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6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29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邵族人藉由祖靈信仰裡發展出獨特的宗教特色,也因此孕育了邵族獨特的宗教文化。
在調應許多外來不同文化的過程中,邵族人堅持不放棄其祖靈信仰,即使隨著台灣社會的急遽改變,邵族的傳統生產方式亦皆已式微,但從邵族的生命禮俗和歲時祭儀中,仍然可以發現邵族堅韌信仰的原始宗教。
邵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核心即祖靈信仰,邵族的每戶人家,不管主人現在信奉的是什麼宗教,都會有一只祖靈籃(公媽籃)。
邵族與台灣其他原住民的族群一樣,以祖靈崇拜為傳統信仰的基調,而邵族人更把抽象的祖靈具體化為「公媽籃」,在學術上稱公媽籃為「祖靈籃」。(簡史朗〈日月潭畔的邵族〉)
祖靈籃內盛祖先遺留下來的衣飾和珠鍊,以代表祖靈的住所。邵族的「公媽籃」就像漢族的「公媽牌」,為的是要敬畏祖靈,服膺祖先遺訓,因此,邵族人家各戶都備有一只「公媽籃」。
公媽籃是邵族人住屋裡最神聖的地方,早期邵族人的公媽籃掛在住屋正室的左側壁上,離地約有二公尺,也有放置廳堂神桌上。
邵族人習慣把過世的祖先衣物,包括配件與飾品,放置在一個特殊的籃子中,按照年代遠近,層層疊放,年代最久遠者擺在最上層。
據鄧相揚《邵族華采》謂:「夫妻擔任過豐年祭爐主後,妻子之服飾亦被供奉在公媽籃內」。
按邵族人分家的時候,「公媽籃」中之服飾也是分割的最重要對象。
當分戶時,分籃中衣飾與新戶,以置於新籃中供奉。若舊戶祖靈籃已破損不堪使用,可於八月豐年祭時,請巫師來家作向,以添換新籃,但舊籃須放置豬舍旁邊,不得隨便丟棄。(《台灣省通志》卷八〈同胄志‧邵族篇〉)。
目前邵族一共有七個姓氏,豐年祭祖時,先生媽會先唸一段祝禱文,然後按照每一家的祖靈籃,一一唸出這些祖先的姓名,形同邀請這些祖先參加豐年祭。
如今邵族人也信奉道教及佛教,因此正廳的主位供奉著漢族神明,主牆上掛著神明圖像,供桌上也有許多神像,其中以觀音、媽祖、帝爺、太子爺最為普遍。邵族正廳供奉的神明和一般漢人一樣。邵族就連「公媽牌」上面的堂號也引用漢人的堂號,祖靈則和「公媽牌」並列祭拜。
邵族因為受了漢族宗教文化的影響,有些族人的供桌上,神明邊供奉著邵族的公媽籃,有則同時供奉公媽籃和公媽牌,亦有將公媽籃掛在牆壁上。
也有族人信奉基督教,主壁上掛著十字架或聖經十誡的箴言,其旁則掛著或供桌上放置公媽籃。
按邵族人相信,自家的祖靈就在籃子當中,平常祖靈會保佑家人的平安順遂。
以上邵族這些宗教現象,反應了邵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與融合姓,以及邵族對於外來宗教的包容性。
祭拜公媽籃是邵族人主要的傳統原始宗教祭儀,舉凡族中之重要祭儀,諸如播種祭、拜鰻祭、豐年祭……等等,以及日常生活瑣事譬如:賣豬、買車、搬新家、娶新娘……等,都是以公媽籃為供奉的對象。
家中凡有器物的買入或物產的賣出,也都要報告祖靈,邵族人一定要把祖靈籃取下,放在門口,請先生媽來祝禱報告一番,如果不向祖先報告祖靈會猜疑,那麼就得不到祖靈的眷護和照顧了。
祭拜的時候,在門口放一圓形簸箕,內擺一把小刀,一碗米,旁邊放一木桿,先生媽坐在門檻上,面對著簸箕,右手托著下頦,口中唸著祈禱詞向祖靈報告。祈禱詞是不能唸錯的,否則災難會降臨先生媽身上。先生媽唸的祈禱詞旁人不易聽懂,只知道末了幾句是「保佑我們的子孫吃了芋莖,會平安順序快長大」。(白宏如〈頭社邵族的宗教信仰〉)
豐年祭邵族人祭拜公媽籃,一只只的公媽籃,擺放在祭儀空間,先生媽從容地進行儀式。邵族人會備酒、飯、糕等獻品,以之饗告祖靈。
在大平林祭拜祖靈完畢後,據白宏如君〈頭社邵族的宗教信仰〉謂:「每一戶人家要給付「先生媽」一隻「紅腳仔」(按:是深山竹雞,深山竹雞現已經是稀有動物)做為酬償。」
邵族特殊崇拜祖靈的「公媽籃」祭祀儀式,絕此僅有,這也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特有的原始宗教。
當邵族人分家之時,公媽籃中之服飾成為分割的最重要象徵對象,若要更換新籃時,必須在八月過年舉行豐年祭時始能更換,並且要請先生媽的女祭司到家中來「作向」。
何以邵族族人會將祖靈居處的公媽籃拿來供奉呢?鄧相揚〈祖先的家||邵族的公媽籃‧祖靈籃〉載一則傳說:
相傳邵族的祖先原來居住在阿里山附近,在狩獵時為了逐鹿,因而發現日月潭地區的豐沃,於是舉族遷來居住。
初來的時候住在珠仔嶼(今光華島),後來族人繁衍而遷居日月潭附近地區,當時頭目的妻子生下一對孿生的男嬰,一個白臉,另一個黑臉,族人的舊俗認為孿生是不祥之兆,而這對孿生的男嬰更是一黑一白,於是頭目就將黑臉的嬰兒投棄到潭中溺死。
隔天夜晚,頭目夢見被棄於潭中的黑臉男嬰回來託夢說:「今我已死,此後你及全族每戶人家都必須以一籃放置祖先服飾,作為祖靈之居處而供奉,不得有違,否則會有大禍來臨」。
翌日頭目便將此事告訴族人,大家都非常驚惶,於是每戶都準備一籃,置放祖先服飾而供奉,遇到族中有重要祭儀或是醫病時,都以祖靈監為供奉對象,而邵族的族運也因此逐漸興盛,自此祖靈監的「公媽籃」奉祀,延續到現在。
邵族宗教信仰的核心是祖靈信仰,亦即最高祖靈和氏族祖靈。祖靈能庇祐族眾,讓族人平安健康,並且賜褔給族人,使其代代繁衍並生生不息。
最高祖靈居住在拉魯島上,是最具權威的神,其能驅除惡靈,是女祭司求巫的袓師,而氏族祖靈則為各氏族的始祖。
拜公媽籃是邵族主要的宗教及巫術呈現的方式,凡族中之重要祭儀,如播種祭、狩獵祭、拜鰻祭、豐年祭等,都以公媽籃為供奉的對象。
祭祀公媽籃,族人會備酒、飯、糕等為獻品,用以祈告祖靈。這種敬祀祖靈的公媽籃崇拜方式,不見於台灣其他原住民族群,這也是邵族得以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群中,獨立自成一族的最主要特徵。
水沙連地區的諸多原住民族群,從平埔族群到高山族群(布農族、泰雅族),固有的部落社會結構漸告解體,各族固有文化特質亦逐漸式微,以致原住民的宗教信仰、歲時祭儀、生命禮俗、音樂舞蹈、傳統技藝、母語等等,皆瀕臨消失邊緣,甚至於失去了祖靈信仰,導致傳統祭儀無法凝聚族人的認同與歸屬,更因此失去了固有文化特質。
但是同屬於水沙連地區的邵族,人口數一直都是台灣原住民族群當中最稀少的一族,歷史上更有過激盪的遭遇與衝擊,但是邵族人堅信祖靈信仰,所以仍能保有其文化風華。
洪英聖《台灣先住民腳印》載〈憤怒的祖靈傳說〉:
幸春英舉出一個祖靈籃「顯靈」的真實例子,她說:水里鄉邵族大坪林社曾經有一戶邵族人家,因為家中有了漢式的公媽牌,就把祖傳公媽籃「燒掉」,結果激怒了「祖靈」,而發生一件不幸的事與奇怪的傳說。
幸春英說,以前,尤其日本掠台的時期,日本政府曾四處收購邵族人的公媽籃,後來甚至要求邵族人把公媽籃全部燒掉,改拜日本的神社和天皇。
有人就把公媽籃燒掉,其中有一個婦人,在燒棹祖靈籃之後,她的女兒無緣無故就發瘋,後來治癒,也嫁人了,但過不久,卻又服藥自盡了。
另外一位婦人到處鼓吹,只要有漢式的「公媽牌」,就可以燒掉公媽籃。結果她許多次夢見自己往地獄走,走到第五殿(……邵族文化受到漢人佛教文化影響),突然看見三名高大的邵族男性,一人拿著弓箭,一個拿著斧頭,一個拿著彎形刀向她怒目而視。
她嚇得醒過來,於是把夢中的情形向大家說,也下敢再提「燒公媽籃」的事,並且把公媽籃恢復,放在公媽牌旁篷邊,永遠崇拜。
她說,邵族人相信祖先不一定喜歡「公媽牌」,因此公媽籃不能丟棄,至今,公媽籃如果不是擺在公媽牌左側,就是把它另外懸掛起來祭祀。
也因此形成邵族家中「漢式公媽牌」與「邵式公媽籃」共存的有趣畫面,也是台灣各族文化中「獨具」的文化持色。
白宏如〈頭社邵族的宗教信仰〉載兩則有關頭社邵族祖靈的故事:
有個福佬人向我們……買了一隻豬回去「謝神」拜天公,乩童起駕後,馬上告訴主人這隻豬已經被……(邵族)鬼吃光了,不能用來拜神,所以不能說拜祖靈是迷信。
本則故事謂邵族祭拜祖靈絕對不是迷信而崇仰祖先。
我們庄子裡,早期並沒有拜媽祖,唱平安戲,第一次唱平安戲後,庄子裡極不平安,病的病,死的死,常常要埋葬死人,因為平安戲演出的花臉,拿著大刀,把祖靈給嚇壞了,祖靈認為子孫不孝,大大不悅,於是懲罰族人,後來經先生媽向祖靈稟報真情,才安靜下來。
本則是水里大平林的傳說故事,或許是巧合,也或許真是祖靈懲罰族人。
據白宏如〈頭社邵族的宗教信仰〉謂:「『先生媽』在大平林現在已經都沒有了,要學做先生媽的,要回到珠仔山去,由老先生媽來教。先生媽除了在慶典儀式時祭祖外,還能治病」。
由於邵族族人堅持祖靈信仰,以及崇拜「公媽籃」,使得邵族保有獨特的文化風采,這些豐美的文化特色,假若沒有先生媽來執行其職能,邵族的文化風采可能會逐漸褪色,或是蕩然無存。以水沙連地區為例,這裡原有泰雅族的三個亞族,賽考列克、賽德克、澤熬利,以及布農,和道卡斯、巴宰、拍瀑拉、洪安雅、巴布薩等諸多原住民族群,這些高山和平埔族群在早期各族都有其歲時祭儀、生命禮俗……等文化特色,但因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各族不加以堅持本族的傳統,直到目前,這些族群皆失去了他們的文化特質,究其原因,可能是沒有類似邵族的「公媽籃」信仰,以及「先生媽」的傳承制度。(鄧相揚《邵族華采》) .「公媽籃」祖靈信仰的堅持,以及「先生媽」的傳承,使邵族在歷史遽變的洪流裡,能夠把豐美的文化承繼下來,即使在今天的德化社,各種外來文化的衝擊仍再持續中,而未來邵族的傳統特色是否能再發揚光大,亦或有所調應,「先生媽」的傳承與職能,應是一個指標。(見同上)
文章來源 :田哲益著《台灣的原住民邵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