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0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茶”中的美與禪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3-2 02:29:0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一)

  禪的文化與其說是佛教中的一支,倒不如說她是一種智慧的思維,一種對生活的獨特觀察方法。在中國的唐宋時代,禪風鼎盛,她對中國社會及文化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因為她雖植根於印度禪學,但融進了中國本土的莊老思想,魏晉玄學以及儒學的一些觀點,使她全方位地滲透於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和個人修養方式,開拓出獨特超越解脫的途徑,這種禪不但易於接受,而且在東方的許多國家產生影響。
  自從圓悟禪師提出“禪茶一味”之後,禪與茶便形影相隨,同時賦予了崇高使命,就是由片片小小的茶葉承載起了人類的一種文明並指導著人們思考生與死、心與色、思維與存在等根本問題。由此,一碗茶就不再是一種生理需要的飲料了。中國的茶飲源自巴蜀,唐代之後乃為國之飲,這和當時的宗教氛圍有很大的關係。有人認為,禪就是茶的翅膀,因為茶的本性是冷靜的、思索的、理智的。在一年四季變化的大自然中,成片的茶樹永遠是一片生機勃勃的綠,人們在一葉一芽中看到了希望,得到了當下的寧靜,這就是一種禪意。

(二)

  茶像一根根悄無聲息的血管流進千家萬戶,串起一個個彼此相親的社會關係。現代社會的發展已經不是一千多年前,在農耕為主的時代,人們還可以用棒喝頓悟的思維方式開示,到了今天的科技資訊時代,“生活禪”“人間禪”的提法,無疑是禪學的發展與昇華。其內涵是引導人們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將個人融入大眾。那麼,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茶就是最佳的媒介之一了,那是我們需要用心去體悟的。
  水是茶之母。水是無色的,無色既可視為完滿具足,又可視為空無所有。如果在一碗茶中,它與茶葉平分秋色,就像青山之顛飛過的白鷺予人以遠俗高潔之感;藍天中幾朵白雲給人以悠閒恬靜之感;深色衣裙上的零碎白花給人一種鮮活之感。那麼一碗茶中的白水可不可以看作是天地宇宙之氣在浸泡著我們一個個的人體?一碗茶中的你只是那一片小小的茶葉呢?
  正因為有了你、我、他,我們才能在無色的水中浸泡出一碗韻味雋永的芳香。正因為如此,茶中貯滿了和平、安祥、圓融,來告誡人類生存在一個地球上而要彼此爭鬥呢?
  水是無限的,茶葉是單個的。關愛人生、覺悟人生、和諧人生、奉獻人生就是生活中的禪了。
  器是茶之父。泥土與火結合成最質樸的陶或瓷,捧在手上就像托起了大地的所有元素。而我們人類生命短暫、軀體渺小,我們必要和手中的茶具產生一種依戀的親和力,不要看成一件容易打碎或只能盛著茶水的容器。
  唐代的趙州禪師說了“吃茶去”的三字禪,而成一則至今難以破解的公案。去和來有什麼區別嗎?其實無有區別,來就是去,去就是來,最終還不來不去,不去不來的境界,個中關乎個人的悟性。
  茶文化的內涵,包括禪與傳統的美學思想來自于產茶國的歷史之久、飲茶文化的之遠、茶品種的之多,各民族茶俗之豐,當之無愧的只有中國。

(三)

  古往今來,文士與僧侶的密切交往並彼此影響,是自魏晉以來就形成的傳統。高僧作詩、名士逃禪、僧侶民間化與士大夫文人僧侶化的風氣世代相襲,僧侶以詩悟禪和文士以禪入詩,往往意味著自身人格形象的完善。自晉到宋,王羲之、陶淵明、謝靈運、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蘇東坡、陸游等文學大家無不受益於禪宗,也無不愛茶。與茶的淵源留下許多千古佳話。
  清風拂過松枝柳條,泉溪水流在亂石上跳躍,茶爐裏的紅炭伴著茶煙升騰起絲絲茶香,則把人的思緒引向空靈的悠遠,這便是禪意了。茶水、茶具、茶房,還有最關鍵的茶葉,把眼、耳、口、鼻的觀感融為一體,這就是浮躁中的一方淨土,繁華中的一片禪境。人們用心去構造一切,用心去想像一切,用心去品味一切,壓縮了與歷史時空的距離、超脫塵寰喧囂而讓我們的身心冷靜又睿智地思考過去、未來和當下,從中得到自信與振奮。
  當你審視一下泡過的茶葉,宛如人生結束時,她奉獻出的一切,讓別人健康、愉悅、向上、自在,茶葉在茶的世界裏無礙地涅了。
  中國本土道家中的“無”與外來佛家的“空”兩種觀念的交流、吸收、共鳴、相融,構成了東方民族的審美內涵。涅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不生不滅,然而它又充滿著“無”與“空”。道家把清、佛家把靜來集中表達,這和韓國人把禪與茶高度概括為“清和禮樂”;日本人把禪與茶歸之為“和敬清寂”來反映茶道精神中的審美內涵是異曲同工。道家的清淨無為、佛家的涅寂靜、儒家的清心寡欲,個中的審美意識和“無”、“空”一樣豐富多采。還有“金清則義、木清則仁、水清則智、火清則禮、土清則思”。作為茶,集上述“五清”於一身,在茶室中與清新的音樂、清明的書畫、清潔的茶具、清雅的言談均需要有一顆清靜的心。無論茶室內外,在茶中修心、在修心中喝茶,應是最上品的茶文化了。
  綜觀當下,原本東方民族主導的人文科學,西方民族重自然科學的格局已被現代的通訊傳播手段瓦解殆盡。人們在多元的文化中失去了精神的信仰支撐和心理平衡,於此,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東方的茶,這雖是一碗由茶葉浸泡出來的湯水,然而它又是一杯容納了東方文化精髓的“物質”,已不是一杯有著固定價值的解渴飲料了。當我們清醒的思維與靜慮這杯茶湯的時候,它就像一口儲滿了禪思的深井,清而不浮,靜而不滯,香而不澀、淡而不薄,能吸取多少,全在於個人。

(四)

  茶把它的根細細密密地紮根於大地,吸收著天地日月的精華,它的本身就是美的。它再經過各種加工,在淡而無味的水中復活奉獻,這是一種可觀可觸的輪回。其實,一個人就是一片茶葉,人來到這個世間就是在分分秒秒的變易,只是這一過程要六七十年、七八十年,甚至一百年,不易很快察覺而已。茶中的美就是我們身邊一個又一個“當下”,體會並發現禪的意境,禪的精神,體味到思維的自由和心底的愉悅,得到會心的一笑,那就是茶湯中的美和禪了。

來源:拙風文化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3 01:0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