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4-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66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1058
- 相冊
- 2
- 日誌
- 20
    
狀態︰
離線
|
“茶道”起源於唐代的民間,經文人士大夫的參與和傳播,形成了一種“文人茶道”,它是茶道的精髓。
在唐代繁華的社會裡,物慾橫流,很多人追求一種奢華的物質生活,“物精極,衣精極,屋精極”是他們的生活目標。人們相互爭鬥和傾輒。社會流行著奢侈和虛誇之風。當時有正義感的文人士大夫們,對這種奢華之風非常不屑,他們常聚在一起品茶,探討茶藝,博古論今無所不談。
茶道創始人陸羽(唐朝)著有“茶經”一書,陸羽用自己的一生從事茶文化的研究,他對茶葉的栽培與摘採,茶具,茶器的製作;烹茶時水源的選擇;烹茶,酌茶時身體的動作進行了規範和總結,並賦予茶道一種特殊的文化內函,即飲茶,賦茶,以茶示儉,以茶示廉,與文人茶道的精神是極為吻合的。
文人茶道在陸羽茶道的基礎上溶入了琴,棋,書,畫,它更注重一種文化氛圍和情趣,注重一種人文精神,提倡節儉,淡泊,寧靜的人生。茶人在飲茶,製茶,烹茶,點茶時的身體語言和規範動作中,在特定的環境氣氛中,享受著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沒有躁雜的喧嘩,沒有人世的紛爭,只有鳥語花香,溪水,流雲和悠揚的古琴聲,茶人的精神得到一種昇華。它充分的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們希望社會少一些爭戈,多一些寧靜,少一些虛華,多一些真誠。茶具的樸實也說明了茶人們反對追求奢華的風氣,希望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可以說“文人茶道”是一種“藝”(製茶,烹茶,品茶之術)和“道”(精神)的完美結合。光有“藝”只能說有形而無神,光有“道”只能說有神而無形。所以說,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良好品德的人是無法溶入到茶道所提倡的精神之中的。
茶道被文人視為一種陶冶心性,體悟人生,抒發情感的風雅之事,有獨酌自飲的清幽,也有集會聯誼的雅趣。
轉自:普洱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