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9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43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性善論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孟子曾說:「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每個人也有不忍人之心,若看見小孩將要掉入井中,並不因為交情、聲譽等利害關係而救人,而是因為內心「善」的本質自然流露而救人。
孟子認為「善」的本質分為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是為「四端」。「端」是起點的意思,孟子認為只要努力地把四端擴充,即道德實踐,就可成就德性。
然而,既然「善」早已存在心中,還有人行惡,孟子認為人之所以不善,是因為受到私欲所矇蔽,孟子認為人應該放棄私利,保存仁義。
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有傳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滿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刪節《孟子》中的有關內容。
仁政與王道
孟子主張君主行仁政,承接性善論,孟子認為「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君主只要將自己的仁德推廣,所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愛護自己的家人,到愛護國民,就是仁政。
推行仁政的具體措施是行「王道」,要使人民富足,百姓安樂,即「保民而王」,人民自然擁戴君主,國家自然富強安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