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6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派別:神霄派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無羽問蒼天-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25 09:09: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神霄派為符菉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產生於北宋末,流傳於南宋至元明。

    「神霄」之名,來源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該經根據古代天有「九霄」、「九重」之說,指認其中最高一重為「神霄」。並對之作了如下的描繪:「高上神霄,去地百萬。……    神霄之境,碧空為徒。

不知碧空,是土所居。……況此真土,無為無形。不有不無,萬化之門。積雲成霄,剛氣所持。履之如綿,萬鈞可支。玉台千劫,宏樓八披。梵氣所乘,雖高不巍。內有真土,神力固維。太一元精,世不能知。」可見神霄是指道教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神霄道士以此名其派,蓋取其高遠尊貴之義。

   神霄派的創始人,為北宋末道士王文卿。據《沖虛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語》稱,王文卿,字予道(或曰字述道),號沖和子,江西建昌南豐人。自稱早年遇火師汪君於揚子江,授以飛神謁帝之道,後游清真洞天(或曰在水澤),遇一老嫗(據說是電母),授以噓呵風雨之文,再經汪君指點,乃能役鬼神,致雷電。

此後,除旱治疾,濟人甚眾,名聞江湖間。據趙與昔《賓退錄》卷一《林靈素傳》載,永嘉道士林靈素曾向宋徽宗推薦王文卿。該《傳》云:政和六年(1116年),京師大旱,上命林靈素乞雨,未應。蔡京奏其妄。

林靈素奏請徽宗急召建昌軍南豐道士王文卿,謂文卿是神霄甲子之神兼雨部,與之同告上帝,可以奏效。文卿既至,執簡敕水,果得雨三日。上喜,拜文卿太素大夫、凝神殿侍宸,賜號「沖虛通妙先生」。徽宗末年,王文卿數以修政練兵為請,徽宗不納,乃拂袖還南豐。高宗即位於江南,聞文卿猶在世,累遣使徵召,不赴。於紹興二十三年(1153)卒。

在神霄派創建過程中,林靈素對該派亦有建樹。據稱,他游西洛時,路遇一道人,姓趙,與之交遊數載。一日,道人去世,遺囊中有書三冊,名曰《神霄天壇玉書》,或稱《五雷玉書》,寫明「付與林某」。

後復見趙道人,告之曰:「予乃漢天師弟子趙升也。向者所受《五雷玉書》,謹而行之,不可輕洩,即日為神霄教主雷霆大判官」云云。據說該書「有神仙變化法言,興雲致雨符咒」,林靈素得此書後,「豁然神悟,察見鬼神,誦咒書符,策役雷電,追攝邪魔,與人禁治疾苦,立見功驗。」政和六年(1116),因徐知常引薦,被徽宗召見。

為了迎合徽宗私意,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長子,號長生大帝,陛下是也。」   

徽宗大喜,詔將福寧殿東所建之玉清和陽宮,改名玉清神霄宮,諸州之天寧觀改名神霄玉清萬壽宮,中祀長生大帝君(實為徽宗)、青華大帝君像。由是神霄派聲勢益盛。    張陵第三十代孫張繼先亦對創建神霄派有貢獻。張宇初《道門十規》稱:「神霄自汪、王二師而下,則有張、李、陳、白、薩、潘、楊、唐、莫諸師,恢弘猶至。」

其中的張,即指張繼先。張繼先撰有《明真破妄章頌》,以闡發雷法理論。    神霄派為了標榜其教之古遠,稱其教源出於神霄玉清真王,或玉清聖境元始法王,火師汪真君則為闡教之祖師。宣稱王文卿之法術即為火師汪真君親傳。但火師汪真君何許人也?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火師汪真君傳》載,汪真君,名子華,字時美。

唐玄宗開元二年(714)生於蔡州汝陽縣(今屬河南)。年四十,而三舉不第,乃棄儒學道,與顏真卿同師白雲先生李約,再師赤城先生司馬承禎。後遇安祿山之亂,棄家南遊,住南嶽祝融峰下修道,九年不出山。

再遇紫虛元君幸南嶽,授以至道。再修二十八年,丹成道備,於德宗貞元五年(789)飛升。據此,火師汪真君雖有其人,但無傳習神霄雷法之事跡;然而有關王文卿之傳記皆雲其於北宋末親授王文卿劾召雷雨之術。

但此時去枉真君逝世已三百餘年,何得親授?由此可見主文卿輩劾召雷雨之術,並非出於火師汪真君,實乃王文卿輩之自創,因而神霄派之歷史,也只能始於王文卿。   

神霄派以傳習五雷法為事,謂行此法可役鬼神,致雷雨,除害免災。這是神霄派區別於其他道派的主要特點。其理論基礎是天人感應與內外合一說。

謂天與我同體,人之精神與天時、陰陽五行一脈相通,此感必彼應;而其基礎又在於行法者平時的內修(內丹修煉),行法者內修功行深厚,風雲雷雨可隨召而至。王文卿云:「斬勘五雷法者,以道為體,以法為用。

內而修之,斬滅屍鬼,勘合玄機,攢簇五行,合和四象,水火既濟,金木交並,日煉月烹,胎脫神化,為高上之仙。外而用之,則新除妖孽,勘合雷霆,呼吸五氣之精,混合五雷之將,所謂中理五氣,混合百神。

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虛無之神,以我本身之氣,合彼虛無之氣,加之步罡訣目、秘咒靈符,斡動化機,若合符契。運雷霆於掌上,包天地於身中,曰暘而暘,曰雨而雨,故感應速如影響。」

1    繼王文卿之後,有薩守堅者,以神霄雷法聞名於兩宋之際。倪岳《青溪漫稿》和《明史·禮志》謂其為蜀人,在宋徽宗時,從王文卿、林靈素學法;清雍正《山西通志》卷一百五十九則謂其為山西汾陽人,自稱汾陽薩客。

虞集《靈惠沖虛通妙真君王侍宸記》稱他「見侍宸(王文卿)於青城山,而盡得神秘,游東南,禱祈劾治,其神怪有過於侍宸者。」他撰有《雷說》《內天罡訣法》《續風雨雷電說》等文,以闡述神霄雷法。其《雷說》云:「法本諸道,道源諸心。

能以吾之精神,融會一氣之精神,以吾之造化,適量五行之造化,則道法妙矣!」「學者無求之他,但求之吾身可也。

夫五行根於二氣,二氣分而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氣,運五行之氣為五雷,則雷法乃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氣合氣,以神合神,豈不如響斯答耶?」

「會此之道,參此之理,則二氣不在二氣,而在吾身,五行不在五行,亦在吾身。吹而為風,運而為雷,噓而為雲,呵而為雨,千變萬化,千態萬狀,種種皆心內物質之。」

2因此神霄派道士都非常重視內丹修煉,以之作為行法的基礎。   

至南宋,神霄派在江南地區十分流行。有稱傳自王文卿者,有稱傳自林靈素者,有稱傳自張繼先者。虞集《正侍宸記》謂王文卿於南宋初逝世後,得其傳者,唯新城高子羽,子羽傳臨江徐次舉,次舉傳金溪聶天錫,天錫傳臨川譚悟真,人稱譚五雷。

入元後,譚悟真仍活動於人間。宋洪邁《夷堅丙志》卷十四云:建昌王文卿既以道術著名,其徒鄭道士得其五雷法,往來筠、撫諸州,為人請雨治祟,召呼雷霆,若響若答。   

南宋理宗時道士劉玉(字清卿)為《神霄金火天丁大法》作《後序》,記有林靈素所傳一系,稱:「火師傳與玉真教主林侍宸,林傳與張如晦,後傳陳道一,下付薛洞真,盧君野。次以神霄派脈付徐必大,徐亦不得其文,盧君化於劍江,將解,而枕中出其書以付玉。法傳盧君,而派繼徐君。」

3    《道法會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緒余論》又記張繼先所傳一系,稱:「地*一司之法,實起教於虛靖天師(張陵第三十代孫張繼先——引者注),次顯化於天寶洞主王宗敬真官,青城吳道顯真官,青州柳伯奇仙官,果州威惠鐘明真人,相繼而為宗師。其後如江、浙、閩、蜀、湖廣,嗣法者何限,姓名昭揭寧幾人。」以上所列諸人的事跡皆不祥。   

南宋時期的金丹派南宗亦兼傳神霄五雷法。白雲蟾《翠虛陳真人得法記》稱,火師汪真君命其弟子辛忠義傳法給陳楠,陳楠傳之白玉蟾。《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一曰:「真師(指白玉蟾——引者注)告元長曰:……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漢臣授之先師陳翠虛,翠虛以授於我,今以付子,子宜秘之。」

《道法會元》卷一百四《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書》所列師派即為:玉清聖境元始法王,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火師真君汪康民,辛忠義,陳楠,白玉蟾。《道法會元》卷八十三《先天雷晶隱書》所列師派稍有不同,為:   

李亞,汪守真,王文卿,白玉蟾、金逵……。說明南五祖之陳楠、白玉蟾確係神霄雷法的重要傳人。   

由上可見,南宋時期傳習神霄雷法的支派甚多,神霄派在當時傳法頗盛。不僅如此,當時各個支派中又隨時分衍出若干小支系,使該派的傳衍既盛且雜。《道法會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緒余論》稱,起於虛靖天師的地*一法,傳至後來,「則有蘇道濟派,溫州正派,李蓬頭派,遇曜卿派,玄靈續派。如此等類,數之不盡。

千蹊萬徑,源析之分,使學者莫之適從。」明張宇初說:「神霄則雷霆諸派始於玉清真王,而火師汪真君闡之。次而侍宸王君、虛靜真君、西河薩君、伏魔李君、樞相許君。倡其宗者,林靈素、徐神翁、劉混康、雷默庵、萬五雷、方貧樂、鄧鐵巖;而上官、徐、譚、楊、陳、唐、莫而下,派亦衍矣。」

4又稱「神霄自汪、王二師而下,則有張、李、白、薩、潘、楊、唐、莫諸師,恢弘猶至。凡天雷、酆岳之文,各相師授,或一將而數派不同,或一派而符咒亦異,以是訛舛失真,隱真出偽者多,因而互生謗惑。」

5可見神霄派在南宋時期傳播十分繁盛,但也十分雜亂。    入元以後,傳林靈素、張繼先者轉衰,傳王文卿者較盛。    其主要傳人為莫月鼎(名起炎)。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    約生於南宋理宗寶慶(1225~1227)年間,卒於元世祖至元末(1290~1294)。

初從四川青城山丈人觀徐無極受五雷法,繼聞鄒鐵壁(或作筆)得王文卿斬勘雷書,秘不傳,乃委身童隸事之,終獲受其書。於是「召雷雨,破鬼魅,動與天合。    雖嬉笑怒罵,皆若有神物從之者」。

6元世祖曾召見試其術「有驗」,有旨令掌道教事,以老耄辭,遂給驛南旋。此後,佯狂避世,浪跡江湖。莫月鼎之弟子甚眾,但所得王文卿之秘籍,一如鄒鐵壁,不輕易授人,因此得其真傳者,唯王繼華與潘無涯二人。後「繼華授張善淵,善淵授步宗浩,宗浩授周玄真。皆解狎雷致雨雲,而玄真尤號偉特」。

7周玄真,字玄初,世居嘉禾(今浙江嘉興),後遷姑蘇(今江蘇蘇州市)。

從步宗浩受五雷秘文後,祈雨治疾,頗有奇驗,享譽於元明之際,明初卒。前引虞集《靈惠沖虛通妙真君王侍宸記》又記王文卿所傳高子羽一系,傳至譚悟真時,已由宋入元。後譚悟真傳廬陵羅虛舟,虛舟再傳蕭雨軒、周立禮二人。周傳其子,蕭則傳胡道玄。

道玄,波陽人,人稱「神霄羽客」,行道於關、陝、荊、襄、江、漢、淮、海、閩、浙之間。此外,又有金善信(1273~1331),字實之,吳之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曾得莫月鼎不傳之秘,被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起為廣德路道錄,元室賜號體仁守正弘道法師。還有王惟一亦傳莫月鼎之學。

王惟一(?~1326),號景陽子,括蒼(今浙江麗水)人。    其所著《道法心傳》稱,曾得莫月鼎和鄒鐵壁之秘法。該書對雷法多所闡揚。   

元代神霄派除莫月鼎一系十分昌盛外,還有其他一些支系同時活動。《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莫月鼎傳》云:莫月鼎「與同郡西野沈震雷真人同師事鐵壁鄒真人」。

「自侍宸王真君演道以來,惟真人(指莫月鼎——引者注)與西野沈真人二派支流衍迤,盛於西江,昌於東吳。」即莫、沈兩系皆分別傳衍於蘇、浙、贛、閩、廣等地。唯沈震雷一系不見其他記載,故未得其詳。   

入明以後,仍有神霄道士的活動。除前述莫月鼎一系傳至周玄真,享譽於元明之際外,又有周思得顯名於永樂間。據錢謙益《列朝詩集》載,周思得,字養真,錢塘(今杭州市)人。「行靈官法,先知禍福。文皇帝(成祖)北征,召扈從,數試之不爽。

招弭祓除,祈雨禬兵,鹹如影響。乃命祀靈官神於宮城西,……思得歷事五朝,年逾九十,賜謚弘道真人」。

8    據《萬曆野獲補遺》卷四和《明史·禮志》載,周思得所行靈官法,是薩守堅弟子王靈官(名善)傳下的。因周思得行之有驗,成祖乃封薩守堅為崇恩真君,王靈宮為隆恩真君,並建廟祀之。此後傳奉薩守堅道法的道士,繼續傳行,稱「西河派」,或「天山派」,其詳無考。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5 05:2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