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1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中國的茶道 [複製連結]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4-3 01:06: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國的茶道

  (一).唐時的基礎

  我國的茶道是到六世紀(唐朝)時陸羽集前人之大成,再加上他
自己的精心研究撰寫『茶經』,進而推廣傳播,才奠定了茶葉今日之 基礎。陸羽的『茶經』分為三篇(即上、中、下三卷),而事實上是 分為十章如下:

  一之源:茶的起源

  二之具:制茶的工具-------二~六為茶道實務:

  三之造:茶的製造 -------有關之工具、器具大部份已被時代 淘汰,而製造方法則因茶葉由來

  四之器:制茶的器具-------早期的固型茶到現在的散型茶,其 製造過程、方法、情況均有所

  五之煮:茶的煮法 -------不同;至於煮與飲,因茶葉改為沖 泡方式而不再用烹煮,

  六之飲:茶的飲法 -------所以僅有〞飲〞聊具參考價值。

  七之事:茶的歷史

  八之出:茶的產地

  九之略:茶的概略

  十之圖:茶的掛圖  
  
  以下僅就『茶經』之內容作一簡要的探討──

1.從前的固型茶,成以後是又乾又硬,要煮用時必須先用以火 烤。
  
  2.烤時持茶近火,經常裡外翻轉;如是以火烤而乾之茶,則烤至火氣透為止;如是以日光乾燥之茶,則烤至柔軟舒展為止。
  
  3.烤過後,又須加以研碎;其粉末如米粉者方為上等,如細角 者為下等。
  
  4.煮茶時之炭、薪規格:
  
  A.木炭為佳─如桑、槐、桐、櫪之類。
  
  B.堅薪次之─膏多之木或無用廢材不用。
  
  a.膏多之木:如柏、桂、檜。
  
  b.無用廢材:指朽腐之木。
  
  5.煮茶之水,用山水者上等,用江水者中等,井水者下等,總 之須用活水。
  
  6.煮水標準:
  
  A.第一沸:水沸之程度,如魚目而微有聲;使水合乎茶之量, 以鹽調味。
  
  B.第二沸:容器之邊緣,泉湧如連珠,水泡上升;酌水一瓢, 以竹筷於
  
  水之中心迴旋攪和,量粉末,投至水之中心。   
  C.第三沸:如騰波鼓浪,煮至翻滾;取所酌之水止之,以育茶 之華,並將火移開。

  D.過此以後則不可飲用。
  
  7.飲茶之法,趁〞熱〞為之,邊煮邊飲。
  
  以上為陸羽所力倡的『茶道』,也是唐朝時集大成的飲茶方法, 成為我國茶道最原始、最具體的指導原則,然而到宋朝時便革去一大 部份。
  
  (二)宋時的講究

  宋朝飲茶的習慣,基本上固然依循唐時的準則,卻從高雅的享受 中去謀求發揚光大,尤其士大夫階級爭相講究茶品、水質、火候、茶 具、煮法、飲用之效果。此時『飲茶』習慣已成附庸風雅之士聚集的 原動力,藉茶吟詠,各機其妙,甚至評茶論器,名目、花樣百出,蔚 成風氣,因此『斗茶』也成為我國比賽茶之始。

  『斗茶』交戰時,以三件事來分優劣:一為茶、二為水、三為茶 具,彼此誇耀其優點(品種、採摘、製作、來源、水質、成份、質料 、特色 ),優則稱勝。
  
  (三)明時的改革

  可是唐、宋這套飲茶的準則,到了明時,固型茶慘遭潮流淘汰, 改為以散型茶為主,煮茶也改為泡茶,至於過程方面就更見緊縮,只 注重茶品、水質、茶具,其餘則不在講究之列;尤其對水質講究到極 致,除了使用泉水、江水、井水外,還風行雪水、雨水,甚至於露水 、竹瀝水。
  
  民間所盛行之〞功夫茶〞,也是在改良泡散型茶後的產物,且不 再以大壺沖泡,而崇尚小壺泡法(重品茗、忌牛飲);對茶器、茶具 之講究,要求陶、瓷、紫砂土質良好、製作精巧、造型高雅,因此在 官方及民間的推波助瀾下,成就了傲視國際的『陶、瓷藝術文化』, 其中以〞景德鎮〞的瓷器與〞宜興〞的紫砂茶具享譽中外,間接地提 升爾後「飲茶文化」走向精緻化與生活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22 07:2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