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25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毗盧遮那佛(20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4-11 15:57: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毗盧遮那佛(梵文 वैरोचन,Vairocana),乃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又譯為「毗盧折那佛」、「毗盧舍那佛」、「盧舍那佛」、「遮那佛」、「大日如來」(梵文 Mahavairocana)。

毗盧遮那,有時又作毗盧折那、毗盧舍那等,意為「光明遍照」、「大日」,等。是中國佛教寺院中常見的一尊佛像。對毗盧遮那佛,有不同解釋。天台宗將毗盧遮那佛作為法身佛,與盧舍那(報身佛)、釋迦(應身佛)合為三身。法相宗亦主三身說,只是名稱不同,他們把毗盧遮那佛作為自性身,以盧舍那佛為受用身,以釋迦佛為化身。華嚴宗則根據(華嚴經),認為毗盧遮那佛就是盧舍那佛,兩者是譯名不同而已。他們認為此佛即(華嚴經)中所說釋迦佛的報身淨土蓮華藏世界的教主。密宗把毗盧遮那佛稱作大日如來,作為最高的尊奉對象。他們認為大日如來是佛教所說理性和智慧的集中體現,是理智不二的法身佛。在密宗的造像佈局中,通常以毗盧遮那佛為主尊,配以東方阿 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構成五方佛的組像,稱之為金剛界的五智如來。

毗盧遮那佛的形象按其身份不同而有區別。當他作為華藏世界教主(盧舍那佛)時,按照(梵網經)所說,是結跏跌坐於千葉蓮華台上。左手安膝,右手經舉。每一蓮瓣上有一小化佛像,作為蓮台上本佛的現影。每一蓮葉象徵著一個佛的國土,整個蓮台就表現了佛教所說的「三千大世界」。龍門石窟奉先寺唐代雕鑿的大佛像,就是最著名的一尊毗盧遮那佛像。現在它已經成了龍門石窟象徵和代表。

密宗按教義儀軌,將大日如來分為金剛界大日如來和胎藏界大日如來。金剛界的大日如來表示佛的智慧,其形象為頭頂白色五智寶冠,手結大智拳印,結跏跌侳於蓮台上。胎藏界的大日如來的形象頭頂金色髮髻,手結法界定印,安坐於赤色蓮台上。

名稱釋義毗盧遮那(Vairocana),意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唐朝實叉那陀譯《八十華嚴》採用此譯名。但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出的《六十華嚴》,譯為盧舍那。

唐譯《八十華嚴》卷八:「至此世界,名『娑婆』,以金剛莊嚴為際,依種種色風輪所持蓮華網住;狀如虛空,以普圓滿天宮殿莊嚴虛空雲而覆其上,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遶,其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世尊。」毗盧遮那佛是娑婆世界的佛,亦即是釋迦牟尼。

又《八十華嚴》卷75:「佛子!於汝意云何,彼時太子得輪王位供養佛者,豈異人乎?今釋迦牟尼佛是也。」唐般若另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本中,此段譯為「今世尊毘盧遮那如來是也」,可說明梵文《華嚴經》本中,毗盧遮那如來與釋迦牟尼是可互換使用的。
因此嘉祥吉藏大師在《華嚴遊意》說明,盧舍那佛即是釋迦牟尼的稱號。

各派見解原出自《華嚴經》,但因譯音不同,造成後世各佛教宗派對它有不同的解釋。華嚴宗認為毗盧遮那佛為報身佛,是蓮華藏世界的教主。天台宗認為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佛。密宗則認為毗盧遮那佛為至高的唯一法身佛,金剛界的根本。他是密教最大本尊。因為譯名不同,造成佛教內部不同學派,對「毗盧遮那佛」的解釋也不盡相同:

譯名不同舊譯《華嚴經》(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卷)譯為「盧舍那」。
新譯《華嚴經》(于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譯為「毗盧遮那」。

各派見解華嚴宗據此認為:毗盧遮那與盧舍那分別為音譯的全稱和略稱。「毗盧遮那」為報身佛,是《華嚴經》所說蓮華藏世界(佛報身之淨土)的教主。
天台宗以毗盧遮那佛為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身佛。

法相宗與上述解釋相同,但所尊稱略有不同。法相宗以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身,盧舍那佛為受用身、釋迦牟尼佛為變化身。

密宗視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摩訶毗盧遮那,梵文Mahāvairocana)為理智不二的法身佛,為密宗尊奉的主尊之一。

《大日經》(《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在密教經典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由中印度密宗大師善無畏於唐開元四年(716年)在洛邑大福先寺譯成漢文。

化身毗盧遮那佛的憤怒化身是不動明王,相傳曾經降伏過大自在天,是佛門中伏魔的大力者。

日本東密興教大師認為阿彌陀佛即是大日如來的化身。

明朝淨土宗的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認為五方佛、三十七佛皆為毗盧遮那佛所化身。。

在尼泊爾,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是尼瓦爾人地方神馬琴德拉納特。

參見釋迦牟尼佛
橫三世佛
五方如來
華嚴三聖
不動明王
阿彌陀佛

《一切經音義》:「毗盧遮那,案梵本『毘』字應音云無廢反,此云種種也。毘盧遮那云光明照也。言佛於身智以種種光明照眾生也。或曰:毘,遍也。盧遮那,光照也。謂佛以身智,無礙光明,遍照理事無礙法界也。」

《一切經音義》:「盧舍那,或雲盧柘那、亦言盧折羅、此譯雲照,謂遍照也。以報佛淨色遍周法界故也。又日月燈光遍周一處,亦名盧舍那。其義是也。」

《八十華嚴》卷十二〈如來名號品〉:「諸佛子!如來於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義成』,或名『圓滿月』,或名『師子吼』,或名『釋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毘盧遮那』,或名『瞿曇氏』,或名『大沙門』,或名『最勝』,或名『導師』。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華嚴遊意》:「建初法師曾以此問興皇一大學士。云:舍那、釋迦,為一為異耶?答云:舍那釋迦,釋迦舍那。建初即云:我已解。」

《阿彌陀秘釋》:「一者無量壽。法身如來居法界宮,不生不滅。是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二者無量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光,遍照無量眾生,無量世界,常恆施利益。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光佛等等」。

《彌陀疏鈔》:「智覺云:『總持教中,說三十七佛,皆毗盧遮那一佛所現。謂遮那內心,證自受用,成於五智。自當中央法界清淨智。次從四智,流出四方四如來。其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則一佛而雙二土也。」




資料來源:自由的百科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堡主 + 4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

總評分: 威望 + 4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7 03:4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