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6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摩尼教[9p]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4-9 01:36:4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yee7777 於 2011-11-23 18:53 編輯



      摩尼教,又稱作牟尼教、末尼教,是一個源自古代波斯宗教祆教的宗教,為西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ani)所創立。摩尼生於公元216年,242年在巴比倫傳教,277年被釘於十字架。他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傳統。
    摩尼教起初在巴比倫傳教,在波斯薩珊王朝信任下在波斯傳教,但在巴赫蘭一世以後,因與祆教矛盾,教徒被迫逃亡。有些抵達羅馬帝國,但羅馬人有古老的國教,崇拜太陽,因此在羅馬也是不合法宗教。皇帝戴克里先在296年下令燒死出家修士及焚燬書籍,在家信徒也被斬首,只有到達河中後摩尼教才可以立足。
    這是一種將基督教與伊朗馬茲達(見祆教)教義混合而成的哲學體系。其教義認為,在世界本源時,存在著兩種互相對立的世界,即光明與黑暗,即初際,光明與黑暗對峙,互不侵犯。中際時,黑暗侵入光明,二者發生大戰,世界因此破滅。後際時,恢復到初際,但黑暗已被永遠囚禁。摩尼教認為,物質世界出現前,黑暗物質與光明精神互鬥,出現後,則是黑暗入侵光明,所以摩尼教反對物質,認為是黑暗。光與暗,善與惡,永遠是敵對與競爭。譬如說:上帝是善良的,那麼缺乏善良就是罪惡;正如黑暗是因為缺乏光明一樣。它講心靈與物質的關係,還有得救方面的論述,有些與諾斯底主義很接近。
   


[傳入中國之經過]



1.始傳年代
  A)隋文帝開皇四年:文帝敕建長安大雲經寺(本名光明寺),而唐代稱摩尼教寺為大雲光明寺,故主張摩尼教入華當在周、隋之際。
  B)早於武周之前:<<閩書>>卷七方域志:「慕闍當唐高宗朝行教中國,至武則天時,慕闍高弟密鳥沒斯多誕復入見,群僧妒譖,互相擊難」。
  C)武則天延載元年:<<佛祖統記>>卷三九載:「延載元年,波斯國人拂多誕持<<二宗經>>偽教來華。」(拂多誕似非人名,而為安息語之對音,即指教監或侍法者;<<二宗經>>應指摩尼教經。)

2.摩尼教雖於武則天或高宗時入華,但其初並不順利。<<冊府元龜>>卷九七一載,「(玄宗)開元七年,吐火羅國支汗那王帝賒上表獻解天文人大慕闍。其人智慧幽深,問無不知,伏乞天恩,喚取慕闍親問臣等事意,及諸教法,知其人有如此之藝能,望請令其供奉,並置一法堂,依本教供養」。

3.當時摩尼教之教師,因彼善解天文故受用於朝廷,如<<唐會要>>卷四九謂:「貞元十五年四月,以久旱,令陰陽人法術祈雨」,儘管如此,在安史之亂前並未聞有該教教堂之設,史書反載有對該教之禁令。如<<通典>>卷四十注云:「開元二十年七月,敕末摩尼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宜嚴加禁斷。以其西胡等既是鄉法,當身自行,不須科罪者」。

4.後來隨著回紇政治影響之增長,摩尼教才得以在唐朝獲一定程度的發展。摩尼之傳入回紇,大與唐同時,但其傳播既快且廣,並於寶應元年被定為國教。安史之亂後,因回紇助唐平亂有功,摩尼教徒乃藉回紇勢力之支持和保護,而在唐地傳播其教。

5.摩尼教在中國內地的第一所教堂,有文獻可徵者係代宗大曆三年敕建於長安,其建立即與回紇之要求有關,其後各地摩尼教寺之陸續建立亦莫不如此。<<佛祖統紀>>載:「大曆三年,敕回紇奉末尼者,建大雲光明寺」,「大曆六年,回紇請於荊、揚、洪、越等州置大雲光明寺,其徒白衣白冠」。

6.唐代後期,舉凡記及摩尼教之材料大率皆涉及回紇,足見其關係之深。例如,「回鶻可汗王令明教僧進法入唐」,「敕賜回鶻摩尼為之置寺」,「元和初,再朝獻,始以摩尼至。可汗常與與共國者也,摩尼至京師,歲往來西市」。

7.摩尼教在唐代既藉回紇勢力而興盛於一時,亦隨回紇之敗退而衰落。據<<會昌一品集>>卷五載,會昌元年唐室即已禁止摩尼教在江淮傳教:「摩尼教天寶以前,中國禁斷。自累朝緣回鶻敬信,始許興行。江淮數鎮,皆令闡教。近各得本道申奏,緣自聞回鶻破亡,奉法者因茲懈怠。且令於都及太原信嚮處行教,其江淮著諸寺權停。待回鶻本土安寧,即卻令如舊」。

8.摩尼教與景教、祅教被稱為「三夷教」,因此會昌滅法,摩尼教自難逃其劫,甚至首當其衝,於會昌三年即已被嚴厲禁斷。「回紇既以破滅,...其回紇及摩尼寺莊宅錢物等,並委以御史台及京兆府各差官點檢收抽」,「會昌三年,敕天下摩尼寺並廢入官。京城女摩尼七十二人死。及在此國回紇諸摩尼等,配流諸道,死者大半」,「(會昌三年)四月中旬,敕下,令煞天下摩尼師,剃髮,令著袈裟,作沙門形而煞之」。

9.摩尼教之先於景教、祅教遭禁,而且史書記載較詳,說明它在唐代後期聲勢頗為浩大。經會昌大劫,摩尼教勢力遭受沉重打擊,不過其影響並未斷絕,並漸與其他宗教相結合,而成民變之旗幟。



[唐代以後摩尼教的發展]

1.自武昌滅法後,摩尼教在部分地區保存下來,伺機發展,並與民間之道教結合,在五代、宋朝一再成為反對王朝統治的民變旗幟。

2.後梁末帝貞明年間(915-920),在陳州爆發了一次用摩尼教來組統民眾的母乙暴動。<<佛祖統紀>>:「梁貞明六年,陳州末尼聚眾反,立母乙為天子,朝廷發兵擒母乙斬之。其徒以不茹葷、飲酒,夜聚淫穢。畫魔王踞坐,佛為洗足。云佛是大乘,我法乃上上乘。其上慢不法有如此。」

3.以摩尼教為旗幟的母乙起事雖遭失敗,但它卻說明摩尼教已由脫離中國民眾的所謂「夷教」,而漸漸深入民間,至少在部分地區是這樣,否則下層民眾也不會以之作為團結的紐帶和民變旗幟。

4.後唐天成四年(929),明宗曾賜回紇懷化郡王李思忠之孫李彥圖太原宅一區,其宅邊置摩尼院以居之。從五代至北宋初,西域摩尼教師仍常隨回紇、于闐或大食之貢使而入華。

5.北宋時期,明教(亦即摩尼教)之流傳頗為廣泛,這從當時朝廷之諸多詔令可見之。摩尼教在宋代常稱為明教,因其供奉摩尼,易被易摩為魔,連同其吃齋的特點,誣稱為「吃菜事魔」。從全國來看,最流行的地區在浙、閩一帶。

6.著名的北宋浙西方臘起事即以明教作為旗幟。方臘自稱「得天符牒,令其某時舉兵,逢牛即殺,逢廟即燒」。當時方臘崇奉之摩尼教已混有道教之成份。

7.在南宋,有關摩尼教之記載亦多,表明該教在宋室南渡之後仍方興未艾。陸游曾作<<條對狀>>提及淮南、兩浙、江東、江西、福建,處處均有明教之縱跡。但其流行情況,仍首推兩浙、福建次之。

8.南宋時在江西等地也曾爆發過一些以明教為旗幟的民變,例如高宗建炎四年的王念經事,紹興五年始造反失敗的楊么起事等。

9.在元代,摩尼教(亦即明教)之聲勢表面上不及宋代那樣浩大,但仍有相當的影響力。當時摩尼教的主要影響在東南地區,尤其是福建的福州、泉州等地。不過除了史書載東南一帶有摩尼教外,並不等於其他地方在元代就沒有摩尼教或明教之流傳了。唯彼時明教已日益深入下層,並同其他宗教相融合,發展為民間之宗教。在宋代,明教不僅已與道教混合,而且也有與佛教的白蓮宗相結合之趨向。至元代,明教及白蓮宗進一步融合,並屢受朝廷之禁止。元廷不但明令禁止明教以白衣善友為名而聚眾結社,而且幾度禁斷白雲宗及白蓮宗,後來明教終於與白蓮宗及民間的彌教融合為白蓮教,並一度成了元末大起義之旗幟。

10.元末,白蓮教徒組織紅巾軍起事,各地紛紛起而從之,反元義舉風起雲湧,由紅巾軍之立「小明王」、拜彌勒佛,均可見明教、彌勒教及白蓮教與元末民變之關係密切。後來韓林兒雖敗,但紅巾軍的一支朱元璋部卻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江山。朱元璋所建國號之為「明」,亦與明教不無關係。不過朱元璋登下帝位不久,立即反過來鎮壓白蓮教與明教,其作為一代梟雄之反覆無常、背信棄義,於此表露無遺。

11.清朝時,明教一直被嚴密控制,明教被當做反清復明,一直被嚴厲控制,為抑制明教,清朝把自己的國號從金改為清,和明教的名稱直接有關,明教拜火而火可以融金,清水則能滅火。明教融入了清代天地會中,後來融入興中會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幾個重要革命團體中,是清末成立的國民黨的前身中的重要組成之一,對近代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在福建省莆田市黃石鎮寧海橋南側的橋兜村發現了證據。




[小說中的摩尼教]
1.在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為波斯摩尼教的中原分支,是一個與元朝對立的門派。最初由於明教中人反抗政府與行事詭異,明教被稱為魔教。
   
2.在黃易武俠小說《大唐雙龍傳》中,明教是一個作風神秘而充滿陰謀的教派,修習的主要經典是《御盡萬法根源智經》。
   
3.在江南武俠小說《光明皇帝》中也有明教的描寫。



[參考資料]
1.馬小鹤,《摩尼教研究的文化史意義》,2004
2.王煜,《世紀‧讀者來函:祅乃祆之誤》
3.其他網路資料

《 本帖最後由 孤星雨 於 2011-6-15 00:12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如果將心中的話說出來是種宣洩,
      那我是蠻常在宣洩的...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22 02:4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