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5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818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百萬人興學的意義
佛教是非常重視教育的宗教,自古以來,叢林寺院就如學校,是供給十方學生進修的地方。
佛陀時代,須達長者及祇陀太子共建祇園精舍、頻婆娑羅王設立竹林講堂,讓佛陀可以安心講學、說法來教育弟子;佛入滅未久,印度笈多王朝的國王鑠迦羅阿逸多,因懷念佛陀而興建那爛陀寺,開辦那爛陀大學。當時博學高才之士濟濟一堂,最盛時期學生超過三萬人,唐朝玄奘大師也曾在此留學過。
我認為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教育可以提升自己,教育也可以帶動國家興盛、發展。所以從一九五四年起,我陸續在宜蘭、高雄開辦慈愛、慈育幼稚園;在高雄創辦壽山佛學院、佛光山叢林學院。後來接辦普門中學、創辦台北智光商工等;但心中最大的希望,是能辦一所大學。
只是辦大學需要很多的錢,不是我一個人的力量可以辦到,因此我就想效法「武訓興學」的精神,以托缽的功德善款來辦學。不過並不容易,因為籌建大學,動輒就要幾十億,甚至上百億。於是我又想到發起「百萬人興學」運動,結合一百萬人,每個人每月出資一百塊錢,成為興學委員,大家共同來建大學。
百萬人興學委員前後要出資三年,就可成為大學的建校委員。有人認為,每個月出一百元很麻煩,乾脆一次繳清。但這種捐款方式我不認同,因為我想讓大家每個月都惦記著要出一百元,不忘自己是一個大學建校委員,讓他把關心教育養成習慣。
也可以說,大學生要四年才能畢業,但是會員出資三年,每個月一百元、一百元的功德,其精神上的昇華、心靈上的淨化,內心體會出慈悲喜捨的教育,可能比四年的大學生更早畢業,做人方面也更加有成就。將來人間寫教育史的時候,相信必定會記錄一筆,讓後人都知道,過去曾經有過百萬人集資興學,辦了大學。
所以「百萬人興學」運動一發起,就有很多人響應支持,這種發心,雖是小小一百元的布施,可是助人、利人,幫助國家社會培育人才,參與興學運動的發心,從中助長自己的力量,也增加未來人生的福德與善緣。如同佛經裡記載,一顆小小的尼拘陀樹種子,埋到土裡以後,沒有幾年,就能開花結果千千萬萬,覆蓋的面積很寬廣,可以庇蔭很多人。
百萬人興學是「把大學留給人間,把成就留給社會,把智慧留給自己,把功德留給子孫」。對於發心參與百萬人興學的人士,目前在佛光大學裡,已把這些參與的功德主名字,刻在石碑上,作為永久性的紀念。功德碑綿延一公里以上,這道碑牆也成為學校一個特殊的景觀,同時還興建百萬人興學紀念館。
此外,在南華大學裡,則設計一座功德主碑牆的林園,叫作「功德園」,主要目的是,樹立好人好事的典範,也讓後人懂得感恩、回饋。百萬人興學運動,這些遍及社會各界的興學委員,他們長年對教育的護持與貢獻,布施喜捨的典範,讓世間增添美好與希望。
(星雲大師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