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3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黃庭經》與《上清大洞真經》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4-13 11:53:3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黃庭經》與《上清大洞真經》皆為道教上清經籙派的主要經典,最初分別出現於西晉和東晉,爾後在道教頗為盛行,道教茅山派尤重之。

  現傳《黃庭經》有三種,一為《太上黃庭外景玉經》,一為《太上黃庭內景玉經》,一為《太上黃庭中景玉經》。世傳《太上黃庭外景玉經》早出,始行於西晉,當時稱為《黃庭經》;東晉又出現了《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因此早出的《黃庭經》便改稱《太上黃庭外景玉經》,《外景》及《內景》以後也合稱《黃庭經》。另有《太上黃庭中景經》乃後人之作,宋鄭樵《通誌》中曾有著錄,《正統道藏》收有李千乘注本,但通常所說的《黃庭經》,並不包括《中景經》。

  晉葛洪《抱朴子-遐覽篇》已著錄《黃庭經》。《列仙傳-朱璜傳》中有“與老君《黃庭經》,令曰讀三過”句,北宋歐陽修《刪正黃庭經-序》說:“有《黃庭經》石本者,乃永和十三年晉人所書”。又說:“世傳《黃庭經》者,魏晉間道士養生之書也”。按永和十三年後改升平元年(西元 357年)。所謂“晉人”,六朝以來多認為是王羲之。這表明《黃庭經》是西晉之前的作品。南北朝梁陶弘景《真誥》記東晉許長史(穆)自讀《黃庭》,許掾(玉斧)抄《黃庭》。陶弘景《真誥》提到的《黃庭》,皆指《黃庭內景經》法。迨至北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黃庭四首》說:

  今《道藏》別有三十六章者,名曰《內景》,而謂此一篇為《外景》。又分上中下三部者,皆非也。蓋《內景》者,乃此一篇之義疏爾。又周必大《益公題跋》卷十一《題向鄉林家所藏山谷書南華玉篇》說:

  《黃庭外景》一篇,世傳魏晉時道家者流所作。自王逸少(王羲之)以來,高人勝士,皆善書之。此三十六篇,乃其義疏,名《內景》中,蓋養生之樞要也。

  皆謂《外景》先出,《內景》出而《外景》之名乃立,《內景》乃《外景》之義疏。陶弘景提到許穆讀《黃庭內景》,這說明東晉已有《黃庭內景》行世。《外景》傳人為魏華存之師王褒,據唐釋道世《法苑珠林》烍六十九說:王褒曾撰《洞玄經》,則魏晉道士王褒便極可能是《外景》的作者。魏華存受《黃庭外景》於王褒,後秘傳弟子。又《外景》多談男子煉養之事,而《內景》則兼及女子煉養之術,極可能是女祭酒魏華存據《外景》傳本而草創《內景》,其後東晉楊羲得其秘典而增佈完成。

  《黃庭經》傳本較多,歷代名人法帖中,晉王羲之,唐褚遂良﹑宋米蔽﹑黃庭堅都寫有帖傳世。《唐書-藝文誌》中《老子黃庭經》作一卷。《崇文總目》著錄《黃庭經》凡八種,《外景》三卷,不分章,或不分卷而作二十四章;《內景》不分卷,三十六章。現存最早之《黃庭經》包括《內景》﹑《外景》傳本為《雲笈七籤》中所收載梁丘子(中唐白履忠)和務成子的注本,《內景》分三十六章,名《上清黃庭內景經》;《外景》分為上﹑中﹑下三部名《太上黃庭外景經》。

  《黃庭經》是道教教義與醫學相柔合的養生﹑修真古籍,以七言韻語描述人體五官﹑五臟,六腑諸神,更推廣至全身八景神及二十四真之形象與作用,宣稱恆誦神名及存思諸神形象,可以消災袪病,不憚虎狼凶殘,臟腑安和,卻老延年,甚而升天登仙。道教以存思之術能通靈達神,洞觀自然,養精補氣,煉髓凝真,乘雲飛仙。《經》中雖隱括呼吸胎息﹑固精煉氣及符圖諸術,但在修煉術中仍以存思﹑存神為主要內容。為後世內丹理論的淵源。《外景》與《內景》雖主旨一致,但其文字風格及內容亦略有不同。《外景》文字簡明平易﹑詞清意暢,臟腑色象神名均較少;而《內景》則文字典奧隱深,對臟腑色象神名之描述甚為繁雜。所謂“黃庭三宮”,即上宮腦中,中宮心中,下宮脾宮。《外景》在煉養上較重腦﹑心;《內景》則較重脾胃。梁丘子《黃庭內景經注》說:

  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內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內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諭日月星辰雲霞之象,內象諭血肉筋骨臟腑之象也。心居身內,存一體之象色,故曰內景也。

《內景》重氣養精﹑存觀一象,在道教謂之“存神”;而《外景》則重存思外界自然之象,致神以內祐。

  歷代道教煉養家均重視《黃庭經》,為該經作者不少,如金代的劉處玄,明代的陸西星,清代的李涵虛等都曾注過《黃庭》。後世道教全真派更以其作為講習功課之一。歷代文人學士亦頗重視《黃庭》,如唐李白詩中有:“山陽道士如相見,應視黃庭換白鵝”。宋陸游詩有:“白頭始悟頤生妙,盡在《黃庭》兩卷中。”

  《上清大洞真經》簡稱《上清真經》﹑《大洞真經》,因全文分三十九章,故又稱《三十九章經》。此經為道教上清派經系之首經。出現於東晉哀帝興寧年間(西元364~365年),撰作者可能為楊羲。據陶弘景《真誥-敘錄》謂:

  “伏尋《上清經》出世之源,始於晉哀帝興寧二年太歲甲子,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嶽魏夫人下降,授弟子瑯琊王司徒公府舍人楊羲,使作隸字寫出,以傳護軍長史句容許某並其弟三息上計掾某某。二許又更起寫,修行得道。凡三君手書,今見在世者,經傳大小十餘篇多掾寫,真受四十餘卷多楊書”。

  《大洞玉經》二卷,有符。其中《誦經玉訣》與《上清大洞真經》本稍異。全部經文亦分三十九章,無存真法,有注人,末附龔德同跋語,云乃太玄趙真人注本。

          《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收有《大洞真經註》兩種:

  一﹑《玉清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注》十卷,有圖,東蜀蓬萊山中陽子衛琪注。衛琪,元代人。

  二﹑《玉清大洞真經玉訣首義》一卷,真靖大師陳景元撰。陳景元,北宋人。經文分三十九章,章次及名稱與洞真部本文類《上清大洞真經》相同,經文略有不同。

  《正統道藏》太玄部《雲笈七籤》卷八《三洞經教部》中收有《釋三十九章》。此為北宋傳本。

  上述《大洞真經》傳本,以陳景元撰《玉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中之經文,為現存傳本中最早的傳本經文。《上清大洞真經》六卷便淵源於北宋傳本,與《玉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所據傳本一致。

  明《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收有三種《大洞真經》:

  一﹑《太上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五卷,全文分三十九章,卷一有序,有云“乾道戊子”(即宋孝宗剜道四年西元1168年)﹑“景定甲子(即宋理宗景定五年,元世祖至元一年,西元1264年),故此為宋末元初傳本。

  二﹑《上清大洞真經》六卷,卷一為誦經玉訣,餘五卷經文分為三十九章。前有茅山上清二十三代宗師朱自英序,每卷題有“上清三十八代宗師蔣宗瑛校勘”,卷六後有“咸淳壬申”(即南宋度宗咸淳八年,元世祖至元九年,西元1272年)程公瑞後序及元代四十三代天師張字初後序,故此亦為宋末元初傳本。上清派視此經為上清諸經之首。《真誥》謂:“若得《大洞真經》者,復不須金丹之道也,讀之萬過畢,便仙也。”《雲笈七籤》卷八《釋三十九章》說:

  《大洞真經》云:高上虛皇道君而下三十九道君,各著經一章,故曰“三十九章經”,乃大洞之首先。

  明白雲齊《道藏目錄詳注》中概述《上清大洞真經》(六卷)內容說:

        《大洞》秘旨,其中多是身中百神之名字,所生所居宮,分山林樓台池館,一一明白大概。以生門死戶,守雌抱雄為主,混合百神常存,各居其所,各理其務。存養自已神炁,吟詠寶章,則天真下降,與兆身中神炁混融,以至長生不死之道也。

  《上清大洞真經》是《黃庭經》的發展,重存神,強調存養神炁及吟詠“寶章”,乃是道教內視內觀之術,以精思凝想守護己身之“神”。很明顯,《大洞真經》的宗教思想是重存思並用符咒。行存思之法,並輔以服氣咽津,念咒佩符,乃是上清派的主要煉養法。


來源:道教學術資訊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7 23:4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