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1-28
- 最後登錄
- 2019-6-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22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59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學名: Isoetes taiwanesis
俗名:臺灣水韭
型態特徵
因外型如韭,且群生於水中而得名。是台灣有名的稀有水生蕨類。葉叢生,葉身 4 -15 公分 長,內具四條氣室,中有隔膜,藉以儲存水生環境下較缺乏的氧及二氧化碳,以供光合及呼吸作用之需。15-90 葉為一束,葉的下部扁平,上方呈圓柱形。孢子囊生長在葉片基部之內側,有大、小兩種孢子,孢子囊成熟期 8-10 月,孢子囊於 10-12 月破裂,藉風力加以吹拂而拓展其生存空間,在春至夏季生長最佳。冬季豐水期為沉水植物,夏季枯水期由於底泥仍保持溼潤,可為挺水植物。
棲地分布
目前僅知分布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夢幻湖,陽明山區其他的池沼,或因硫礦溫泉滲入的影響,或因池水太深,陽光穿透不易,雖有短暫豐盈滿水,卻長期呈現乾涸,均未發現水韭生長。
生理機制
在生理方面,台灣水韭具有景天酸代謝機制,可在黑暗中固定二氧化碳,以蘋果酸形式儲存,到自天再消耗,轉放出二氧化碳,以便更有效的進行二氧化碳。這種代謝方式可幫助台灣水韭適應夢幻湖多雲霧的天氣及低二氧化碳的湖水。夢幻湖的湖水夏季常會乾涸,台灣水韭整棵露出水面也能生長良好,而呈現雙棲性現象,其主要是有賴於湖底火山灰土壤及豐富的狹葉泥炭辭使土壤保持濕潤狀態。
面臨問題
自從 1971 年發現台灣水韭後,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夢幻湖一直是台灣水韭 (Isoetes taiwanensis) 的唯一原生棲地,然而夢幻湖的面積日益縮減,使的外來陸生物種入侵嚴重,水韭的生存棲地受到威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