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05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0513
- 相冊
- 1
- 日誌
- 17
狀態︰
離線
|
水誓是太魯閣族傳統社會中的契約行為,按族群傳統習俗,凡是訂婚、土地租借、領域界址、買賣交換等事項,經過雙方協議之後成立契約行為,為了確保契約的履行不致發生反悔的情況,常在雙方對於議定內容滿意之後,由雙方代表舉行「水誓儀禮」,這個儀式的太魯閣族語稱之pbita qsiya,或稱tnlung qsiya,pbitaq的語譯是「刺點」,tnlung的語譯是「觸摸」,pbita qsiya的語譯則為「以手刺觸水或觸摸水」的意思。
在《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一書中,有一段記載水誓儀禮的內容,與太魯閣族老口述大致相似,水誓過程約可分為以下三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雙方當事人的一方表明心意,而且沒有任何保留,另一方也同意的情況下,舉行水誓儀式。第二個步驟是當事者之一(或儀式主持者)拿著裝滿水的竹杯或瓢,放到雙方面前,’雙方當事人口中清楚說出:「彼此已完成約定,他日若違約,則出草必敗。在此有水且清澈,若彼此不忘此約,則狩獵、出草時,神靈必賜給我們獵獲物,且不招致疾病災厄。」第三個步驟是雙方依序將手指指尖刺浸於瓢中水,然後結束水誓儀式。有時候雙方會在儀式完成之後,宰殺牲口供祭祖靈,這是屬於個別而非普遍的情況。
水誓儀禮的施行場域除了前述的契約行為之外,還有兩種攸關個人清白和確保行動齊心的情境,那就是被誣陷的洗刷,以及出草獵首前的水誓。首先是被誣陷的狀況,被指涉的個人邀請誣陷者一起進行pbitaq qsiya,以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個儀式的強大效力就在於雙方將手指刺入清澈水面的同時,口中清楚的唸出:「他日若違約,則出草必敗」、「若彼此不忘此約,則狩獵、出草時,神靈必賜給獵獲」,並訴諸於祖靈判決和守護。第二種情境是在出草前的水誓,由行獵隊的領頭者主持,向祖靈唸誦祭詞,然後以樹枝沾水彈在隊員頭上,或全體隊員以手指刺沾瓢中水,再將手放到唇邊吮吸。此時的儀式作用在於宣示出獵隊伍團結一致,祈求祖靈賜福解厄。
轉自:原住民語言文化辭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