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0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北港-朝天宮(8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3-15 21:28: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北港-朝天宮

 

 

 

 

 

 

 

 
康熙三十三年(1694),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禪師僧樹璧奉湄洲天后宮神像來台,在諸羅海口笨港登入。時台灣荒地以闢,人口日增,笨港扼海交通要衝,船隻輳集,人口知增加尤速;彼輩均來自福建,素感神靈,無從瞻拜,故見僧人奉神像來,遂議留為主持香火,初賃民居,矮屋低簷,至為簡陋。康熙三十九年,再議公建,時有陳立勳者,為福建省同安縣人,於明季即入台拓殖,於今嘉義縣鹿草鄉、六腳鄉;雲林縣水林鄉、北港鎮一帶擁有田園數百甲、店面甚多,為大業戶,並於今廟前左側,營土壟間,碾米販運內地,時感神靈,思報神恩,乃捐獻廟地,編竹葺茅,成一小祠,規模雖小,祈禱報賽,殆無虛日。

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朱一貴抗清事件發生,全臺騷動,清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南澳總兵藍廷珍率兵入臺。今台南、高雄、屏東一帶,備受蹂躪,朱一貴最後雖然於笨港附近之溝仔尾莊楊旭家被縛,然兵燹並未波及笨港,生民未受塗炭,地區仍得繼續發展。

康熙六十一年(西元1722年)康熙駕崩,雍正繼位,笨港地區日益繁榮。雍正八年(西元1730年),神光屢現,荷庇佑者,醵金重建,易茅以瓦,至此觀瞻,煥然一新。諸羅縣令馮盡善復批准樹璧於笨港溪設渡以濟行旅,所得則為香燈之資。樹璧以「人能宏道,非道能宏人」,深知欲使廟宇萬禩馨香,則必培養生徒俾繼其志業,乃擇能澤(篤齋)為徒,夙夜勤加教導,俾傳其衣缽。而能澤亦能仰體師意,勤奮向學。及樹璧圓寂,能澤遂繼其志,主持祀事。能澤於主持朝天宮祀事之餘,亦重繼任人才之培育,先後收錄岐衍、鼎梅、妙琛、妙鞏、妙珍等五人為徒,並量才分授以學。因能澤學養精湛,譽望日隆,遂為彰化縣令某禮重,聘兼彰化縣僧綱司事,總管虎尾溪以北宗教事務。

人傑地靈神自興,乾隆十六年(西元1751年)距雍正八年新建已二十一年,不免丹青剝落,土觕亦間有傾圮,能澤遂加以修葺。至乾隆三十九年(西元1774年)笨港縣丞薛肇熿蒞任,往訪能澤,既心儀其人,復以宮殿制觕樸卑,不足以昭虔妥靈,乃謀於貢生陳瑞玉、監生王希明、蔡大成等人,並率先捐俸以為倡。笨港總約楊允夏、張克昌、行戶劉恒隆、陳愧賢、梅山蔡世國、鄭奇偉等人,聞訊紛紛解囊鼎力協助。廟成共費銀一萬五千元,築成神殿二,拜亭二,東畔室仔二,共六間,正殿奉祀媽祖,後殿奉祀觀音佛祖、十八羅漢。薛肇熿並撰文立碑,碑額云:「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以紀其事。碑石及當年雕刻之石雕龍柱一對,尚存留廟天宮聖父母殿前埕及正殿。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倪贊元編雲林縣采訪冊時,亦錄有重修諸羅縣笨港天后宮碑記於大槺榔東堡藝文篇。觀音佛祖殿內現存之龍柱雕刻雄渾生動,十足反應當時民風之淳樸及社會。生機之渾厚現今研究臺灣地區藝術史學者,皆視為珍寶


朝天宮經此擾攘,未免殘破,浣衷遂再賈其餘勇二度重興朝天宮,其行足可與二代祖師能澤相輝映,而其心力之勞瘁,亦可知矣!嘉慶末年,除丹嚴一系外,諸徒皆已散往各方發展。丹嚴傳徒清泰、清順二人,清順亦往外發展,未留朝天宮。清泰傳見應、見昇、見益三人。見應復傳瑞合、瑞芳(後受聘臺南市普濟殿任住持)、從愿、佛傳;見昇傳從祐。師徒數代共處,和衷雍穆。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浣衷圓寂世壽六十,其時清泰、見應雖未過逝,然瑞合賢,遂以瑞合繼任住持。道光十七年,距上次重修已二十餘年,殿宇不無剝蝕,瑞合乃發心向各界善信募款重修。

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感其誠,除捐款義助外,並獻「海天靈貺」匾一方及直徑九十五公分之大鼓、直徑七十八公分之梵鐘乙個以表崇敬。此次重建,最值一提者,則為泉郊新德泰號敬捐雙龍戲珠石陛,石陛現存於五文昌殿前。石陛所雕之雙龍戲珠圖,下層為海濤,畫面雲霧迷漫,雙龍半隱半現欲奪一珠,形狀栩栩始生,可謂為臺灣現存清代石雕中之極品。

瑞合傳徒三人,振明、振華與振寶,並派振明赴福建漳州府龍溪縣天柱嚴,從其住持研習佛法。從愿則傳淡如、淡轉二人。咸豐七年(西元1857年)瑞合圓寂,振明繼其任。振明傳朝慶、朝祥、朝復三人。朝慶傳達聰、達慎二人。達聰亦聰敏好學,致力研習佛法,並於振明圓寂後繼任住持,稱怡山都戒元,彼傳徒添澤、添品、添潤、添洪四人。添澤勤奮好學,後繼達聰接任本宮住持,彼傳徒勤禮、惟參二人;添品則傳徒勤智一人。勤禮復傳頓超。頓超傳松茂、松林。

咸豐初,嘉義縣訓導蔡如璋,因感廟宇不敷用,適咸豐四年,世襲子爵特授江安十縣儲糧道王朝綸,返臺勸進米石,共議重修各殿,增築後宮,以配祀神父積慶衍澤公暨母王氏夫人,神兄靈應仙官,神姊慈惠夫人。議定,委員募款興建。  
      

光緒二十年十月,北港街大火,全街幾歸灰燼,但是神靈威赫朝天宮屹立不動。唯拜殿被焚一部。翌年日軍侵臺,未及修築,淪陷後,因治安紊亂,草草予以重建。至光緒三十一年四月,嘉義地方發生大地震,北港街災情慘重,本宮大殿破損,四垂亭倒壞。區長蔡然標乃謀於地方紳士倡議募捐重建,而得北港支廳長日人安武昌夫之援助,始得付諸實現。

此次重建,勸募捐款,遍及全臺,捐款人數達三萬餘人,其中部分芳名刻在朝天宮四圍石欄杆上。輪奐更新,本宮觀瞻,更加富麗。民國四年西來庵抗日事件發生,日人開始調查臺灣寺廟狀況,並逐步納入管理。民國十年三月,朝天宮成立管理委員會,由北港區長蔡然標任管理者,接管本宮庶務。住持僧侶專負祭祀諸務,時住持頓超命其徒松茂往浙江普陀山學法受戒。松茂稟賦甚佳,又勤學,為不可多得之人才,惜天不假年,二十即逝。民國十二年住持頓超圓寂,其徒松茂已先一年圓寂,松林亦離去。傳承二百餘年之僧統至此遂絕。

後再聘同屬臨濟宗系之臺南竹溪寺僧眼淨師為本宮住持。至民國六十年眼淨圓寂,聘其徒然妙繼任。民國四十八年,朝天宮因風雨剝蝕,金粉脫落,棟樑亦有腐朽,朝天宮管理委員會再進行重修,自是年始,改修正殿屋頂,至五十二年十月告一個段落,是年十一月,再召工整修前殿屋頂,至五十三年完工,材料費不計,工資共合支出七十餘萬元。此次重修,延聘彰化縣永靖鄉人江清露,製作屋上各種剪粘粧飾,益加華麗美觀,琳瑯滿目,嘆為觀止。 朝天宮數經擴建,面目一新,宮宇巍峨,觀瞻富麗,規模之大,雖然仍未冠絕全島,然因神靈顯赫,信徒眾多,每屆香期,各地信徒結隊而來,則感宮庭狹隘,不堪收容。因其周圍,民居錯雜,無從復再擴建,民國四十五年管理委員會乃在宮前之中央市場,覓地興建一座樓臺,名曰:宗聖。中西合璧,堪稱偉構,臺高七丈,上設護欄,憑欄遠眺,全鎮勝景,可收眼下。樓分三層,樓下商戶,二樓沐恩廳,備供香客休息,並作種種展覽會場,三樓慕範堂,設一新式舞臺,以供聘演梨園或放映電影,或充作喜慶禮堂。二樓正面,另設一舞臺,龍柱宮燈,古色古香,甚為瑰麗,與朝天宮相同,以供不時演戲酬神之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7 01:2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