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1-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458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9903
- 相冊
- 1
- 日誌
- 16
狀態︰
在線上
|
我們一貫道道親,講求禮節,大家彬彬有禮,是讓人最樂道之事。
我們行事處世有禮節、有禮貌,均由內心修起,蘊涵的意義是:做人不能做表面工作,修道更是如此。
禮者,恭敬表情之正身,故凡人世事,均應有規規矩矩之狀態,並應有堂堂正正之行為。
自古至今,禮有上至國事之大禮,下至民間之俗禮,舉凡國家之政治、社會之安寧、民間之風俗,均以此為立身修行之本。
若人不知禮不為人生,有禮即生,無禮即死,所以,事有禮即成,無禮則敗,擴大引申,國有禮則盛興,無禮則亂亡;家有禮則繁榮,無禮則衰落。
一貫道道親,對「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以及「禮之庇身」的體認與感受,應是最深。
中國文化除經學而外,便以禮為重心,中國自古以來,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注重禮教,自古已然。不學禮,無以立。孔子處於世道人心衰微的春秋時代,社會混亂,綱紀敗壞,故特別重視禮。何謂「禮」?禮記樂記云:「禮節民心,樂和民聲。」青年守則說:禮節為治事之本,實在有其道理。禮之用於品節儀文,而以節制人的外在行為,使合理而不違背人之天性。禮記篇中說:「禮者天地之序,樂者天地之和,大禮與天地同序,故樂之無怨,禮之無爭。」,告訴我們在天地萬事萬物之中,唯有禮才能使人勿爭。
禮讓是中國人素有的修養,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消弭紛爭於無爭於無形,流露中國人的謙虛美德。道中前輩一再提示我們,寧下勿高,寧人負我,我不負人,遇到有爭議時,只要有禮讓的心懷,便不會有衝突爭執。
我國禮教豐實,處處流露了人性的光輝。而禮讓也是現代社會必須具備的修養之一。行者讓路,耕者讓畔,自古蔚然成風,所以民德歸厚矣。現代人忽略了此一修養,事事計較,遇事必爭,所以糾紛迭起,訟源訟累不斷。因此,使我們意識到,發揚禮讓精神,有其必要。禮讓是消弭的試金石,要想社會安和樂利,發揮禮讓精神,刻不容緩。
一貫道道親,以禮為先,一向極為重視禮儀,希望我們大家共同維護此一傳統美德,進而發揚光大,由我們一貫道道親帶頭,深入社會每一角落,起示範作用,讓我們的社會更和詣、更溫馨。
轉自:一貫道入口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