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9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魁斗星君(2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21 04:41:5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魁斗星君

 
 
魁斗星君魁星爺
【台北受鎮宮:魁星】

魁星,又名魁星爺、大魁夫子、大魁星君,為讀書士子的祖師爺。

魁星為北斗星的“璇璣杓”,即是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顆星,這四星為魁,其餘三星為杓。 魁星的形狀,完全是根據字形而來的,一個“鬼”,踢著一個“鬥”。

顧炎武《日知錄》裡說“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於何年。以奎為文章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像魁,而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鬥,不知奎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可知明代已很流行。 顧氏並說魁星實為“奎星”,因為奎是“文章之府”。

古時候,人們興建了不少的魁星樓、魁星閣之類的建築,許多人對這“魁星”的來路不甚了解,但一提起“五魁首”,則是人人皆聞,這是喝酒划拳時常用的酒令。 這“五魁首”就與“魁星”有關。

“五魁”,即“五經魁”、“五經魁首”。 明代以五經即詩、書、易、禮、春秋取士,每經所取第一名叫“經魁”。 “魁”為“首”意。 鄉試中,每科前五名必須分別是某一經的經魁,故稱“五經魁”,簡稱“五魁”。 而這“魁”字,則源於古人的奎星崇拜。

奎星為二十八宿之一,是西方的白虎七宿的頭一宿,共包括十六顆星,奎星被古人附會為主管文運之神。 所謂“奎主文章”。 說它屈曲相鈞,似文字之書。 因“魁”與“奎”同音,並有“首”意,所以代替了“奎”字,出現了“經魁”、“五魁”等名目。 古代,狀元又稱“魁甲”,解元又稱“魁解”。

“魁”字後又被一引起人望文生義,加以曲解。 說什麼“鬼搶鬥”、一鬼之腳右圍如踢北斗,從而魁星被形象化──其實就是鬼化。 它被描繪為一赤髮藍面惡鬼,立於鰲頭上。 一腳向後蹺起如大變鉤,一手捧鬥,另一手執筆,表示在用筆點定中試者的名字,這就是“魁星點鬥,獨占鰲頭”。 這幅尊容被讀書人視為神明,並以為高中之兆。

“獨占鰲頭”,是因皇宮大殿台階正中石板上,雕有龍與鰲(大龜)。 唐宋時,考中的進士要站在台階下迎榜,為首的狀元則榮幸地站在大龜腦袋上,故曰“獨占鰲頭”。 學而優則仕,是封建時代的金科玉律。 魁星掌管著文人們的榮辱成敗,自然非同小可。 儘管它鬼裡鬼氣,卻極受讀書人崇拜,有些人在考試時,在座右貼上魁星像。 有的還在懷裡揣上泥塑小魁星,以求神明保佑,文運亨通。

古代讀書人,雖自稱為孔子的信徒,同時卻也崇拜文昌等神。 這種神一共可以湊成五位,五文昌是指文昌帝君、文衡帝君(關公)孚佑帝君(呂洞賓)、魁星和朱衣五位。 自古以來,稱狀元及第為“大魁天下”,因此,讀書士子都奉祀魁星,冀求科試及第的榮譽。 古時習俗相沿,七夕晚上,讀書士子置酒歡飲,稱為“魁星宴”。 這一天據說是魁星的生日。 有所謂“魁星會”,由塾師領導弟子向魁星設祭行禮,而造型看起來跳跳蹦蹦的魁星,也就被稱為“魁星太子”了。 祭拜魁星,據說還要以一個狗頭做為祭品,因此就有“屬狗祭魁成底事”的詩句。

根據民間的傳說,魁星爺在生前奇醜無比,不但生了一張滿臉斑點的麻子臉,也是個跛腳的人,當時有人作詩來取笑他:

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

鬚眉以外源留爪,口算之旁雁踏沙;莫是簷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

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踱處平如口。

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踪畫側欹;莫笑腰枝常半折,臨風搖曳亦多姿。

雖然魁星爺奇醜無比,但他人醜志不窮,發奪用功之下,居然高中科舉。 皇帝當面殿試時,曾問他的臉上為何生有許多斑點? 答曰:“麻麵滿天星。”再問腳為何跛時,复答曰:“獨腳跳龍門。”皇帝見其對答如流,就錄取他了。

另有傳說,魁星爺在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是逢考必敗,於是悲憤得投河自盡,想不到被鰲魚救起,升上天而成了魁星。

古代時科舉放榜形式,乃是拆一名、唱一名和填一名。 方法是從第六名倒回來揭曉,一直填到最後一名,再重頭開始宣布前五名的高中者,這前五名就叫作“五魁”,第一名的狀元叫“魁首”。

可見魁星與考試的關係是很密切的。 古人傳說侍奉魁星爺可以保佑書讀的好,又說可以高中狀元。 因此古代的讀書人大多以魁星作為守護神。 不少學子在自己的宗室廳堂裡供奉魁星爺的塑像或畫像,除了保佑自己的考運享通之外,也可以向人誇耀自家是一個書香門第。

在民間的魁星塑像,右腳踩鰲頭,左腳跛起踢星斗,右手握筆,左手執星斗,全身呈現扭曲的形狀。



【雲林北港聖安宮:魁斗星君】

魁斗星君,非凡體入聖,為北斗七星之一,跛足、踢鬥、右手握朱筆、左手執星斗、足踏鰲首,為'獨占鰲頭'、'狀元及弟'之意。

魁斗星君為科舉狀元,亦稱'文魁夫子'、'綠衣星君'、'大魁夫子'簡稱'魁星',而民間稱之為'魁星爺'。

古代中國人對凡司科甲文事之星宿都稱之為'文昌',又稱為'文星'。 而'文星'包括'文昌六星(文昌)、三台天星(三台)、文曲星(文曲)、天魁天銊(魁銊)、奎宿十六星(奎星)'等,並將之合稱為'五文昌'。 由於盛傳'魁星'主人運、科甲登第之事,故而孜孜學子奉祀魁星尤為虔誠,為的是祈求'魁星爺'助其'榮登金榜'、'高中魁首'以'光耀門楣'。



【宜蘭道教總廟三清宮:魁斗星君聖紀】

魁斗星君,又稱魁星爺、大魁夫子、魁星君,為廣義之五文昌之一(梓橦、呂祖、朱子、關聖、魁鬥)。

我國古代對北方天空所形成的北斗七星,各有命名,依春秋運鬥樞載:“北斗七星,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杓、合而為鬥”。 文耀釣雲:“鬥者天之喉舌,玉衡屬杓,魁為璇璣”故斗魁一名璇璣,斗柄亦稱玉衡。

古代星宿學家認為斗魁四星各有所示,如晉天文志:“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 而在民間信仰中,有“魁為參首”依據,含有魁首、第一之意,而魁首、第一又都是古今學子夢寐以求的目標,因此轉而以星擬人托祀,將其形象具體化為金身鬼面,右足踏鰲魚,左足踢北斗,右手執筆,左手拿金寶,形象取“魁人蹺鬥”而加以供奉。 農曆七月七日為魁星爺聖誕。

另一說:魁星爺生前滿腹經綸,每試必高中,但因長相其醜,主考官在面試時,恐遭致議論,皆不予錄取,經過多次打擊、挫折、最後悲憤投水自殺,幸被鰲魚所救,將他載往天庭受玉帝封為“文魁星”,成為讀書人之守護神。 民間雕塑魁星爺神像時便根據此典故,塑造麻臉,跛足,足踏鰲魚的魁星爺造型,而所謂“獨占鰲頭”之語亦本之於此。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3 15:02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