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4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阿羅漢(5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28 04:51: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阿羅漢

 

 

 

 

 
阿羅漢(梵語:अरिहन्त,arhat),意譯為應供、殺賊、無生,漢語常簡稱為羅漢,是依照佛的教導修習四聖諦,脫離生死輪迴達到涅槃的聖者。自佛陀初轉法輪以來,至今已有成千上萬的弟子成就阿羅漢果,還有眾多的弟子成就三果、二果和初果。

梵語阿羅漢意譯為無學,指的是從比丘因地修行畢業,所學圓滿。

根據南傳佛教的定義,阿羅漢包括了佛陀、辟支佛和聲聞阿羅漢。在佛劫之中,即還有佛法流傳的時代里,不會有第二尊佛或其他辟支佛出現,只有聲聞阿羅漢出現。聲聞就是聽聞佛法的意思。

根據原始佛教的定義,阿羅漢是依照正法修行而達到涅槃的聖者,離貪斷愛,名色識三者不再相依相緣,再有再生之因緣滅盡,無因緣可記說。

此外尚有三義:

1.應供:
佛的十種稱號當中就有「應供」一項,而「應供」的梵語其實正是「阿羅漢」。阿羅漢福慧俱足,為眾生之福田,供養阿羅漢可以修福,以其能教眾生如何修福、修慧、斷煩惱。

2.殺賊:
「賊」指煩惱,使眾生有損。阿羅漢斷除煩惱,故云「殺賊」。

3.無生:
無生是不生不滅,出了三界六道輪迴。

斷惑究竟的修行者,能夠斷「五順上分結」(色貪、無色貪、掉舉、慢、無明),即可證入阿羅漢果。證入阿羅漢果的聖者,將會自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阿羅漢的功德,名為六恆住。在面對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境時,恆常不動,「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1]。一切外境,「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2]。得三明六通。

部派佛教時將阿羅漢基本上分為兩大類:

1.慧解脫阿羅漢

2.俱解脫阿羅漢

但是否有慧解脫阿羅漢仍存爭議,如聖典所記載的解慧脫,其說明為阿羅漢慧解脫,且與聖典之道次比對,阿羅漢為慧與心俱解脫而不受後有,相對初果為於聖道如實知見,離無明斷三結,因此有慧解脫即初果的說法。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所指的阿羅漢有二,一指小乘四果阿羅漢,同上所述。此位階已斷除了六道所持的見思煩惱,脫離輪迴,入了四聖法界,不再分段生死。
小乘阿羅漢的果位次於菩薩,為協助佛和菩薩普救世人,各有其護持的主要對象,漢傳佛教常塑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或五百羅漢像。

阿羅漢的第二個意義可指大阿羅漢,實際位階為大乘法雲地菩薩,為十地菩薩中的第十地,修行位階僅次於圓滿佛果與等覺菩薩。
除了入一真法界已見性,斷除了六道持有的見思煩惱、四聖法界尚有的塵沙煩惱,四十二品無明也僅剩兩品未破。依大乘見解,釋迦牟尼佛常隨十大弟子實際皆為大阿羅漢。


資料來源 自由的百科全書

《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3-2 06:34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2 11:3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