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9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咖啡豆] 生豆基本概念入門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10 01:43: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豆小不見得不好
1. 分級﹕種籽取出後接著進行篩選分級,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等國根據栽種高度評等,海拔超過四千五百英尺屬於最高級〝極硬豆〞(SHB)。哥倫比亞、肯亞和新幾內亞則以顆粒大小分等級,愈大愈高級(肯亞小圓豆例外)。另外,還有些產國依照瑕疵比率和咖啡豆大小的畫一性,區分為一至五級。級數愈高瑕疵愈多。值得一提,咖啡豆大小和品質沒有必然關係,葉門摩卡看來殘缺不全營養不良,卻有濃郁的果香味。分級過程有一種異類〝小圓豆〞(Peaberry)值得介紹。正常情況每顆咖啡果實藏有兩粒扁平種籽,然而卻有5%至10%的果實只含一粒種籽,形狀呈可愛的橢圓,業界認為這種小圓豆獨自吸取兩粒種籽的養分,風味比扁平豆更濃烈,因此有些產國特別挑出小圓豆分開來賣。小圓豆近來也成為美國精品咖啡界的搶手貨。

2. 運送﹕生豆處理分級妥當,還不能急著出口,有經驗的咖啡農會讓生豆在庫房裡〝靜養〞一兩個月,讓生豆的溼度調整到10%至12%左右再放行,因為生豆含水量在此範圍內,品質最穩定,超出或低於此百分比,生豆不易久存。
3.處理 : 我們所喝的咖啡是咖啡種籽經過烘焙後所泡的飲料。如何將咖啡果實的種籽取出,此過程叫做〝處理〞(processing),分為水洗法、日曬法和半水洗法三種。咖啡風味深受處理方式的影響,一般而言,水洗法的咖啡味道較明亮乾淨,酸味也強,但是泡出來的稠度稍差。日曬法風味較龐雜,有太陽的味道,果香味特濃,稠度優於水洗法但是豆相不佳。至於半水洗法則兼具前兩方式的特色。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水洗法。  

生豆如何洗?
所謂水洗法,即咖啡果實變紅馬上摘下,以機器除去硬果皮,黏答答的漿果曝露出來,再丟進池中發酵,約一兩天時間,細菌會吃掉附在種籽上的大部分果肉。整個發酵過程需由老手監控,過猶不及,都會破壞咖啡豆的品質。發酵去除漿果完成後,再以清水沖洗附在種籽上的殘餘果肉。此時種籽已取出,接著進行乾燥過程,最好是鋪地上讓太陽曬乾,風味較佳,但如果遇到下雨也可以機器來烘乾,但溫度要控制好。乾燥後再進行磨光。一般而言,水洗豆偏藍綠色,豆相美觀,具有清澈明亮的果酸味,瓜地馬拉、哥倫比亞、藍山、柯納、肯亞、爪哇和巴拿馬咖啡均屬水洗豆。拉丁美洲除了巴西外皆採水洗法。

日曬法則是採取紅色的果實直接曬乾在強制去皮脫殼。此法豆子常有缺損不甚美觀。日曬豆的豆子常見異物或石頭豆相外觀比較多殘缺豆、此法處理過後的豆子風味較龐雜,有太陽的味道,果香味特濃,稠度優於水洗法但是豆相不佳。一般的巴西豆還有曼特寧及摩卡就屬典型的日曬處理的豆子。

再談談晚採收(天然日曬法)。此法是最古老的取籽方式,比水洗法省事。水洗法在果實變紅就摘下,天然日曬法則不管它,繼續讓果實發紫變黑,最後自己掉下來,然後將果實鋪曬在陽光下數周,果肉乾燥後種籽自然脫離,再以機器或人工磨去僵硬的果肉取出種籽。晚採收的重點在於讓種籽充分吸取果肉的香味和甜味,再經過曝曬,風味比水洗豆龐雜,稠度也佳。葉門摩卡、衣索匹亞哈拉、還有部分的巴西莊園豆皆屬此法。

最後是半水洗法。第一步和水洗法相同,果實轉紅就摘下,但不丟進發酵池,改以機器除去果皮,再把漿果鋪曬在地上,乾燥後再潤溼,並以特殊機器磨掉乾果肉,取出種籽。印尼的曼特林大部分採半水洗法。巴西近年也開始使用半水洗法,是全球唯一兼具日曬.水洗及半水洗這三種處理法的產國。

文出:咖啡先生blog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3 06:1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