶器(壺、杯),我會建議置入六克的茶葉(120/20=6),也就是將毫升數除以二十,等於置茶量,這是一個基本公式,再依照個人口味予以增減,其他茶類亦可依此類推。只要依循這個基本公式,「置茶量」對了,就先成功一半了,如此要把茶泡壞就不容易了。

返台後的這些年來,看過不少泡茶多年的朋友,泡茶很隨興,並無定量,因此茶湯也是很不穩定,有時好喝,有時苦澀,如同月的圓缺,時好時壞。

泡茶時,如果善用一些簡單的輔具(一個量杯、一個小磅秤、一個計時沙漏),便可幫助自己演繹一杯完美的茶湯。

先量一下茶具的容量(毫升數)、置茶量(克數),以沙漏作為輔助計時器。經過長時間的練習,累積到足夠的經驗值後,這些輔具是可以完全拋棄的。

試試看,找一段悠閒時光,為自己泡上一杯茶,將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或許你會從此愛上茶滋味。

文學與茶

自古詩人多茶客,茶不僅明心見性,茶的古樸、淡雅、自然、平和,令人再三玩味,小小一杯茶卻能品味深刻的人生哲理。

陸羽撰寫《茶經》被後人尊稱為「茶聖」,盧仝因一篇〈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七碗茶歌〉被譽為「茶仙」,兩人成為愛茶、知茶的代表人物。

當詩人愛茶,自然抒發在茶詩中,其中白居易是撰寫最多茶詩的詩人,近八十首作品,為大唐盛世的茶文化留下最美麗的見證。

白居易著名的茶詩〈琴茶〉:「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在他被貶官的日子裡,是「茶」陪伴在側,是以把茶視為「故舊」,而「蒙山」指的是蒙頂山茶,產於今四川省蒙頂山區,相傳西漢年間,吳理真禪師親手在蒙頂上清峰甘露寺種植仙茶七株,飲之可成仙。

《淥水》是白居易所愛的古琴曲,他曾說:「聞君古淥水,使我心和平。」白居易舉此曲與此茶,以表明自己不再受到世俗左右,擁有一顆清淨超然之心。

白居易更是著名的茶痴,他被貶為江州司馬時,收到刺使李宣寄來的新茶,在困頓的仕途中收到朋友的關心贈茶,心中甚是歡喜,不顧病中寫下〈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詩中「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別茶人」指的是鑑別茶葉的高人,意思是茶葉不先寄給別人,而是優先寄給我,因為我是可以鑑別茶葉的能人啊!藉此抒發愛茶人喜遇知音,並且收到友人以茶相贈的欣喜。

白居易為鑑茶與識水的達人,山泉煎茶,融雪煮茶,對於煮茶之水要求甚嚴,一生嗜茶,終日與茶相伴,早飲茶、午飲茶、夜飲茶、酒後索茶,有時睡下也還要喝茶。

白居易有一顆愛茶之心,不只獨樂樂,更愛眾樂樂,以茶會友,留下膾炙人口的〈山泉煎茶有懷〉:「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語愛茶人。」有好茶好水,身邊卻沒有品味相同的茶友陪伴,對友人思念中帶著些許哀傷,這應是愛茶人的最大遺憾吧!

宋朝大才子蘇軾樣是愛茶、懂茶的文人,他所撰寫的〈水調歌頭.嘗問大冶乞桃花茶〉:「已過幾番雨,前夜一聲雷。旗槍爭戰建溪,春色佔先魁。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結就紫雲堆。輕動黃金碾,飛起綠塵埃。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盞里,霎時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台。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這首詞前段寫採茶、製茶的過程,春雨雷鳴後,建溪的茶碧綠耀眼。採下鮮嫩的芽葉,帶著露水和霧氣將其揉製成團後,堆成如紫雲般的茶餅,再輕輕碾開,濺起如塵埃般的茶沫。

後段則是寫點茶、品茶,龍團、鳳髓,是指當時的龍團、鳳餅茶,「點將來」是指所有茶都把它一一請出來,在此可見到詩人的豪邁性情。

細啜一口用兔毫盞呈上來的茶,在舌尖迴盪出難以言說的絕妙滋味,令人如入仙境。

短短幾個字,完整描述了採茶、製茶、點茶、品茶的完整過程,其形聲繪色,意境優雅而浪漫,令人彷彿置身其間,享受著一場美好而華麗的茶宴。整首詩活潑生動逸趣盎然,令人神往!

另首〈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留別金山寶覺圓通二長老〉:「沐罷巾冠快晚涼,睡餘齒頰帶茶香。」這些都是他思茶、嗜茶的形相之作。

蘇軾將滿懷的理想寄情於茶道,把茶比喻為「佳人」,與白居易一樣視茶為知己,在品茶的過程中,得到心靈的舒展與解脫,慢慢體悟出人生如茶的哲理。

例如:「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望江南.超然台作〉、「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次韻曹輔記壑源試焙新茶〉、「細雨斜風作曉寒……人間有味是清歡」〈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情。」〈汲江煎茶〉。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在蘇東坡之前沒有人如此寫過茶,然而細細品味卻又是如此貼切。

在裊裊茶煙裡,啜清茗、吐茶香,茶似神秘的女子,令人玩味。後世將他的另一首詩中「欲把西湖比西子」與「從來佳茗似佳人」合為一副對聯,詩中雖說「戲作」,實則是頃注了蘇東坡對茶的無限情懷。

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茶詩,若非不是對茶有著發自內心的深刻熱愛,如何能寫出如此令人神往的絕妙詩文,這些文字也如實體現了蘇軾豁達的胸襟與豪邁氣質。

茶痴陸游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是個著名的茶痴,一生仕途坎坷,難展宏圖,然而對於茶的鍾情,並沒有因為多舛的命運而有所改變。

陸游曾兩度擔任茶官,他精通茶藝,善賦茶詩,一生著有茶詩三百餘首,數量位居歷代詩人之冠,詩文中多處談到宋代茶文化的深刻內涵,被後人稱頌為「續茶經」。

陸游精通烹茶、品茗之道,經常藉由烹茶煮茗時撰寫詩文,以記錄當時的心情,對茶所頃注的深情,盡在其傳世的詩文篇章,一如:「歸來何事添幽致,小灶燈前自煮茶。」〈自法雲歸〉、「名泉不負吾兒意,一掬丁坑手自煎。」〈北窗〉、「雪液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就烹煎。」〈雪後煎〉、「眼明身健何妨老,飯白茶甘不覺貧。」〈書喜〉,只要有茶為伴,哪怕粗茶淡飯的日子,都能夠感到無比幸福。

陸游對茶的癡心,充分表現在他對茶聖「陸羽」的無限景仰與愛慕上。

他與陸羽同姓,並自詡「江南桑薴家」,「桑薴」指的正是陸羽,因此他曾懷疑自己前世是陸羽的化身,並自號「茶神」。

五十多歲時,被任命為福建路平茶公事,福建武夷山是中國出了名的產茶之地,也因此他遍嚐武夷、福建名茶,並遊歷峨嵋、顧渚等地,同時潛讀陸羽《茶經》,鑽研品茶之道,留下很多絕妙的詠茶詩文。

他出任茶官,晚年又歸隱茶鄉,可說與茶有著不解之緣,尤其鍾情於故鄉紹興的名茶「日鑄茶」。當時「日鑄茶」作為著名貢茶,十分注重烹煮功夫,正所謂「囊中日鑄傳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嚐」,寫出了陸游對品茗用水的堅持與講究,因此留下了許多氳氤繚繞的飄香之作,值得後人細細品啜與吟詠。⊙◇

來源:《不識茶滋味》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3 15:3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